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2 微生亩谓孔子曰:“丘,何为是栖栖者与?无乃为佞乎?”孔子曰:“非敢为佞也,疾固也。”
微生亩,他直呼孔子为“丘”,孔子跟他对答还很尊重他,可见他是当时有德且年纪比较大的隐士。微生亩对孔子说:“孔丘啊,你成天凄凄惶惶的,今天去齐国,明天去卫国,到处游说,你耍嘴皮子吗?”孔子说:“不敢耍嘴皮子,是天下病了,我要治那些冥顽不化的人!”
微生亩与孔子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差别在哪呢?在于微生亩没有使命感,孔子有使命感。所以一个成为隐士、名士;一个成为圣人。
在这个对话中,真正耍嘴皮子的是微生亩,因为他自己什么都不做,但是对大家都尊敬,称之为夫子,称之为老师的孔子,直呼为“丘”,贬损一通,显示自己的超然世外。而孔子并没有对他耍嘴皮子,没有抢白他,还是很诚恳地回答他的问题。
❤️
大家早上好!日更演讲,成就梦想!写作加演讲,七倍速成长!越付出,越富有。
又到6点半了,我们还是来继续学习论语。按照惯例,我们还是先来复习一下昨天学到的内容。
论语宪问篇的第31章。
子曰:“不逆诈,不亿不信,抑亦先觉者,是贤乎!”
说的是一个人不要预先揣度别人。我们一开始就认为对方是要欺骗我们怎么怎么样,那样的话会有一点小人之心。也不凭空猜测别人会不老实,先不做这个预判。
但是当对方确实如此的时候,我们能够马上察觉,你想骗我也骗不了我,我一看到你这样,我就能知道怎么回事儿,这样的人是贤者吧?大家想一想,这样的人真的是贤者。
我们一般人要么对别人很是提防,特别是对于陌生人,老担心对方骗自己,另外一种就是特别信任,无来由的信任。人家两句话一说,就相信了,向往着他所描绘的美好场景,而完全忘记了其中可能的凶险,最后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
不知道大家干没干过啊,我是干过,我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这种事干了不止一次。
你说我是天生善良呢,还是我就是傻呢?我觉得既有善良的成分,又有傻的成分,善良是我本性不坏,大家应该都知道,但傻是因为学识不足,智慧不够,因为当时没有去下功夫读书,认真思考以提升自己的能力,因为智慧不够,所以就无法及时觉察。
最后被人骗是很正常的事情,不经一堑不长一智,经过了改过,以小挫为代价避免更大的坏的事情的发生,也不失为一件好事情。
所以我们如果碰到一些别人说的天花乱坠的时候,自己心里要有数,调用你的常识跳出来看一看,真的会有这样的好事吗?
如果反常,事出反常必有妖,你就要好好的琢磨一下,不要轻易的去相信人家,好吗?
好了,简单的回顾一下昨天的内容之后,我们今天再来学习新的章节。
这一章是两个人的对话,这两个人都不简单,一个是儒家的代表人物,我们孔老圣人,一个是道家的一个代表人物,那他们之间的对话,是很有意思的,我们也好好的去学习一下,以便多了解一点。
微生亩谓孔子曰:丘,何为是栖栖者与?无乃为佞乎?子曰 :谁敢为佞也,疾固也。
这里面出现了一个新人物,谁呢?微生亩。为什么说他是道家的一个人物?
因为他奉行的理想和主义显然与孔子奉献的是不同的。你看他对孔子的称呼,丘,就知道这个人在当时应该是比较有名望,绝对不会是一个平头老百姓。
另外,孔子还很尊重他,在这里给大家普及一点知识,就是直呼名姓,什么人可以做到做呢?
一般是父母称孩子,长辈称晚辈,老师称学生,上级称下级。如果两个人平辈,按照礼貌直呼名字是不礼貌的,有那么一点点不尊重。
那为什么微生亩对孔子这样说话,这说明什么呢?说明两个人同时代,这个人应该比孔子年长,或者说在当时已经有了一定的名气和地位,孔子在他面前是比较谦虚的。
如果不是这种关系,我们对人称呼一定要注意。比如说孔子称那个蘧伯玉为夫子,就相当于我们称人为先生一样,这是尊重。
一般两个人好朋友见面都称对方的字,或者说称对方的号,你客气客气,我很尊重你,而不能刚开始直呼其名。
但是现在也没有号了,大家都很随便,当时是不一样的。
微生亩对孔子说:“孔丘啊,你成天凄凄惶惶的,今天去齐国,明天去卫国,到处游说,你耍嘴皮子吗?”孔子说:“不敢耍嘴皮子,是天下病了,我要治那些冥顽不化的人!”
大家知道这里的佞,其实就指的口才,一个人口才特别好,就是佞。在这里边还不是我们说的那种贬义词,是佞臣。
微生亩说这句话其实是对孔子周游列国的一种不认可。他觉得当时天下大乱,诸侯国各自为政,每一个诸侯国的国君大部分都不当家,权利力都被权臣所把持,整个是礼崩乐坏,已经形成了基本现象。
你孔子本事再大,能力再强,也相当于我们在水库放水的时候,你放一块石头,你是挡不了整个大趋势的,起不了什么作用,又何必费这个劲,到处去奔波,去瞎忙活呢?
明知道起不了什么作用,你还是这么做,只是为了显示你有才能吗?只是为了显示你的嘴皮子好吗?
孔子的回答又有两种解释。第一种解释就是:我不是靠耍嘴皮子,而是我觉得天下病了,我要给大家治病,这是我的一份使命和责任。
我能做多少做多少,能救多少救多少,不做不救,那是我的不对。做了救了,能到什么程度,那就不是我的责任了,那看天意,看对方。
另一种解释,就是说:我观点和你不一样,我做不到隐居,淡然于世外,对这个国家世界不关心,眼看着他们受苦,你就当是我的一个毛病吧!我就这毛病,我就闲不住,我就要出去“鼓与呼”,希望能够唤醒大家的这种意识。
通过这段对话,大家可以很清晰的看到儒家和道家它是不同的。
我们一直强调过,少年学习一定要学儒家,为什么呀?因为儒家讲究的就是一个入世的道理,要积极,要奋进,要有理想,要有目标,要有计划,要有行动,要做出一番业绩来。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讲,要想办法光宗耀祖,要让自己生活好起来,因为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浑身赤裸,两手空空,是无的状态,我们需要有。
不管遇到多少艰难困苦挫折,都要努力前行,不失自己的一份本心。
正是因为有无数这样的儒生,这样的人,我们整个中国文化才能够千年绵绵不息,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不管遇到什么挫折,都想奔向更美好的前程。
比如说就像我们今天早上我刚刚给大家讲的《礼运大同篇》里面实现一个大同社会。
可以说经过孔子这样的人,不懈的努力几千年了。我们现在这个社会大家都看到已经不是世袭了,领导人是选的,各级官吏也是选的,那基本上做到了《礼运大同篇》里面所描绘出来的,憧憬出来的样子,这就是无数像孔子这样的人,不懈努力的结果,他们以身作则,带着大家一起为了理想而奋斗,才有了今天。
再来说一说这里面出现的微生亩,也就是道家,那他是什么情况呢?
道家思想的基本态度始终是走因应的路子,就是顺应自然,一个时代形成了一个趋势,挽不回来,所以江水东流去不回呀,不可能把历史拉回来。
道家思想是讲先知。一件事,从它的前因知道它一定的后果。如石门水库放水时,没有办法把水挽回,但计算水流到某一地段时,轻轻开好一条沟,水沟,就可以把水流疏散了。这也就是现在流行的道家的太极拳原理,四两拨千斤。
所以在这里我们看,也不要因此而轻道家,为什么呢?因为在历史上真正的出来拨乱反正的,历史关键时候起作用的,基本上都是道家人物。
另外一个就是中国的老子这本书,它在世界的流行程度甚至比我们论语和孙子兵法还要广,影响力还要大。
这在中国,我相信老子和孔子一起比较的话,肯定是孔子更要多一点。
但是在世界上,应该以老子的影响力更大。别看老子《道德经》只有5000这个字,但对社会造成的影响但是相当深远的。
像孙子兵法这本书是兵家的,在许多国家,包括苏联陆军大学,包括美国的西点军校,都被列为必修课程。这也是我们中国古代这些大人物给世界所做的贡献。
当时大家还记得吗?我们前面学论语的时候有一章,孔子碰到一个隐士,孔子去见他的时候,还是亲自屈身去见的,那里面的老师赤身裸体见孔子,结果把孔子的弟子气的要命。那那帮人也气得要命,说:你看孔子干什么,你见孔子干什么,你看这个人太怎么样了,是不是觉得挺有意思!
说明什么呢?说明孔子在那个时候遇到了几位道家的隐士,都是有点吃瘪的。不过孔子虽然和他们道不同不相为谋,但是他依然是对他们都很尊重。
这一点大家注意,就是我们可以与对方道不同,观点不一样,但是尊重也是要有的。对方即便是冷嘲热讽我,没关系,我走我的路,你走你的路,我们各自把自己的路走好就可以了,也不一定非得说我就改变你,因为你改变他是很难的。除非他自己想改变,他认同你,他就会被你所引领。他不认同你,你说什么都没有用,与其浪费口舌,不如安之若素。
对于我们来讲,是不是也是这样?我觉得我们成为超级演讲家的战友,都是很有福报的,一个是要积极的向孔子一样入世,因为我们大部分都很年轻,一定要多参与进来,争取要有所作为,因为人活一世,好不容易来世上走一走,千万不要浪费了,多用点力,能够取得一点点成绩,也算是对家人、对自己有一个交代。
道家的思想要不要学?慢慢也是要学的。因为刚才我说了,我们年轻的时候一定要学儒家入世,到岁数大的时候也一定要学道家一些思想,就是不能那么执着,我必须要如何如何,不行怎么样!世事往往不是我们说了算的,你要看得开,道家思想也是相当相当有智慧的。
不过我们学的时候要分清楚什么时候该用儒家的入世,什么时候该用道家的智慧。如果把这两者融会贯通,真正的用好了,那我们就不得了了。
中国的儒和道,历来是两兄弟,互相支撑着一起向前发展的,离了谁都不行,也相当于是两个阶段。
年轻时入世,行儒家之道,那岁数大了就要有道家思想,无为而无不为,而不是在像年轻时一样,事必躬亲,那样累死你,你也做不好。
这一章到这里也就差不多了,这一章再回顾一下,讲的就是微生亩和孔子的区别,两人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差在哪里呢?就是微生亩,他作为道家,讲究的是超然物外,所以他成为了隐士和名士。他有能力,他有品德,但是他不出来做事。
但孔子不一样,孔子有使命感,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我要致力于发挥出我的一点力,来改变世界。
虽然微生亩说孔子啥嘴皮子,但从这句话来讲应该看得出来,其实是微生亩在耍嘴皮子,真正干事的人是谁啊?是孔子。
孔子很实诚,明确的说,我不是耍嘴皮,我就是想做事,你可以说我是在救人治病救人,也可以说这就是我的毛病。不管怎么说,我为此无怨无悔。
明天我们学习下一章。
子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也就是千里马,我们要称赞的不是说它的气力,而是它的品德。
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明天早晨6点半,我们再一起学习和探讨,感谢大家的聆听与回馈,我们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