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回到教育的起点,看见真实的孩子


告别焦虑,重回优雅从容。


回顾一下上节课,我们讲到的那幅地图和指北针,在这两个工具的帮助下,我们开始去看到了教育的目标或者说是教育的目的地。但知道目的地还不够,就好像我们要问朋友,我现在要去市体育馆,怎么去啊?朋友首先得问你的是,你现在在哪呀?


是的,不知道起点怎么知道如何规划路线呢,而本节课的主题:看见真实的孩子,也就是看见孩子的起点


说到真实的孩子,可能有些抽象,接下来我们用几个常见的案例去讲述。“我的孩子胆子太小了,我该如何引导他?”、“我家孩子写作业不主动,我要怎么引导?”训练营期间,我看到最多的问题就是这类型的问题了。


面对此类情景,家长经常使用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批评否定式”——“不就是跟人交流吗,有什么好怕的?”、“你什么时候能自己主动写作业,别让我这么操心了?”;一种是“赞赏推动式”——“你最棒了,一定能做到的!”前一种方式容易引起亲子之间的冲突、抗争,后一种方式经常使用,其实也并不能激发孩子积极主动,甚至会引起孩子的警惕“你到底有啥企图?”


这两种方式的共同缺失是——忽略了孩子当下的真实状态,以理想的标准要求孩子,未能给予孩子最坚持的力量支持。如何才能既能营造高品质沟通氛围,又引导孩子积极主动呢?


我们在家学学员中举办了一次“天才猎头”游戏环节,作为猎头的爸爸对作为客户的9岁女儿的肯定,真诚具体,让在场家长深受启发。“天才猎头”游戏中,内圈学员作为讨论组,需在规定时间内确定实施方案;外圈家长作为猎头,对自己的客户进行观察,并在讨论结束后隆重推荐自己的客户。9岁的菲菲好奇地与内圈的家长坐在一起,兴奋又紧张。羞涩的她,专注地看着大家讨论,很少发言。


负责推荐菲菲的猎头正好是她的爸爸。一个9岁的孩子在成人群体中,无论年龄还是思维上,都处于弱势;又是小组讨论,需要表达自己的想法,甚至争取其他成员认可自己的方案。看着菲菲安静少言的表现,我不禁为爸爸担心——他一会儿会怎么推荐女儿呢?猎头爸爸发现了什么?


轮到猎头爸爸推荐自己的客户时,他牵着害羞的女儿站到大家面前,胸有成竹地开始推荐自己的客户。“我今天为大家推荐的这位客户,是我们9岁的菲菲小朋友。虽然她年龄小,但整个过程中,我发现她在整个团队中起着3个重要作用。


首先,作为团队最小的成员,她全程满脸笑容,对凝聚团队氛围起到重要作用;第二,整个过程中,菲菲小朋友虽然表达比较少,但是她都非常专注地听其他成员讲述,并第一个带头鼓掌,表示认可和尊重,对提升团队自信心起到非常大的作用;第三,菲菲小朋友有一点害羞,但在讨论中她能在别人观点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想法,提出了‘深圳公园一日游’的方案,虽最终未被采纳,但她敢于在这么多成人面前表达自己,我认为她很勇敢。”


爸爸话音未落,在场家长响起热烈的掌声。在爸爸对自己进行评价的过程中,菲菲羞涩地笑着,手紧紧抓住爸爸的衣角,不敢抬头看大家,脸上挂满兴奋、欣喜和开心。爸爸的评价结束后,海英老师邀请她分享一下听到爸爸评价后的感受,她害羞地说:“我不知道怎么说。”海英老师问:“那你觉得开心吗?”她狠狠地点头。无需更多语言,爸爸的肯定和欣赏,已进入到孩子内心了。


有没有发现,爸爸是完全能够看到真实的孩子,看到真实孩子的优点、闪光点的。真实的孩子,反面是什么?是不是理想中的孩子,或者有时候别人家的孩子。我们很容易看到,孩子有什么地方做得不足。你应该考到班上前十名,你应该花更多心思在学习,你应该要有目标,你应该要更自律,你应该…无数的这些应该,都是理想中孩子应该具备的。而孩子的现状在哪?真实的孩子在哪?我们看到了吗?

我们训练营的主题叫做焦虑妈妈变形计,在设计这个主题之前,我采访过很多妈妈。大部分妈妈对孩子的教育都有或多或少的焦虑,理想的孩子与孩子现状有一个落差,我们叫做预期落差。如果说这个预期落差越大,这份焦虑也就越明显。


在跟这些妈妈们单独交流的时候,我都会布置一个小作业。“试着在这张白纸上,写下自己孩子的30个优点”各位也思考一下,脑海里能浮现出自己孩子多少个优点?当我布置了这个作业,让她们现场填写的时候,大部分对孩子成长特别焦虑的妈妈几乎完全写不出来一个优点。


好不容易,最后勉强挤出了一个词“善良”,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我试着让她们在纸的背面写下孩子的缺点,大家猜结果怎样?是的,写了一大堆缺点,满满一页纸都是缺点和问题。这张纸,如果孩子看到了,他会更有力量吗?


这节课想分享一个方法给大家,叫做:0-100接纳法现在我们理想中的孩子是100分,而孩子现状可能只有40分,连及格都达不到。我们如果一直是以这个100分的标准去看孩子,看他还差多少分,我们看到的更多都是缺点,哇,他还差离100分还差一大半。这种视角下面,自然而然产生的焦虑以及对孩子现状的不满。也看不到孩子已经做到的那40分。接纳是开启孩子改变的第一扇门,不妨换个视角去看孩子已经做到的40分有什么,这个基础是孩子的起点,也是孩子的现状。去看孩子在起点后的每一次的进步,而不是一直以100的标准去看孩子的缺失。


而让大家去写孩子优点的这个过程,也是希望能够让大家看到孩子的现状。网上一直有一句话叫做,接纳不完美的孩子,比起这句话,我更喜欢的是,接纳真实的孩子。在讲到写孩子优点的时候,有三个真我特别想分享,这三个真字是我一直以来最欣赏自己的三个优点。真诚、认真、真实。


真诚,交友真心,以诚待人。对朋友心门开放,不去为了利益去坑人,与人沟通时更多可以不去拐弯抹角或者含沙射影。认真,对自己的生活认真,认真对待每一天,对自己的工作认真,认真对待每一份职责,同样也对自己的感情认真,认真去经营。而最后一个真实,有一部电影里的几句台词特别能表达真实这个词。愿你在被打击时,记起你的珍贵,抵抗恶意;愿你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是的,这部电影叫做《无问西东》,我看了四遍,每一遍都有很多感悟。最后一遍,我看懂了一件事情,整个电影分成几个不同时代的故事,每一个故事与故事之间,都有一份传承,传承的就是这份真实的力量。


记得里面有一个场景是黄晓明演的男主角,他咆哮着对另一个男生喊道:你觉得她不真实,你给过她真实的力量吗?

什么是真实的力量,正如我刚才念的那句台词所说的一样,那份力量是孩子能够看到并坚信自己的珍贵。


孩子能认可,我是一个值得被尊重的个体,我是一个懂得爱与被爱的人,我欣赏这样的自己,尽管他不完美,有时候也有很多缺点。但我就是欣赏这样的自己,我能够追随我的本心去做选择,我能够在不断的经历中成长,我可以更真实地表达自己,更可以真实地做自己。


孩子喜欢撒谎,其实更多反应的是,他没有力量去把真实的自己表达出来。他撒谎自己没玩电脑,因为他担心,如实表达玩了电脑会感受到他所不愿承担的后果。被骂、被打、甚至感受到妈妈不爱自己,于是他选择了看似代价更小的方式去逃避。


有些时候,孩子喜欢去偷钱,偷钱去买他想买的玩具。他为什么不能把自己的需求表达出来?为什么他不敢直接告诉爸爸妈妈,我想要那个玩具。他在担心些什么,他在逃避些什么?仅仅只是因为担心父母不允许,所以他连真实的表达都不愿意吗?


有些时候,孩子希望更多同学喜欢自己,于是他在外表现的脾气特别好,被欺负的时候不敢发脾气,他怕发脾气会更破坏同学之间的关系,遇到挫折的时候不敢流眼泪,怕流眼泪被人嘲笑鼻涕虫。这样的孩子真实吗?这样的孩子有力量吗?


当孩子不具备真实的力量,他知道父母只希望看到他考了班级第一、或者拿了什么什么奖。但他当下的现状就是做不到,于是两种不同的人生选择就提前降临在了孩子面前。一种是,伪装,改一下考试卷子上的分数,骗一下父母这学期没有家长会,夸大一下自己在学校中的表现多用功,父母在家的时候装作一直在学习。因为他想表现出父母希望看到的样子。而另一种是,逃避与麻木。考的不好,不敢跟父母说,父母参加家长会快回来前,早点躲进被窝里装睡,自己在学校里遇到的挫折埋在心里,自己慢慢去消化。


不管是伪装还是逃避麻木,这都是不真实的,都是没有力量支撑生活的。而真实才有力量,作为父母如何给到孩子真实的力量?家庭是孩子最强的后盾,父母是孩子最大力量的源泉,而真实则是这份力量的桥梁。只有建立真实的这道桥,才能够给到孩子那份成长的力量,那份有勇气去面对、去承担自己人生的力量。


看到真实的孩子,让他知道,爸爸妈妈接纳自己的,无论是优点和缺点爸爸妈妈都能接纳,让他明白,有些责任是他可以自己去承担的,更要让他坚信,无论如何爸爸妈妈都是爱自己的。同样的,要给到孩子这份力量的各位父母,你们,具备真实的力量吗?


再用一张纸,正面写下自己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的优点,背面写下这个过程中自己做的不那么好的地方是是什么。在训练营这里,我看到。你不断在学习,不断在自我成长。尽管依旧面临着种种挑战,但你很爱孩子,很希望能够能更好地支持孩子的成长。去看到自己的起点,用0-100接纳法也去接纳自己,看到自己每天一点点的进步,而不是看到自己与那个标准中的父母差多少。


我们在这节课中已经意识到真实的力量,也学会了用0-100接纳法去看到真实的孩子。那么这是一个起点,如何落到实处去给予孩子这一份宝贵的力量,还需要我们不断学习,不断践行。


本课到此即将告一段落,上节课我们讲的是终点与方向,而这节课我们讲的则是起点与向前的力量。希望每个孩子都拥有这份力量。最后再以这部电影里的一句台词结个尾:这个世界缺的不是完美的人,而是从心底里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与同情。我希望大家在孩子的优点那一页纸上,慢慢能浮现的这样的一些词语:正义、无畏、同理、真诚、认真、真实.


1.怎么样才能看到真实的孩子,给予孩子成长的力量?用成长视角看到孩子的进步。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三课:回到教育的起点,看见真实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