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跟孩子做朋友?父母首先要放低姿态

在中国如果你不称呼“爸爸妈妈”而是称呼“老王老李”那一定会被认为是没有教养大不敬,可在我看来称呼名字代表着父母与孩子的之间一种平等的关系。

我们的父母总喜欢把自己的地位抬的高高的,总是摆出父母的权威,总是觉得自己走过的路比孩子吃过的盐还多。

明显这是一种不尊重的态度,没有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试问这样一种不平等,你怎么能让孩子觉得平等?难怪大多数孩子其实都是屈从。

要想让孩子跟你敞开心扉的说,作为父母必须真心实意的把孩子当成朋友的关系,与孩子平等相处,多用孩子的角度看世界,可与经常蹲下来,以第一视角观察孩子们眼中的世界。

生活中因为和孩子巨大的身高差,带来的误会可真不少。

几年前有个很经典的故事在网上很火。5岁的小女孩陪妈妈逛街,她总是想让妈妈抱却被拒绝,回去后小女孩画了一幅画。妈妈以为孩子会画琳琅满目的商品,非常兴奋,没想到孩子画的都是屁股大腿,无聊溢于言表。

你以为孩子看到的是风景

其实TA看到的是大腿和屁股

我看到这个故事的时候,真是心有戚戚焉!

回想以前我带小小常去公园的时候,他也总是要我抱。当时老人提醒我:

“孩子不能惯着,让他自己走。”

我觉得这说得挺有道理的,所以就尽量避免抱他,让他自己走,省得他形成”依赖心理“。

后来,有一次我鞋带松了,蹲下来系鞋带时,视线和孩子的持平,才发现,原来在人多的时候,往前看到的都是屁股大腿,往两边看只有两排灌木丛,背后的花花草草什么都看不清。

他要我抱,只是想跟着大人欣赏风景啊,可是我们竟然误会孩子在偷懒!

自此以后,逛公园时如果人多,我都尽量把他抱起来,或者让他骑在我脖子上看得更远一些:

我带他到公园是来看风景的,不是来看屁股的!

这样的误会经常悄悄发生,几乎不被大人察觉。

儿子1岁多的时候开始疯狂对各种车着迷,为此我专门抱他去体验真实的公交车。

面向窗外,我指给他看路边各式各样的人和物。

我讲得很起劲,本以为他也会很兴奋,没想到他不但不专注,反而还很烦躁。

当时他还不会说话,但是嘴里咿咿呀呀的好像在反抗什么。

我不知道他想表达什么,搞得我也很烦躁。

后来我俯下身来,眼睛顺着他的视线往外看,才发现,原来他的高度只能看到其他公交车车厢,和窗外高楼的上半截。

那些路边的行人,那些低矮的建筑和笔直的道路,他压根儿就看不到!

我一下子就理解了小小常,这么单调无聊的画面,没哭闹就不错了,还强求孩子专注?!

我以为他看到的——

实际上他看到的——

因为这类误会,想想看,孩子在生活中会无端受到多少指责,可他们往往又不会为自己辩解,有苦说不出,偶尔反抗还被贴负面标签。

可惜有那么多父母,自己都没意识到正误会着孩子!

偶尔蹲下来看看吧,那是孩子的、截然不同的世界。

你可能感兴趣的:(想要跟孩子做朋友?父母首先要放低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