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不遗憾叫,将母亲的愿望实现。
有一种一生受用的幸福能力,叫用心倾听父母讲故事。
母亲在家庭里的角色和意义,不言而喻,她就是“家”的代名词,家族最具影响力的角色。
有句话说得好:一个好女人影响三代人。一点不夸张。
如果父亲是家庭的太阳,母亲就是温和的月亮,阴阳调和,给我们不同的温度和爱,带给我们终身的影响。
小时候我们都渴望母亲给我们讲故事,大了我们可以耐心的听别人讲故事,却没有时间听母亲讲她的故事,因为太忙了。
我的母亲就是一个每天都会露脸发光的月亮,给我们家庭带来无限的能量。母亲在世的时候,她身上积聚了无数的积极品质,我却并未真正的读懂,但这些品质潜移默化从我儿时就开始,一直在影响着我的后来。
因为学习了心理学,当母亲过世后,才慢慢读懂了母亲的很多积极品质,给了我一生的思想和行为的影响。
母亲特别开朗、爱说话、爱助人、热情、还有难得的勇气,我记得小学初中的时候,我们全家人都不喜欢母亲话多,我大哥,父亲有时候会反感母亲的唠叨,其实那个时候我也有点抗拒母亲的唠叨。
故事一:自己生病还照顾其他病人
直到2017年,学习心理学后反省,我从来没有用心的慢下来,听过母亲说话,勤奋了一辈子的母亲,在干农活累的时候会唠叨几句。
可是,没有得到家人的共情。我在想,年轻时候的母亲,会不会很苦闷,每天辛苦劳作5个人的田地,家里还没人愿意听她说话。
于是,在我学习心理学的第一年,2017年的一个冬天,那个时候母亲已经长病了四年,我固定一周给母亲从北京打过去两三个电话,那天的电话是我第一次给母亲讲心理学,也第一次通过电话给母亲聊了那么久。
在我记忆里,与母亲聊天中,她给我讲的两件事,让我记忆犹新。两件事都与她爱助人的菩萨心肠有关。
电话里母亲聊起说:现在农村生活越来越好了。农活也少了,也不辛苦了,她经常带着老花镜看书,什么《皇帝经》《道德经》都看,还听寺庙师父给她的传统文化的光盘。
我每次从北京回到老家,她都会重复说几次:“你们要家庭和睦,要与孝顺公婆,孝顺老人有福报,要多帮助困苦的人,能帮就帮,这些都是积福报。”,特别是我女儿,她外孙女一起回去的时候,总得讲她知道的故事。
其实母亲爱聊天的习惯一直有,原来听到母亲讲,我会一只耳朵进,另一只耳朵一定出去。是因为没有耐心听下去,北漂离开父母很多年后,每次回去会刻意让自己耐下性子认真听母亲讲故事。
特别是学习心理学以后,懂得什么是倾听,尤其重视与母亲共情,她说:“我这辈子还没有坐过飞机,啥时候找机会去坐一次。”,我说:“妈妈这辈子太辛苦了,我们都一个个见了世面,而好奇心强的母亲没有坐过飞机。没事,我回北京的时候一起吧,带您坐飞机回北京。”
因为身体原因,直到她去世也未坐成飞机,而后,我带上父亲坐飞机跟我来北京的家,让父亲替母亲了了心愿。
接着母亲给我讲了一个故事,故事的中心内容是:母亲因为喜欢偶尔去寺庙小住,于是认识了一位比她年龄大十岁的奶奶,这位奶奶因为身体生病,又没家人陪伴,儿女不管,在寺庙的这段时间,我母亲陪伴她聊天,开导心情,帮助她生活起居,直到老奶奶去世。
母亲讲自己在寺庙生活的故事的时候,神采奕奕,特别是讲到她如何帮助老奶奶生活起居的时候,我为母亲助人为乐的精神自豪,同时也担心她不爱惜自己身体。因为这期间母亲每个月都会身体病情反复,住进医院。
故事二:我们相约一起帮助身边人
2017年的初冬,我刚学习心理学半年时间,有一次给母亲打长途电话,聊天中,知道母亲在学皇帝内经,道德经,母亲说起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美德,滔滔不绝,兴致高得很,还说,在茶馆里听到有一家人的儿媳妇跟婆婆关系不好,跟邻居聊天都全是数落婆婆的不好。
母亲说遇到这样的事,她经常用听到学到的传统文化给她们讲道理,协调关系。
我一听,母亲做的事不就是跟我做的一样嘛,学习心理学后,身边的朋友通过朋友圈都知道我学心理学,对于她们来说,我好像就是专业人士,于是经常会有朋友来寻求解决心理困惑,朋友还推荐有困惑的人,这样的经历让我感受到了心理学,是助人自助的伟大职业。
于是跟母亲进行了最长的一次电话聊天,在电话中,一直鼓励和点赞母亲的老有所为,助人为乐的精神,我答应母亲,等下次回老家,教她开通我们的心理学教室,邀请她一起来听课,这样更好的满足母亲爱学习,丰富她时间的最好方式。
我们相约一起践行边学习边助人,在不同的城市,做着相同的事,虽然母亲那一年已经73岁,文化也不高,但,农村的环境并没让她成为一个思想普通的人。母亲身上有积极向上的品质:好奇心,好学,热情,乐于助人,坚毅…
可是,很多时候,人的愿望会永远成为回忆,之后的三个月母亲去世。
母亲也没有实现坐飞机,也没有实现跟我一起学心理学,但是,我们约定一起用不同的方式帮助身边人,这样小小的践行让我。
因为那次母亲讲自己的故事,决定尽自己所能,一定要把心理学学得更好,用得更广,让心理学成为我后半生的职业,它就是一个成人达己的事业。成长自己,影响他人的最好职业。
之后的这四年多,每天、每月、每年都在精进自己,让心理学的影响力长在自己心里,融入到自己的生活,工作角角落落。
同时,用写作让每一次的心理学故事发生都有迹可寻。
母亲曾经乐此不疲讲她的故事,成就了我今天乐此不彼助人的自己。
在我接触过的一些咨询者中,对于原生家庭母亲,父亲的埋怨憎恨一生无法释怀的大有人在。一生都带着抗拒和恐惧生活,无法真正体会血缘之爱的温存。
其实就是缺乏与父母之间的心与心之间的链接。也没有给自己这样倾听父母的时间。我们总觉得父母的车轱辘话,没有实际意义,直接被我们过滤。
当子女成人以后,把父母今天讲的故事,当作小时候为了哄我们开心而讲故事,去耐心倾听和享受她们的故事,相信你会看到从来看不懂的母亲,看到她们讲故事时的温柔神情,母亲被人看见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这是修复与父母关系最容易做到的方式。也是了解父母,走进父母内心去共情她(他)们最简单的链接。
莫言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时候,站在领奖台上,面对世界的羡慕和崇敬目光,他没有高调的叙述自己的成功不易,宣扬他的文学理论。
而是讲起了母亲:“通过电视或者网络,在座各位对遥远的高密东北乡,已经有了或多或少的了解,你们也看到了我90岁的老父亲,看到了我的哥哥姐姐,我的妻子女儿和我一岁零4个月的外孙女。
但有一个人,我此刻最想念的人就是我的母亲,你们永远无法看到了,我获奖后,很多人分享了我的光荣,我的母亲却无法分享了。
我母亲生于1922年,卒于1994年,他的骨灰埋葬在村庄东边的桃园里,去年,一条路要从那儿穿过,我们不得不将它的坟墓迁移到距离村子更远的地方,锯开坟墓后,我们看到棺木已经腐朽,母亲的骨殖已经与泥土混为一体。
我们只好象征性的挖起一些泥土,移到新的墓穴里,也就是那一刻起,我感到我的母亲就是大地的一部分,我站在大地上诉说,就是对母亲的诉说。”
我们都经历过10月在母亲子宫里的原始安全,舒适,幼年时对母亲的依恋渴望,得到母亲认同的心愿,伴随着我们终身,这样的心愿有的人得以实现,有的人一生未实现。就造成我们不同的原生家庭,对父母不同的期待。
但是,无论走到哪里获得怎样的成就,那个有母亲的家就是我们最最眷恋的地方,家的代名词就是母亲,我们每个人生命中最重要的女人就是母亲。
所以,与其每天听别人的故事,不如花点时间,听听母亲的故事。让这样的幸福瞬间留存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成为自己永远向上的能量。
带着这股力量,更好的生活,是人生最重要的意义:如果你还有机会,请尝试去启发母亲讲她的故事,你只需要用心倾听。
完
007不写就出局,全球最具影响力写作成长社群,全民写作推动者。真诚地邀你一起加入,用写作记录生活工作,用文字散发你的影响力。
007:7天1篇写7年,写完7年去南极。如果你也认可写作的价值,期待和一群人共同成长,请私信马达姐,让我做你的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