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对自己不满意,我把很多文字都写成了检讨书

看书、写文章的时候总是在思考,这原本很好,但是最近我却发现了点问题,频繁地写文后,文章中体现出来的,是那些我对于自己的调侃、不满和批判。本来想要不带情感的对书评判,写着写着却成了对自己的检讨。

01我竟然在生活中也是一个出色的“产品经理”

互联网时代需要产品思维,加上本身做的就是产品类岗位,一只需要以用户、产品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本来不觉得这有什么,最近重新读了刘飞的《产品思维》,没想到自己的思绪却从专业领域出发,开始了思考人生。


641de13e9d359853d5deb44c1a22084d.jpg

如果说我的人生是一个产品,那用户就是我的家人、朋友、同事、领导,甚至一些陌生人。作为自己的“产品经理”,我似乎从小就知道要按照用户需求来设计自己。

按照他人的期待而活,似乎成为了一个固有的规则。在家人面前做一个乖乖女,在男友面前温柔贤惠、上得厅堂、入得厨房,在朋友身边靠谱真诚、有求必应,在同事身边成为知心小姐姐,在领导面前成为全能女战士。

好像我的出现就是该为这些人解决问题,成为一个用户体验良好的产品。看似好像没什么问题,但是作为一个不安分的射手座,我不能,也没有勇气去打破这样的稳态对我来说,总觉得哪里怪怪的。

我接受不了小学生对钉钉的那种分期点评,也接受不了评论中有任何问题。关于产品的更新迭代,我一直都相信,敏捷迭代绝对是最好的安排,有啥毛病,赶紧改啊!

就这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搜集需求、优化产品,改善性能、提升体验。我沉迷在打造看似没有“毛病”的产品,却越来越忽略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人,是有自己的需求和意愿的。”

也许作为一个对外的产品,我算是比较成功;但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我竟然忘了,即使要把自己当作产品,那用户也应该是自己啊!

如果需要成长,就让自己学习积累;如果需要变美,就健身减肥;如果需要资本,就努力去挣;如果需要资源,就勇敢去争。我一直在考虑别人需要什么,竟然忘了问一问自己想要什么。

02明白道理,却抵挡不住满脑袋的知识焦虑

《知识大迁移》中提到了互联网作为人类外脑后,人们倾向于只学习方法、框架的东西,而忽略了事实性知识。它告诉我们,在信息爆炸的年代,应该学什么,放下什么。


7d5a2a8d3cc9d25a522e619eb3835575.jpeg

书中借助了很多数据来阐述,学习方法超过事实,会让人失去学习的根基,就像盖房子只有水泥没有砖,是不行的。

我看了以后,觉得好有道理啊,这确实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学习的益处不仅在于记忆那些事实性知识以后能够对于世界更加了解,而且也能在整个过程中锻炼我们的思维和大脑的能力,何乐而不为呢?

然而,书中的观点在事实面前“帅不过三秒”,如果还是学生的时候,知道这些,我相信我一定能够开始重视历史、地理等学科,把基础的事实性知识掌握好,但是已经工作以后,时间、空间都不允许我们有大块的时间来进行这部分内容的系统学习。

目前能够记住的一些事实性知识,只存在于背了就忘的内容,和影视作品中各类跟剧情相关的信息,比如:甄嬛、如懿和五阿哥之间的关系……

打算系统提升自己知识的我,因为背不下来、没时间细看变得更焦虑了。

直到有一天,我在网上看到的一句话治愈了我:你的大脑是用来思考的不是用来记忆的。我重新思考了大脑的作用、知识的作用和我到底为什么要学习这些东西,突然间,我笑了,我以为作为一个追求成长的新新人类,重要的是学习本身,但其实并不是,重要的是我学习是为了干嘛。

结果比过程重要,一直都是。

你说我是认怂了么?或许是,但这也让我对学习这件事情的作用和内容有了更多的思考角度:学习什么内容、用什么学习方法、甚至学习本身其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学习是为了什么?

如果为了娱乐,大可以跟娱乐一起;如果为了考试,要按照考试要求记忆;如果为了理解,那就关注思考过程本身;如果是为了工作,那就回归工作的KPI或者OKR。

03明知道要断舍离,却忍不住什么都想要

今天看完《精要主义》,又把自己批判的半死。书中描绘了反例——非精要主义:“非精要主义者总觉得界线就是约束和限制,是自己超级高产的人生道路上的拦路虎。对于非精要主义者来说,设定界线无异于自证懦弱。他们认为,如果自己足够强大,界限就毫无必要。他们能够应付一切,搞定一切。但是由于没有限制,他们最终被拉扯得细若游丝,搞定一切终成幻影。”

dfdf6e01446f6fa0a3652c5403d52efa.jpg

嚯,这说的不就是我么?姐姐就是非精要主义本非嘛!

我一直追求自由,但事实上,困住我自己的只有我自己。

《精要主义》说的是人生苦短,要做有意义的事情。它就像是断舍离的加强版,不仅告诉你不能做什么,还告诉你要如何做。

书中重新定义了我们要如何自律。自律不是把自己严格的限定在某些个时间日程里,把自己安排的满满的把所有目标完成,而是自律的精简自己的目标,只做那些最重要的事情。

那一刻,我有点恍惚。人们总是喜欢回顾过去,来反思自己曾经做过的那些事情,看哪些有问题需要改,哪些是警告需要记下来以后注意,同时,人们也喜欢展望未来,去设定目标,描绘自己想要的成就。

可你自己的,现在的你自己呢?每个人都说要活在当下,可我并没有做到,常态其实是思想活在过去和未来,一直徘徊在思考和幻想中,身体活在当下,忍受着过去和未来所带来的所有焦虑、不安和放纵。

我一直以为我在寻找的是更好的自己,完善过去,拥抱未来,就能让我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但在忙忙碌碌背后,当我认真思考什么才重要的时候,我才发现,我一直找的其实是那个正在被过去和未来拉扯,咬牙坚持却缺一个拥抱的自己。

停下奔跑的那一秒,镜中的画面逐渐变得清晰,我又看到了那个久违的笑脸。

04写在最后

什么样的文字能够跟读者产生共鸣?

也许有人说是源于生活的文字,也许有人说是充满情感的文字,但我认为,共鸣并不一定在文字本身,它一直在读者心中。

读书让我们收获的不仅是知识,更是透过浅浅的问题传递出的深深的思考。

在不断的读书、反思、检讨、再读书的过程中,我不仅收获到了自我意识的觉醒,也开始正式自己的那些缺点和不完美。


e1ba920a7735b88071533b764ebad70b.jpg

如果说以前的产品优化可能是反思、改正、解决问题,现在的“产品优化”则更像是回归自我的需求,去重新梳理产品的逻辑、创造产品的潜力功能。

我相信,这一刻的我,才真正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悦纳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因为对自己不满意,我把很多文字都写成了检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