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障碍的实质

焦虑与心境障碍等情绪障碍有很多共同点

1、这些障碍在诊断上是有重叠的,高比例的流行病及终身共病就体现了这一点;

  • 对某一焦虑障碍的心理治疗,也有助于改善治疗中并未关注过的其他焦虑或心境障碍;

2、新近研究表明,情绪障碍存在一个分层结构:

  • 其中有2个核心维度 —— 神经质/负性情绪、外向性/正性情绪
  • 边缘系统的过度兴奋,伴随皮层结构的抑制控制紊乱/受限,是患情绪障碍个体的特征,也是他们区别于健康对照组的特点,它们是患者负性情绪的强度和频率都超过常人的基础。

3、它们的病因上存在共同点,其模型可概括为”三元易感性“(triple vulnerabilities)

病因:三元易感性模型

该理论认为,存在与情绪障碍发生有关的易感性/素质的交互作用模型,即情绪障碍有着共同的先天因素基础

1、基因易感性通常处于休眠状态,除非它被环境事件激活了。

2、在某些情境下,早期的生活经历也会增加“一般心理易感性”,这些经历本质上往往是具有破坏性甚至是创伤性的,这将导致不可控感以及不可预测感的产生,而这些感觉就是负性情绪的核心。

  • 如果个体有以上2种易感性或素质,在压力事件中将会有更高的焦虑、抑郁感的风险,因为压力事件激活了一般易感性。

3、特定心理易感性表现为习得的对焦虑的关注、对某些情境/物体/内在躯体健康的潜在威胁感,即使事实上并不存在危险。

  • 这些经验可以通过直接观察父母对特定物体或情境的严重恐惧,而在人生早期就习得,如对小动物的特定恐惧、照料者对当事人的突发躯体感觉(如疑病症)的潜在危险的高度关注。

情绪调节的角色

情绪调节:个体使用情绪调节策略,影响个体大部分情绪的产生、体验、强度及表达。

情绪调节与失调似乎在情绪障碍的持续上起到了重要作用,试图控制正性或负性情绪在一定程度上似乎是情绪障碍患者的特点。

  • 个体对表情以及情绪体验的担心,可能会带来适应不良的情绪调节策略,如压抑/回避、隐藏/忽略,而且后果难以预测。
  • 讽刺的是,过度想要控制某一情绪体验反而会导致这种情绪体验的增强。因此,这一模式可能会引起恶性循环,生理和情绪唤起加剧,导致更多的抑制、回避情绪的努力失败,最终增加个体心理上的痛苦。

你可能感兴趣的:(情绪障碍的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