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对联选粹:文采南山隐雾豹,精神九月得霜鹰

清代文人钱南园先生(1740-1795)有这样一幅墨迹:

文采南山隐雾豹,精神九月得霜鹰。

    上联“文采南山隐雾豹”——大意是:这个人肚子里有没有文章?脑子里有没有韬略?有,但是人家不张扬、不显摆,看起来和普通人也没什么区别。人家的“文采”呀,就像隐藏在南山云雾中的豹子一样,时机不到,你是看不出来的。

    当然,这里说“文采”像“隐雾豹”,也和中国文化的含蓄有关,中国人喜欢讲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喜欢讲言有尽而意无穷。比如淳于髡去劝谏齐威王要奋发有为(见《史记·滑稽列传》):

    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呜,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中国古典诗歌则更将这种“隐雾豹”式的含蓄推向了唯美、也推向了极致——比如李煜用“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来悲叹时光飞逝、青春短暂;又比如贾岛用“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来感慨一身本领、无处可用!当然,这其中最令人一咏三叹、击节赞赏的,还是像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样的句子。关于这两句,熊逸老师有一段精辟的讲解(摘自“得到”APP《熊逸·唐诗必修50讲》,有删减):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诗人不过是说自己沿着水边,漫无目的地散步,不知不觉走到水流的尽头,无路可走了。但自己反正也没有怀着任何目的,没有路就没有路吧,顺势坐下来,看云雾从山间升腾。

    从字面上看,我们能感受到诗人很随意、很悠闲的心态,但总感觉诗句里还有更深的意思。

    水穷处正是云起时,一条路的终点也许正是另一条路的开始。具体到王维身上,官场晋身之路也许堵死了,但人生并没有被堵死。田园的雅兴和佛门的清净正好可以从这里开始,人生依然不失蓬勃上升的姿态。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在穷途末路的时候,在艰难抉择的时候,都不妨静下心来,从水穷处看到云起时。

    “水穷”是故意和自己为难吗?当然不是。“云起”是自己刻意追求的结果吗?当然也不是。一切都在自然而然中发生着,你只要也用自然而然的姿态,不刻意、不执着,就能够随着自然的转变而自然转变。

    水和云难道不也是同一种物质的两种形态吗?水可以蒸腾为云,云可以凝聚为水,所以只要有云起就说明水不曾真穷。所谓水穷,只是你的眼光太拘泥的结果。

   这道理越想就越有禅意,王维最好的诗,都能写出这种味道。

    好了,我们接着看下联。

    下联“精神九月得霜鹰”——大意是:你再看人家那黑亮的眼神、矫健的身姿,又像秋霜过后、俯瞰原野的雄鹰一般,精神抖擞,不怒自威。

    这里为什么说“得霜鹰”呢?是因为秋来霜起、草木萧杀,地上跑的小动物没了藏身之处,猛禽们正好大显身手。

你可能感兴趣的:(书房对联选粹:文采南山隐雾豹,精神九月得霜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