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俄罗斯的林徽因:像这样,莲花般的少年,与爱情相恋

像这样细细地听……

【俄国】茨维塔耶娃

飞 白 译

像这样细细地听,如河口

凝神倾听自己的源头。

像这样深深地嗅,嗅一朵

小花,直到知觉化为乌有。

像这样,在蓝的空气里

溶进了无底的渴望。

像这样,在床单的蔚蓝里

孩子遥望记忆的远方。

像这样,莲花般的少年

默默体验血的温泉。

……就像这样,与爱情相恋,

就像这样,落入深渊。

关于茨维塔耶娃,你一定读过她的《我想和你一起生活》的全诗,或是其中的两三句:

我想和你一起生活

在某个小镇,

共享无尽的黄昏

和绵绵不绝的钟声。

......

玛丽娜·茨维塔耶娃是—个满腔激情而异常敏感的诗人,她从小能诗,十八岁就出版了第一部诗集《黄昏的纪念册》,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帕斯捷尔纳克说:“她一开始就是—个成熟的诗人。”

由于人生阅历和心理气质的原因,女诗人对生活感悟极深。

这首《像这样细细地听……》似乎在向我们发出轻轻的呼唤,教我们去倾听生命,体验人生。

诗的第—节写到了听觉和嗅觉这种身体感觉对体验生命的重要,“细细地听”,听到发现自己的“源头”,“深深地嗅”,嗅到对生命的沉迷状态。接下来一节,“蔚蓝”一词准确表现了人们对人生的遐想,它是天空的纯洁的颜色,引发人们无限渴望。最后—个诗节,诗人笔锋转到了一个生活中至关重要的体验对象——爱情,她既写到了爱情的美好,也写到了要体验爱情的美好就必须生命的投入。

对于茨维塔耶娃来说,诗歌延续了她的生命。

她与帕斯捷尔纳克、里尔克之间短暂而不朽的书信,脚注了绝对孤独时那些漫无目却又无法抑制的的幻想,柏拉图式的情感,最终化为精神的皈依。

作为交谈的核心的她,她的热情曾令另外两个作家感到了压迫,直到交谈被勒令终止,也丝毫没有减弱。当然,这终止是被动的,死亡的亲自参与令这场三方恋情戛然谢幕。

里尔克的死在一段时间内成为她挥之不去的魔咒,我们从文字间已经难以百分百地体察出她那时的心境。在里尔克死后翌年,她发表了《你的死》,用来纪念这位文学的导师朋友,依旧浓烈的热情,是她对于死亡的意志跨越。但她没有帕斯捷尔纳克那般幸运,活着时,就成了不朽。

她后来的死,不带一丝殊荣。

怀念是可以免去的,且必须是免去的,因为生命的光泽还在,人生的疾苦无需作为文章素材,时光的浩瀚留下的只有态度——即对生命本质的挚爱与追问

你可能感兴趣的:(她是俄罗斯的林徽因:像这样,莲花般的少年,与爱情相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