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都是自己的孩子,看这位母亲偏心的有多离谱

春秋时期,要说到最偏心的母亲非武姜莫属。武姜是周代郑国,郑武公的妻子,先后生下嫡长子寤(wu)生,嫡次子共叔段。虽然两个都是她亲生的,可在她心理的地位大不相同,她对小儿子宠爱无比,对长子却只有厌恶。

这对母子的矛盾甚至演变到,不赴黄泉不相见的地步。她究竟做了些什么,使得嫡长子寤生,放出“不及黄泉,无相见也。”这样的狠话。

庄公自小就不受武姜待见

《左传》: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在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庄公出生的时候,是脚先出来的,也就是逆产。母亲武姜受到惊吓,视为不祥,对他产生了厌恶。因此庄公一出生就不受武姜的待见。

更离谱的是,她直接给庄公取名“寤生”,寤生就有逆生的意思。嫡长子可是未来的国君,取这么个令人膈应的名字,就能看出武姜有多厌恶这个孩子。

的确古代医疗水平有限,有些因胎位不正,或胎儿过大都会造成难产,增加生产的风险。通常来讲,好不容易生下的孩子,总会特别宝贝珍惜。像武姜这样的母亲的确少见。

武姜屡次劝武公改立次子为国君

要说只有一个儿子,两人虽然会有隔阂,但矛盾不至于进一步激化。直到数年后,庄公的弟弟段出生。段出生不久,父亲武公就将共(地名)封给段作为封地,因此段又被叫为共叔段。

母亲武姜对两个儿子的态度大不相同,对大儿子是莫名的厌恶,对小儿子是无尽的宠爱。

不仅如此她还屡次劝武公废掉“寤生”的太子之位。在她看来,嫡长子寤生相貌、资质都属平常;而小儿子段风度翩翩,且能文能武,段才是国君的最佳人选。

武姜的心是偏的没边了,在她眼里就一个儿子段,为了次子连国政都横插一脚。

幸好郑武公无为所动,按照组训上到天子诸侯都是立嫡立长,即使是普通老百姓,也是由长子来继承家业。现在嫡长子“寤生”并无过错,即使次子段再优秀,也要按照老规矩来。

武姜助次子段谋划作乱

郑武公过世后,庄公“寤生”成为国君。不久武姜就替次子,向庄公讨要封地。

她一开始看中一个叫制的地方,庄公暗示此地易守难攻,曾有人在那里为非作歹,建议她选其他的地方。最终庄公把京城作为封地给了段。

照祖上留下来的规矩,封地的选择很有讲究,城墙高于1千米的城池,是不能作为封地赐给任何人的。

这不庄公刚颁布了命令,就有大臣来劝他,这样不合规矩,万一对方有图谋,就是后患无穷了。而庄公寤生却说,母亲的要求我也没办法。

武姜要封地是第一步,她就是要给次子找个合适的城池,发展自己的势力。她还建议段积蓄势力,等待时机夺取国君之位。

经过二十二年的发展,段的势力越来越大,他觉得时机成熟了,准备袭击郑国的都城。哪知道他的计划都在庄公的掌控之中,即使有武姜为内应,可这实力还是不够看的。结果就如《春秋》中记载,郑伯克段于鄢。最终兵败,生死不明。

其实从一开始段能如愿获得封地,到对其招兵买马不加干涉,武姜和段的每一步都在他的意料之中,监视之下,与其说是段谋上作乱,不如说是庄公给他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说到底,武姜和段都高估了自己,能被后人称为春秋小霸的郑庄公岂是简单角色,当时的郑国并不算大国,可因治理有方实力强劲,其他国才不敢进犯。他连周天子都没放在眼里。

照理说有这样有能力的儿子,是父母的骄傲。可父母偏心这个事情,有时候真没什么理由。

有过亲身经历的人,有些会因此怨父母,有些会因此怨自己。可结果呢父母没有改变,受伤的还是自己,毕竟改变别人是很难的。与其让自己伤心,不如降低对父母期待,过好自己的人生,来人世间走一遭要过的值得。

欢迎关注公众号:佑悠书舍,感谢你的阅读,我们下一篇文章见。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你可能感兴趣的:(明明都是自己的孩子,看这位母亲偏心的有多离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