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用人的思考

在每个细分的市场里面都有很多钱,任何一个人都赚不完,所以需要形成组织和分工,这样对于单打独斗的人来说,招聘和管理增加了未知的工作量。对很多流水线工作来说毫无意义且很容易被机器智能所替代,很多铁器工厂里面的机器手。

如果是雇佣会用脑子的人觉得这份工作毫无意义。也就是说,员工不是机器,在不认可管理者思路的前提下,该如何使其贯彻执行到位呢?这一点大概就是员工的个人定位和公司岗位职责不匹配的情况出现了。在现实中,这种流水线工作都是雇佣最便宜的员工,比如市价1万的岗位,我非要花8000完成招聘。

在职的人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不能马上胜任工作,需要大量的时间培训,培训成功了辞职找1万的匹配岗位去了。第二种情况是一直不能胜任工作,一直在培训、一直出漏洞,一直把一件事办成十件事。作为管理者一直在救火,本来招聘是为了解决问题,现在在承受各种抱怨的同时还要完成各种善后。

所以我觉得招聘这件事,要雇佣性格,培养能力。很多企业搞反了:性格是很难培训的,与其教火鸡爬树,不如雇一只猴子。管理者把大量的精力和资源用在培训技能上面,对性格往往直接忽视,然后一定要超过市场薪酬的平均水平,辅以严格的考核和淘汰机制。

你知道专业和业余的最大区别在哪里么? 是热情!我们做同样的一件事,你消耗的是意志力,而我却在燃烧生命,你在消耗电量而我在充能,那两者有什么可比性呢?我们老说寿司之神,那个手艺以当时有手感的,有一天他突然握着米饭说,觉得今天的手感是不一样的,从此进入一个新的境界,你对这个世界的分辨率变了。

优秀的员工都是优质的资产。要有相应的知识才能辨别什么样的人值钱,什么人可以培养,什么人直接滚蛋。应该在公司里争取做队友,不要追求做朋友,争取进入集体心流状态,就好像电影里面特种部队冲到一个门,每个人都会找到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专业领域的特长就足够了,像一个足球队一样,大家把后背靠起来彼此支持。

面试的时候,特别愿意找那种有特长的人。我觉得如果一个人能够研习一件乐器,精通一种运动,而且是专业级的,第一他肯定有坚持的热爱,否则不会达到专业级;第二,他一定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非常好的成就感,也就是说,他能给自己建立成就感的自我激励机制。

反过来作为应聘者,如果你是大专,你就不要去应聘高中生就能胜任的职位;如果你是本科,你就不要找同时招聘大专学历的职位;如果你是研究生,你应该去看那些只招聘研究生以上学历的职位。所以应届毕业生最不应该去那些只能通过勤劳和性格匹配才能获得高收入的职业,比如:保险、地产、中介、培训这类服务性行业,以及所有的 2C 的销售行业。

这种用时间换钱的岗位摆明了没有成长性,看下身边的同事就知道了,你应该用你所学的知识去创造更多价值,而非挤进去一个千军万马的人潮中厮杀。

最忌讳的就是年轻人心里不爽了换行业,换公司,换岗位。你以为换一个地方,换一个老板,换一个职位,你的问题就能解决吗?要在一个行业里沉下来,积攒能力,积攒人脉,进入漫长的平台期之后回到一个极限,超越了极限恢复回来就可以升维了。

真正牛逼的人都是在降维打击。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用人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