十几年前看仙剑奇侠传听过阿桑的歌词里有一句 “ 给你的爱一直很安静,我从一开始就下定决心。以为自己要的是曾经,却发现爱一定要有回应 ” 。
当时这句话在中文网路不是很被珍视的,那时候大家喜欢的爱情观是“我爱你,与你无关”,意思就是我单相思就可以,我对你的爱不影响你,也不需要回应。
欣赏的是一种单方面的“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欣赏的是羞怯,是被动,是在对爱的朦胧中捕捉一闪而过的美。
这是一种青少年对爱的眩晕。
我在读大学时很喜欢悲情小说,深邃的要命那种,或者怀抱着缺憾的爱,或者错误,或者单相思,比如《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这是对爱的求助,或者某种寄托。
还有黄碧云的经典句子,几乎成了某个时期我的价值观,觉得这种胸怀太伟大也太珍贵了,她这样写——
“但你不会忘记我,你不需要忘记我,我对于你来说是那么轻,你可以将我当做星期日下午的棉花糖一样不时吃一下,调调生活的味儿。
你一个人的时候你会想念我,想念我对你的执恋,想:我遇到过一个热烈的女子。我却要花一生的精力去忘记,去与想念与希望斗争;事情从来都不公平,我在玩一场必输的赌局,赔上一生的情动。”
其实我现在觉得这属于是一种自我感动和过度代入。是对生活的升华,是提纯的艺术,大部分人一辈子无法做。因为做不到,反而气馁。对自己丧失信心,扭曲了一些正常的快乐。
为什么爱需要回应,因为互动才是爱的根源。
爱意会在你的互动中源源不断地产生,因为人就是孤独的动物,需要互相抚慰和彼此取暖。你愈在爱愈会爱,愈在爱愈懂爱,这是一种训练。
人不能在沙地里通过翻阅游泳操作指南学会游泳,而是应该让自己入水,和水产生互动。在和水互动的过程中,人唤醒了对肉体的记忆,甚至产生了对自己的珍视和怜爱,享受到一点点一个人生之乐趣。
还有就是爱情对于一个人生活中的比重到底应该是多少才是“健康”的,我现在也没个结论,只是简单觉得,如果一个人脑子里每天想的都是“求之不得的爱”,“对于被爱的幻想”,“试图毫不求回报地爱一个人”,享受这种博大深刻,其实蛮难的。
另外,很多人有个误区,觉得一个人一生的感情这种东西是定量,像一杯水一样,用完就没有了,多耗在几个人身上就用光了。
所以总觉得自己的一生只能经历几次感情,只能对几个人完完整整地用过真心。
人心确实会累,会麻木会疲倦,可是人就是这样一种奇怪的存在,就算是在最困窘最绝望的境地,还是会想去爱,想获得爱。因为这是人的本能反应,会饿,会冷,会困,会需要被尊重被珍视,需要一点点超凡的东西让自己从平庸生活中暂时解脱出来。我们把这种向往和寄托概括为“爱与艺术与美”。
实际上这世间的感情就像货币一样,因为不断的交换而流转,因为流动速度加快变得更有价值。
越在爱的人越会爱,越会爱的人越有爱。
爱的能力就像做生意、学花钱和赚钱一样,是需要不断练习的。很多人在爱的训练量上太少了,就像一台机器,每天只运转五分钟,工作效率和生产能力极低。
很多人都抱着某种传统价值观,觉得爱过很多人、被很多人爱过是滥情,是不道德,实际上只能说明这个人有爱的能力,他在爱的价值属性上非常高,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生命力旺盛的人才会那么渴望爱,渴望凭借对爱的超越而活下去。这是最难得的。我们有时候爱的就是这种蓬勃生机产生的美。
美是一种表情。
你在爱这个人,爱过之后又去爱其他人,这个人又被其他人爱过,在这个交换的过程中,有人彼此亏欠,有人以小博大,有人等价交换,有人收购兼并。
情场如商场,日日有人暴富有人沽清,但只要人不死,就还是要参与感情的游戏。
也就是说,感情这种东西,不是石油一样总有一天会耗尽,而是货币,通过交换和流转,比之前的一年产生更大的价值。
所以很多作家的伟大作品你会发现,他们对于巨大的噩耗和大时代的动乱,消解这种痛苦的方式是用小人物的日常生活去对抗,去细细地叙述小人物们面对无常生活的斗志、妥协、绵绵情意以及一瞬而逝的勇敢。
伟大作家会告诉你,世界末日也要谈恋爱,因为人活着,最基本的是对人的珍视。人文精神最重要的是,即使在没有英雄的年代,选择做一个普通人,安静的或者是吵闹地斗争,为了爱饮下毒酒或者去进行没有成果的苦旅。
所以我们呼唤爱,呼唤正义,呼唤“在人间总是癫,何苦要上青天,不如温柔同眠”。
任何时代失去了对人的基本尊重,对人之间正常的爱意的尊重,这个时代恐怕很难说是一个好时代。
马尔克斯说活着为了讲述,大部分人活着是为了爱与被爱,被遥远的近处的人爱,这才是文艺复兴的真相:
重新发现人的价值,解放思想,把人的意义还给人。
最后是,即使世界末日,我们都要谈恋爱。
- END -
*作者:一走肉,段位很高的心理咨询师,亦是没有心机的小可爱,喜欢嘚瑟和装文艺,喜欢就关注,四肢列队拥抱欢迎你,微信号:ndxj521,添加请备注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