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用白话告诉你:人生如何化解一切纠结

o鸽子蛋o

关注

0.968

·

字数 2999 · 阅读 282

2019-01-02 19:15

从主观意义上来说,我们其实都不想为难自己,也没有人喜欢用一颗纠结的心来折磨自己。

而在实际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遭受了一次小挫折,就会出于惯性地在大脑里不断的重复、反复回味,这只能说明人们内心深处,其实还是会在意这种小折磨的。

这是为什么呢?原来人在遇到对自身生存有负面影响的事情,就会本能的想要逃离以保命。也就是说,大脑发出这种不愉快的信号对我们来讲是有益的。因此可以说,大脑本能的感知,发出的信号,其实是件好事。这些让我们感到痛苦纠结的信号,实际上能够帮助我们回避危险,对我们的生存来说呢,是有益的。

那么为什么作为个体,我们会一次次将负面经历反复回味,甚至发展到了自虐的程度呢?原本是有助于回避危险的痛苦,神经反射,一旦失去控制,放任自流,那就会发展成对痛苦的回忆和挥之不去的习惯,这样来说是很危险的。

事实上,一旦痛苦的神经反射不断被激活,就会慢慢成瘾,情绪会变得很容易兴奋,动不动就开始着急、激动、躁动、发怒、生气等等,因此在这种成瘾的条件下,心灵的宁静就被破坏了。

那么如何摆脱内心的痛苦,走出纠结的心境呢?

在《不纠结的旅行》一书中,作者本人通过聆听佛陀所留下来的言行录,力图找到让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人们可以学习的原理,获得对我们的生存有益的工具。

一、调整人际关系

1)直面非议

要知道,只要是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就都有被其他人评论的存在。而评论就有好有坏。

要说从来没有被别人说过坏话的人,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中从未出现过。而且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讲,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这样的人永远都不会出现。

人的喜好千差万别,所谓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所以只要是在世上,任何人都会无可避免地得罪别人,遭受指责和批判。

当有人指责你的主张和想法时,你可能就会因此纠结,感到痛苦不已;严重的话还会因此伤心动怒,以至于持续很长一段时间无法安心生活。

之所以会产生这种心理,就是因为在我们的潜意识里一直存在一种“自大,唯我独尊”的妄想,也就是我们潜意识中会认为只有自己才是最正确的,只有自己才是最了不起的;同时,还希望能得到所有人的赞同。

但是要知道的是,无论做得有多完美,总会有人对你抱有反感,这无论如何也无法避免。

如果你能把“注定会遭到一部分人的反对”视作理所当然,那很多事情其实就不必再纠结了。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你可以这样去想:“之所以遭到非议,是因为自己确实说到了那些引起对方反感或刺激点的话,不仅仅是因为那些人曾经在这方面受到过类似的伤害,也可能与自己此时此地恰好煽风点火有关。是自己无意间刺伤了他们,而他们作为受害者也很可怜,他们只是在情绪点被触发之后,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自我保护;也就是在自我防卫本能的驱动下,进行了反击。他们其实只是想通过这种方式说服自己,并不是故意而为之。”当然,有可能不只是针对你,只要是刺痛他们这根神经的事件和人,他们都会用相同的模式来进行反馈,反过来想想,自己有时候是不是也这样呢?

2)告别幼稚

作为一个成熟的社会人,我们就要懂得世上人际交往的关系其实都是有目的的。

想和你交往好好相处的人大多都会盘算着和你的交往有什么好处,也就是说人际关系是建立在得失心的基础上的。非要找一个不计较任何利害关系的真朋友,其实是很难的。

3)保持独立

很多人其实都是充满控制欲的,这种控制欲往往喜欢附加在自己最亲的人身上,比如干预家人的工作、感情状态、家庭生活等等。

而原因就是因为自己内心的不满足感不断地侵蚀了内心,所以才会对身边最亲近的人寄予厚望。把自己的理想投射到他人身上。

而佛陀要强调的就是保持精神上的独立。

即使是自己的心境,其实也无法准确按照自己的意志来变化,因此也并不能认为心境是完全属于自己的。

更何况你的爱人、孩子,财产,那些东西都不可能是完全按照你的意志来支配的。

认识到这一点,让自己精神独立,也尊重他人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二、让纷扰的心平静

1)品味孤独

只有好好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就不会感到焦躁。

在现代是这个社会,人与人之间所谓的“联系”,其实是一个很表面化的东西。

我们可以通过各种社交工具来进行:一个微信、电话、微博,就自以为是和对方沟通联系了。

甚至连真人都没有见过一次,又如何说能做到深入了解呢?我们只是在通过只言片语,随时随地的沟通,但因为都是半途而废,流于表面的交流,反而是加深了我们的孤独感。

在这种保持联系的错觉下,我们自以为互相都很了解,实际上我们根本就不懂得彼此内心在想什么。

很多人都害怕寂寞,所以我们宁愿沉浸在彼此都是“联系的、共享的”这样的错觉之中,这就是人际关系出问题的原因。

因为我们总是拼命想要说服对方,希望对方能和自己站在一起,会对别人抱有各种期待。当对方不能满足自己心理期待时,就会感觉愈发地孤独和寂寞,这其实就是一个死循环。

如果能深刻认识到,每个人无论思维、身处环境和成长方式都是各不相同的,就请尊重每一个人的人格独立,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样反而能获得一些新鲜的结识心态,尊重人与人之间差异化的世界,理智地处理好彼此之间相对独立的人际关系。

2)活在当下

一般来说,如果人们觉得当下的现实生活有些无聊,就会特别怀念过去的欢乐时光;因为现实生活的不够充实,所以就要用过去的充实感来填充。

比如有的人常常喜欢炫耀自己过去的经历,来掩饰现实生活中的不如意。这样就会长期形成一种思维模式——现在过得不够好,空虚无聊都没关系,反正曾经那么辉煌过……于是就更加容易流失掉当下的光阴。

而如果把自己的悲喜寄托在周围人的褒贬上,同样是很危险的,如果我们对某件事情,有所期待,并且长期处于这种未知感和焦虑感当中,那就会不知不觉流失掉此时此刻的美好。

再新的事物也会在瞬间成为过去,所以我们的内心总是会被束缚在过去和将来之中。

我们会感觉空虚,那是因为我们的心还不够贴近现实;如果我们不品味现在,只围绕着过去和将来,那么现实就会愈发的感觉欠缺,内心需要东西来填补。

因此,之前再好的茶都不值得你过多停留,而好好享受你眼下的这杯就够了。

保持对此时此刻的专注,把意识从过去和未来拉回到当下。

做到这点,无论什么时候都能让心灵迅速恢复到平静。

三、认识自我

1)拒绝美化

彻底认识现在的自己,是告别纠缠的第一步。

如果你能认识到:人,原本只不过是一个肉体而已,那么就可以把无谓的多余的贪恋清零。

无论多漂亮的美人,无论多喜欢的恋人,凡是人都只不过是一个肉体而已,如果认识到这一点,就不会仅仅因为相貌的丑与美,而选择爱上或是抛弃一个人。

一旦只看到表面上的美,就会和对方产生依赖感,不知不觉沉浸在幻想之中;而这个幻想,会把自己和对方都束缚住。

和自己一样,对方的身体也只不过是包了一层皮囊的血肉和内脏而已。

如果你能仔细观察自己的身体,把意识集中到身体上,观察自己身体所产生的感觉,感受自己筋骨的活动,肌肉的位置。胃部的蠕动……如此这般,细致入微的观察自己的身体,你就会发现,自己的身体也只不过是一层皮囊的血肉和内脏而已。

仔细观察自己,你就能摆脱依赖,防止自己的感情朝着扭曲的方向发展。

被称为“觉悟者”的佛祖释迦摩尼曾经留下大量的经典智慧语录,并在印度传授各种修身指导,他教会我们找到痛苦的病原,再进行治疗;告诉我们如何终止痛苦,告别纠结的心灵练习法。

在《不纠结的旅行》一书中,作者总结佛陀的语录,转变为现代人可以理解的直白原理,告诉我们:只有当你能够真正地认识现实,就可以无视身心所处条件产生的错觉,从而逐渐改掉自己惯有的思考和言行模式,获得身心放松。

心灵小栈 读书 

15 

小礼物走一走,来关注我

赞赏支持

相关推荐

曾国藩:忠厚老实之人,终究难成大器,只因这3个毛病

阅读 3549

死工资会拖死你,睡后收入才决定你的下半生

广告

如何戒淫!

阅读 2681

写黄色小说获刑十年,重了吗?

阅读 1534

一个人不成熟,有三大表现

阅读 1912

你可能感兴趣的:(佛陀用白话告诉你:人生如何化解一切纠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