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年前输给了《乱世佳人》,挺可惜的

1940年第12届奥斯卡,竞争形势那是相当激烈。

就说《绿野仙踪》《呼啸山庄》两部被翻拍N次的经典,联手对抗史诗大作《乱世佳人》,就异常有趣;

最后13项提名的《乱世佳人》守住了优势,拿下最佳影片等8个奖项成为大赢家,与其竞争的影片都只能感叹生在了错的时间。

《史密斯先生到华盛顿》(下称《史》),就是当年输给《乱世佳人》的其中一部佳作,在豆瓣有着8.6的高分。

这是一部美式主旋律电影。

和华语主旋律一贯以歌颂为主不同,《史》的故事却是带有现实批判的味道,或许又可称之为“反主旋律”。

故事讲的是一个来自美国小镇的“好好先生”史密斯被推荐成为参议员,只身前往华盛顿从政,却发现自己满腔热血的理想,在其他人的眼中只不过是笑话。

而他敬畏崇拜的美国精神和制度,原来早已经糟糕一群政客给污染。

他备受打击,但还是决定坚持心中的正义;

结果等待他的是利益集团的强力发难,他也不得不与一开始引领他的大哥,兼父亲的好友潘恩先生反目成仇。

试问一个人的力量,要怎么跟有权有势的大集团斗呢?

看片名似乎是一部着重描写史密斯这个人物的电影;

确实如此;

但剧本并没有循规蹈矩,直接就史密斯的视角切入故事。

如果规规矩矩地跟随史密斯的角度,剧情是可以制造一个他为什么会被突然推荐去当参议员的悬念,观众更有代入感。

《史》却是一开始就摊牌,从宏观的角度,交代推荐史密斯的幕后秘密。

这么拍更巧妙,好处也更多。

根据希区柯克的悬念理论;

悬念就是安装在桌子底下的炸弹,观众知道,但在桌子上打牌的角色不知道,于是观众就容易一直心念念那颗炸弹,从而提心吊胆起来。

《史》的核心矛盾在于,史密斯所代表的理想主义,和吉姆·泰勒、潘恩为代表的利益为王之间的斗争。

所以只是单方面讲史密斯可能是不够的,先拿出史密斯即将要面临的对手,悬念就能延续更长时间并与主题绑定。

观众不仅会因为提前知道史密斯只是一个棋子,担心他的遭遇,而且还会好奇,这史密斯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留白了角色的日常生活部分,却制造了又一个悬念,对角色塑造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史》的角色塑造是没得说的。

不只是主人公史密斯经历重重挫折,讲述他如何跌倒爬起,从理想破灭到重拾希望,角色弧光和人格魅力都显而易见,还有两位配角的塑造也十分成功。

女一号桑德斯小姐,她对自身工作感到迷茫,但因为史密斯的到来,她沉睡的良知和理想被唤醒,前后有了一个非常显著的角色转变。

史密斯代表的是少数人;

她却是绝大多数人的代表。

老参议员潘恩,他和桑德斯的角色定位类似,也是一个需要被史密斯唤醒的,曾经满怀热情,却被现实打败的理想主义者。

只不过,他的处境不像桑德斯那样自在,而有着一种人在高位,身不由己的感觉。

所以他的重新觉醒要更艰难,也更关键。

他和史密斯在火车车厢的一段对话是全片的核心。

史密斯说,他爸说过唯一值得争取的案子,就是输掉的案子。

然后又问,一个人奋起反抗大企业,并不能支撑很久吧?

这都指向了史密斯之后的命运。

在潘恩这些老油条面前,史密斯仿佛就是一只蚂蚁,要踩死他轻轻松松。

史密斯和吉姆·泰勒会面那一场戏,导演弗兰克·卡普拉用精妙的镜头语言,表达了史密斯的弱小,财阀和政客们的压迫感。

看看剧照,能看到史密斯在镜头中的位置非常狭小,暗示着他处在绝对的劣势。

放弃吧,一个人要怎么和强权斗争?

如果想都不想就说是的,对啊,那《史》这部戏就没有存在意义了。

看过《刺杀肯尼迪》、《辩护人》、《米尔克》这些电影,且很喜欢这种个人对抗集体,对真理不懈追求的故事的观众,乃至像《闻香识女人》这样的,一定也会喜欢《史》

因为这些片子,高潮部分都有着一段激动人心的演讲。

在电影中,史密斯的演讲持续了整整24小时。

议会规定,参议员只要发言,只要他一直站着,就可以畅所欲言一直说下去,即便他是一派胡言,其他议员就只能一直干听着,听到他自己放弃发言,或者倒下为止。

史密斯有备而来,准备好了吃的喝的;

但别说要站着24个小时,就12个小时,一般人都不可能承受得住。

这在现实中仿佛是不可能完成的事,可能有人会说,拍电影嘛,可以理解。

只是拍电影也得讲求个逻辑自洽,就算不考虑史密斯是不是真的可以做到,至少也需要让他有一个足够的理由这么做。

是他作为理想主义者,有理想有良知支撑他完成这不可思议的奇迹吗?

是。

又不只是。

还得想想,他当时的处境是被吉姆·泰勒一伙逼到了绝路。

他无路可走,只有靠在议会上“耍流氓”来逆风翻盘。

一旦中断,他将永远无法说话;

理想随之破灭;

恶人将会得逞。

有着多个不可失败,且失败了会遭受巨大后果的理由,史密斯的高光表演就可以合情合理,且令人动容。

结局稍显不足的是最后潘恩的良心发现似乎有些突然,或许来一个开放性结局会更震撼人心。

就像史密斯他爸说的;

唯一值得争取的案子,就是输掉的案子。

史密斯最后就算输了,这也是他值得争取的。

也通过他这么一个人物形象,《史》成功植入现实批判的同时,歌颂了美国的某种精神,达到了主旋律电影的一大目的。

或许导演不想太过残酷,想给观众一点希望,告诉每个人敢于对抗,胜利并不是完全没有希望。

你可能感兴趣的:(82年前输给了《乱世佳人》,挺可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