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我的1本书《少有人走的路》@007不写就出局

每读一本书都需要有一个契机,有一次跟小白同学深聊的时候她推荐了《少有人走的路》让我读读,后来去大唐不夜城步行街的时候看到樊登书店索性就买了回来,一月的尾巴开始看,中途又看了其他书,兜兜转转又续读这本书,一本书无论多么备受好评,都需要一个与之相匹配的心境才能完整的读完并产生共鸣。

回头再看最近读过的书,年初迷惘无力的的状态读了武志红老师的新书《和另一个自己谈谈心》让我重新感受孤独、自恋、成长、努力与梦想,内心长出了一些力量。随后春节期间读了一本轻松的《小王子》让我更多地去用心感受身边的人和事,调动我的感性系统。当内心的焦虑和压力来袭的时候读了俞敏洪老师的《我曾走在崩溃的边缘》,从他人的视角看待低谷的境遇以及应对方式,“无论人在什么岗位上,在任何困境中,都要让自己保持进步”给我了答案。当有了这些碰撞、思考和经历后我终于可以静下来读这本书,看来哪个阶段读什么书也得分时宜。

《少有人走的路》是一本关于心智成熟的书籍,是一本通俗的心理学畅销著作,全书围绕着自律、爱、成长与信仰和恩典四大部分展开。本书的很多观点和思想是作者在从业经历中提炼出来的,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同时结合着故事和案例让人更容易理解,并有落脚的思考,而不是只停留在脑海里的观念。

这本书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关于《爱》的部分的阐述,这个看不见摸不着无法量化又很靠感觉的东西,作者却直击本质,让我深受触动,原来一直无法进入亲密关系,可能因为对爱是什么,怎么才算爱没有想清楚,没有理解其本质,在这样混沌的状态下,即使遇到对的人也很可能弄丢。

自律是解决人生问题最主要的工具

心智的成熟正是因为人们在面临一些困难和事情时,经过一次次的历练、思考甚至是痛苦的挣扎才得以实现,这样的人生是从直面问题开始的,回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倾向往往成为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自律就是解决人生问题最主要的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最重要的方法。这里的自律相比我们日常形容一个人的自律更广义一些,就是主动要求自己以积极的态度去承受痛苦,解决问题。坚持自律的四个原则: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忠于事实、保持平衡,在面对问题时,我们才会变得坚定不移,并能从痛苦中获取智慧。

富兰克林说过“唯有痛苦才能给人带来教益”,而我也正是在经历一次次扎心或者外界的刺激,才会正儿八经去思考和改变,才会把自己的事情当回事儿,当然没人喜欢痛苦的过程,而是这个过程中带来的心智的磨炼,激发的勇气和思想的启迪。既然人生是一个不断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遇到问题可能是一种痛苦,解决的过程又会带来新的痛苦,那到底是什么力量驱动着人们通过自律的方式去迎面痛苦?其背后的原动力便是:爱。

真正的爱是促进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

爱到底是什么?是父母对孩子的关爱,是子女对父母反哺的爱,是情侣之间的爱情,是夫妻之间白头偕老的恩爱......这也只能算得上爱的不同形式而已。爱是关键时刻给予的支持,是激素催生的奇妙感觉,是下雨天别人为你撑起的一把伞,这些都是爱,但又不止于此。如果让你来定义“爱”,你会给出什么样的答案?作者给出了这样的定义:爱是为了促进自己和他人心智的成熟而不断拓展自我界限,是实现自我要完善的一种意愿。这样的爱才是成熟的,让人期待的。其中有些观点与我们以为的爱大相径庭。

坠入情网并不是真正的爱

我们常以为“坠入情网”是爱的一个很好的信号和开始,作者认为坠入情网只是一种欲望、冲动和幻觉而已,也不会持续太久,这个过程是自我界限部分暂时性的崩塌,就如婴儿一岁前没有自我界限的状态,而真正的爱是自我界限的扩张;坠入情网更多是消除寂寞,是生理和心里的需求,而不是有目的地促进心灵的成长。

但由于提前品尝到了自我界限消失后的滋味,即幻想中神秘的爱的感觉,所以激情过后,我们仍醉心那种美好的感觉,这种感觉会成为一种诱因,引发我我们去追求真爱,坠入情网本身并不是爱,但它却是爱的神秘架构中最重要的一环。

那投入真正的爱之后会发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呢?当我们对于某种事物长期的爱,使得我们生活在了精神贯注的境界里,于是我们的自我界限便开始延伸,延伸到一定程度自我界限就会淡化,这时,我们的心智便获得成熟。随着爱的进展,自我与世界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最终让我们与世界融为一体,我们越认同世界,坠入情网的那种自我界限崩塌产生的狂喜感就越容易出现。但不同的是我们与所爱的对象真正结合在了一起,这种状态更加稳定和持久,使得我们更为满足。

爱,不是感觉

爱不就是一种感觉吗?如果没有感觉还谈得上爱吗?这估计是大多数人持有的观点,作者认为爱是实际行动,是真正的付出。坠入情网或者精神贯注的感觉,会使爱具有更多的激情,带来带来更大的幸福感,但却是短暂的,也不是爱所必须的。精神贯注的对象不一定是人,因此也不见得有心灵的感受,即使精神贯注的对象是人,未必会重视其心智的成熟,短时间的相互贯注可能与智慧与责任无关,也就是说精神贯注的生命力极短,不可能长久维持。

真正的爱,不可能单凭爱的感觉行事,真正的爱来自双方心灵的意愿,而不是一时冲动,真正的爱是自主选择,无论爱的感觉是否存在,都需要投入和奉献,需要付出智慧和力量, 爱的感觉可遇不可求,如果时刻有爱的感觉那无疑是幸运的,但爱的持久取决于我们是否有爱的意愿,是否有奉献精神。 真正的爱出自于自我意愿,只能依靠实际行动来证明。   

依赖和自我牺牲也不是爱

前面讲到真爱需要奉献精神,但自我牺牲并不代表着真爱,有些家庭父母为了孩子,或者一方为了家庭牺牲一些东西,甚至有些不合理的给予和破坏性的滋养背后,“爱”可能只是幌子,也可能是为了逃避责任,满足自己的某些需求和愿望罢了。

也有依赖性过强的人,总是把失去伴侣的支持当成极其恐怖的事情,这可能与童年没有得到父母充分的关心和爱有关。一旦投入感情就会紧抓不放,抓的越紧感情毁灭的越快,这种过度依赖的不独立让婚姻成为了可怕的陷阱。爱的重要特征之一在于,爱者与被爱者都不是对方的附属品,付出真爱的人,应该永远把爱的对象视为独立的个体,永远尊重对方的独立成长。初中时期我的一个女同学学习很好,长得特别漂亮,家境也不错,后来早早就嫁人了,当时在世俗看来嫁的门当户对,也不错,起初人们觉得丈夫是心疼她,让她做家庭主妇,相夫教子,但实际上把她变成了笼子里的金丝雀,断绝了与世界的接触,这样的爱是自私的,狭隘的。

区分爱与非爱的关键不在于自私或者无私,而是行为的目的。真正爱的目的永远都是促进心智成熟。我们知道了什么是真爱,爱最终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呢?当我们爱一个人,一定会关注对方,体现关注最常见、最重要的方式就是倾听,真正的倾情意味着把注意力放在他人身上,这就是爱的表现形式,你会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表达爱吗?

心灵进化的力量:爱

追求成长有觉察的人很多开始关注自己的潜意识,就如冰山模型所示,我们的意识只是冰山一角,很多时候发挥作用的是我们没有关注到的冰山下的潜意识。很多时候意识会被我们有意地塑造而掩盖一些不愿意面对的事实,但潜意识会看清真相,要让心智成熟,我们需要聆听潜意识的声音。

按照热力学第二定律,能量会自然地从有序状态流向混乱状态,也就是熵增的过程,但自然界的进化却是莫大的奇迹,生命体越来越复杂,也越来越有序。人类心灵的进化也如是,心灵的成长、心智的成熟需要不断努力,必须与自然法则对抗,必须跟循规蹈矩的自然倾向背道而驰。心灵需要同熵增的力量对抗,就如同生物进化一样,我们会面临各种阻力,也免不了吃苦头,因为背后有一种莫名的力量可以使我们宁愿忍受痛苦,选择艰难的路途,走向美好的人生境界,这股力量就是“爱”。

我们之所以能够成长,在于持续的努力;我们之所以能够付出努力,因为懂得自尊自爱,对于自己的爱使我们愿意接受自律,对于他人的爱让我们帮助他们去自我完善。自我完善的爱,是一种典型的进化行为,具有生生不息的特征。它违反熵增的自然规律,是一种永远走向进步的神奇的力量。

一位朋友说最近生活的平衡打破她正在调整,不知是喜是悲,我想生活本来的样子就是一个个小的平衡不断打破,然后重新建立平衡,在这个过程中说明一直在前进,也在这个动平衡中不断迎接新的挑战最后完成升级,当我们不可预估到底是好是坏的时候,那尚且带着一份希望和相信的力量朝着好的方向去争取。

当我意识到自己断断续续总是搁置这本书的时候,其实在逃避自己的不成熟以及回避面对成长的痛苦而做的选择,还好,在合适的时间我直面问题,接纳自己心智不那么成熟,并愿意在面对问题中不断完善自己。因为这本就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

PS:

007不写就出局,全球最大的写作成长社群,立志推动全民写作。我真诚的邀你一起:7天1篇写7年,写完7年去南极。如果你也认可写作成长,这是007社群邀请码,让我做你的学姐呦,当然更期待大约1000天后能一起去南极。

你可能感兴趣的:(影响我的1本书《少有人走的路》@007不写就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