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众风流的独特贤后——长孙皇后

      601年二月初六(阳历3月15日),隋文帝仁寿元年,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出生在洛阳,母亲是长孙晟的续弦高氏,她有三个同父异母兄弟长孙无乃、长孙无宪、长孙无逸,两个同父异母姐姐,一个同母兄长孙无忌。

    长孙氏是鲜卑族,北魏皇室后裔,长孙氏的父亲长孙晟、伯父长孙炽、舅父高士廉,都担任高官。长孙氏的母族高氏是北齐皇室后裔。

      史书没有记载长孙皇后的名字,却记载了她的小名叫观音婢,带有崇信佛教的时代印记,也表现父母对她的疼爱,盼望如谐音观音庇一般得到观音庇护。

    无垢来自于后人根据长孙氏小名的推测,也是一个佛教词语,但不见于正史记载。无忧、无蓉、蕊琳……很好听但都只是没有根据的虚构。

    长孙炽欣赏唐国公夫人窦氏才智,劝长孙晟与李家结亲,为李世民和长孙氏订下婚约。

    只是在609年,长孙晟去世,他的第三子长孙安业与继母高氏不和,把继母和同父异母的弟弟妹妹赶出家门,高氏只得带著年幼的子女投奔哥哥高士廉。

    高士廉待妹妹和外甥很好,但是 613年,他受斛斯政牵连,被贬到岭南。这一年长孙氏嫁给李世民,不过虚岁十三的稚龄少女,已经见识不少人世悲欢冷暖。

    这里想说一说,为什么编剧、作者们不把长孙皇后写成女主角?主要是她和李世民的故事,乍一看似乎没有什么特别惊人的地方,分分合合的波折,木有,父母长辈反对的阻力,木有,身世门第的差异,木有,上一代的恩怨情仇,木有,第三者第四者,不起作用。门当户对的贵族家庭少男少女,早早地成亲,这要怎么展开相爱相杀、死去活来的虐恋苦恋悲恋?

    不过呢,家世匹配、志趣相投、性格契合的夫妇一同历经人生的风风雨雨,一同成长、进步,这样的故事也可以是很好看的。

    长孙氏聪颖早慧,处事周全,因李渊调任太原,她和李世民跟随前往,此时李渊夫人窦氏已故,李建成夫妇未跟随而至,十七岁的少女长孙氏已经成了唐国公府的当家主妇,并在太原附近出资修建玄中寺。

    李渊建立唐朝登基为帝,在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挑拨下,与李世民产生误会,长孙氏周旋于李渊及他的妃嫔中,弥补李渊和李世民的嫌隙,且尽心辅佐李世民取得帝位,生下三子四女,李承乾,李泰,李治,长乐公主,城阳公主,晋阳公主,新城公主,都受到李世民喜爱。

      李世民的妃嫔们,说起来挺有意思,有寡妇,比李世民还大两岁的韦珪,受前夫李珉犯罪牵连入宫,成为妃嫔,她与前夫的女儿也沾了点儿光,被封为定襄县主。有前朝公主兼表姐妹,如隋炀帝女杨氏;有仇人的女儿,阴妃的父亲阴世师,害死了李世民的五弟李智云。有才女,如徐惠,五个月会说话,四岁会读《论语》、《毛诗》,八岁会写文章。有美女,如后来的阿武女皇,十四岁以“容止美”的美名被召入宫,李世民赐名武媚。

      但是李世民最宠爱她们中的哪一个?都没有,他说:然即日宫内,甚多配役之口,使其诞乳诸王,是非所宜。 

      意思是,这些女人乃罪臣家属,出身低微,不适合生育皇子。

      别骂他冷漠无情,一千几百年前的李世民,哪会知道什么自由平等的观念,在古代,妾室的地位,本来是比正妻低很多。

    李世民的最爱,一直是原配长孙皇后。

    635年,李世民生了一场重病,长孙氏细心照顾,自己本就不够健壮的身体也累病了,第二年,即不久于人世,临终前,长孙氏告诉李世民,在他病重时,她悄悄随身携带了毒药,万一他死了,她也不会独活,李世民自是感动心伤至极,直到长孙皇后去世多年,他还一直感叹痛失“嘉偶”、“良佐”。

    长孙皇后非常温柔贤惠,婉顺体贴,这是中国女性的传统美德,但要说她是封建社会道德的典范,又不全对。

    李世民多次要和长孙皇后讨论政事,只要她认为自己不该管的,不管李世民怎么追问她的意见,她一个字都不会说。

    她会在李世民气愤得失去理智时提醒他,用间接委婉的语言让他清醒。李世民为魏征的劝谏恼火,她说,这是因为他是一个英明的好皇帝,才会有直言劝谏的臣子。李世民为心爱的马死了要杀养马人,她对他说齐景公也为爱马死了迁怒于养马人,晏子说养马人让天下人知道齐景公为了一匹马杀人就是罪过,间接使齐景公明白自己不该因小失大,这个故事也提醒了李世民,让他知道自己不该凭着一時的情绪任性而为,记着自己身为一国之君的责任,保住了李世民的声望,和臣子的性命。

      她认为李世民给长孙无忌封的官太高,会竭力反对,不管李世民怎么坚持,她说服不了就私下找长孙无忌,让他自己去拒绝,这样李世民没有办法,只能给长孙无忌换个荣誉职位。

    李承乾为她生病向李世民提议的大赦天下,她也竭力反对,理由是生死有命,不能为她一人乱了法治。

    出于爱,她的坚持,李世民都听从了,他是一个暴烈任性的人,只有她的柔,最能克他的刚,她对他的一次次劝谏,委婉又能点出重点,还不损伤他的面子和自尊,让他心服口服。

    长孙皇后的处世观,可以从她的作品《女则》和当时流传的《晋书.列女传》中窥见一二。

  《晋书.列女传》多是男子听从女子明智建议后成功的例子,符合长孙皇后“林下之风”的道德标准,即女性即有才华、聪明能干又保持柔美动人的风度,女强人未必都是强悍刚硬的女汉子,也可以是斯文优雅的淑女。

    看看她的《春游曲》,上苑桃花朝日明,兰闺艳妾动春情。井上新桃偷面色,簷边嫩柳学身轻,花中来去看舞蝶,树上长短听啼莺。林下何须远藉问,出众风流旧有名。

    艳妾、春情、风流……这是人们印象中端庄的贤后长孙氏写的?不可思议吧?

    她是如此端庄大气娴雅文静又活泼娇媚,充满了自信和坦然,所以她不争宠,不嫉妒,收养其他妃嫔的女儿视同己出,还主动为李世民推荐十六七岁、“容色绝姝”“时人莫及”的郑仁基之女(未遂,郑小姐有未婚夫),去世前还要求李世民不要给长孙家太多恩宠(先见之明,后来长孙无忌栽在了李治时期),她像是后世小说《红楼梦》中宝钗和黛玉的结合体,既端庄稳重,遵循传统道德,又坚毅执着,保留自己独特的个性,这些看似矛盾的特质在她身上却很和谐,显得格外有魅力,因此长孙氏能得到李世民的专宠,一个帝王难得的真爱。

    长孙氏生的三子四女,得到的关爱远超过李世民其他妃嫔所生子女,在她入葬昭陵后,李世民出于对她的思念,在宫中建立一座高观,时常登上去,远望昭陵,追思爱妻,649年,李世民去世,和长孙皇后一同在昭陵合葬。

电视剧《唐太宗李世民》长孙皇后截图

你可能感兴趣的:(出众风流的独特贤后——长孙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