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豆酱

带了一罐老家的盐豆酱到单位,午饭时和老乡一块分享,老乡说就想着这个味儿,酱明天还得带来,很下饭。同事们都要尝尝,我只给每个人捻了一小块,倒不是舍不得,只怕他们吃不惯,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味道。我母亲说过:“特产大多数都是当地人的喜好,外地人吃不惯。”

这句话是春节我离家时母亲说的,当时我要去集镇上买一点凉拌的猪头肉带走,母亲纳闷不已。

“为什么每次回家都要买点凉拌菜带走,难道当地没卖的?”

“南通的猪头肉炖得软烂,香料味十足,但是连云港这里炖得弹牙,调得香辣,家里吃不着。”

“那我去你家附近做个拌凉菜的生意肯定不错。”

我哈哈大笑:“没有这样卖的就是因为当地有自己独特的家乡味道,别的吃不惯。”

“也对,就像特产大多数都是本地人的喜好,外地人吃不惯。”

说完我指着桌上的盐豆酱让母亲装一点给我,吃饭时我吃这个最得意,这也是特产,母亲装了一大罐,怕不够另装了一个小罐让我带到单位,吃到这滋味在哪里吃饭我都像在家里一样。

我母亲的盐豆酱可谓一绝,盐豆酱的工艺不可谓不复杂。黄豆要在柴火锅里大火文火翻来覆去地熬上几个小时,水煮得细化,手一捻就成粉坨坨的时候就差不多了。趁热装进口袋里扎紧,放进纸箱里捂上几天,纸箱外面放好干草,一般就是麦秆之类,这个时间最难把握。时间短了发酵得不好,味道就缺缺,时间长了发酵得太过,味道就发酸,又不能经常打开看,全凭经验开袋。母亲说发酵的过程就是时间给予的味道。刚开袋的黄豆有一股异味,与日本的纳豆无异。本地人可以直接加入盐、辣椒调味后就可以吃了,异味要在调好味后密封储藏一段时间逐渐消失转变成独特的香味。调得不咸不辣,我们家饭桌上几乎一天要消灭一大碗。我爱人初到我家很难适应,只尝了一颗豆,筷子再也没涉足过这个小碗。盐豆是舍不得一下子吃完的,里面的汤水味道极鲜,白菜炖粉丝的时候浇上一瓢也别有一番风味,或者捞一些稠稠的,炒上三个鸡蛋,下馒头绝配。我孕期不思茶饭,只想念家乡的味道,幸好有母亲送的盐豆子,我煎了三个鸡蛋狼吞虎咽地吃了两根馒头,我觉得异香满屋,婆婆回来却问我家里什么东西腐烂了?至今她仍不知道是盐豆子的味道。为了方便储存这美味往往会捞上一些豆出来晒干,晒干的豆子有嚼劲很筋道,老人拿来佐酒最好,也可以泡水后炒蛋炒菜,味道不减。剩下的汤水,散碎的豆渣放入锅中回炉,放入萝卜干,花生米,盐巴,熬煮成浓稠的酱。我和弟弟嘴巴刁钻专爱挑里面的花生,母亲为将就我们就将花生切成小粒,再放入足量的整花生,吃酱的时候不用挑也可以口口有花生米,母亲想得细致,只因深爱孩子。

盐豆酱家里就我一个人最爱,蘸包子,配稀饭皆可。公公、婆婆、爱人吃不惯,孩子觉得辣,特产真的只有当地人才最爱,盐豆酱就成了我一个人的专享。爱人问我这酱有什么特别我如此迷恋,我细细想过,郑重其事和他说,味道就是我小时候的味道,尝到这个味道就像立刻回到了小时候,放学回到家,奶奶、母亲在灶上熬着酱,爷爷和弟弟在打拳,父亲在掏熟透的山芋,然后母亲招呼着我们吃饭,每一口都是那时的光阴,吃的都是那时的锅气,火气,那时的开心滋味延续至今。

我母亲时常和我们视频,看孩子吃饭吃得香甜说:“看孩子在连云港吃得不香,到家吃饭多好,孩子小但是也懂得想念家乡的味道啊”

母亲做的盐豆酱就是我想念家乡时最好的抚慰。想到公公之前吃到我带来的凉拌猪头肉深觉一般,说不如家乡软烂,我却觉得味道极好,现在想来觉得两方的观点势均力敌,谁不觉得家乡味最美呢?连我们家不足三岁的幼童都知道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盐豆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