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公益林碳普惠项目案例

(一)案例背景

花都区地处广东省广州市北部,拥有丰富的林业资源,被称为广州市的“北大门”和“后花园”。为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花都区依托广东省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碳普惠制试点,选取梯面林场开发公益林碳普惠项目,通过林业资源保护,提高了森林生态系统储碳固碳的能力;通过引入第三方机构核算减排量、网上公开竞价等措施,将无形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转化为有形的经济效益,构建了政府市场双向发力、多方参与共赢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促进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同步提升,为其他地区建立碳减排激励机制,推动社会经济绿色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二)具体做法

一是政府主导,提供基础数据和制度保障。首先是制定林业碳普惠方法学和基础数据。2017年,广东省公布了公益林、商品林项目碳普惠方法学,以反映广东省林业经营普遍现状的平均水平监测数据为基准值,采用林业部门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或森林资源档案数据进行核算,将优于全省森林平均固碳水平的碳汇量作为碳普惠核证减排量的计算依据。其次是制定林业碳普惠交易规则。2017年7月,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出台了《广东省碳普惠制核证减排量交易规则》,对交易的标的和规格、交易方式和时间、交易价格涨跌幅度和资金监管、交易纠纷处理等进行了明确规定,同步建成了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碳普惠制核证减排量竞价交易系统,为林业碳普惠项目实践奠定了基础。

二是保护优先,提升生态产品供给能力。为保护和恢复梯面林场及周边区域的自然生态系统,林场实行了最严格的林地和林木资源管理制度,停止了商业性林木砍伐,做好生态公益林和其他林地养护,积极开展防火带建设、防火设施添置、防火员技能培训等林地保护项目,着力提升森林抚育水平和生态产品质量。同时,积极推动广州市首个林业碳普惠项目,探索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路径。通过正反案例教育,激发群众和林场干部职工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及行动自觉。

三是第三方核算,明确碳减排量。2018年2月,梯面林场委托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广州分中心,依据《广东省森林保护碳普惠方法学》,对其权属范围内1800多公顷生态公益林2011-2014年间产生的林业碳普惠核证减排量进行了第三方核算,并重点核实了林场内森林生态系统碳汇量优于省平均值的情况。核算结果显示,梯面林场项目区年平均碳汇增长速率超过5.0吨二氧化碳当量/公顷,高于全省公益林3.3247吨二氧化碳当量/公顷的平均水平;扣除全省平均值后,项目区2011-2014年间共产生林业碳普惠核证减排量13319吨二氧化碳当量。经省主管部门审核后,上述碳减排量被发放至梯面林场的碳排放权登记账户,可在广东碳市场自由交易。

四是市场化交易,显化生态产品价值。广东省是首批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地区之一,广东省每年设定碳排放配额总量,再分配给纳入控制碳排放范围的企业,企业的实际碳排放量一旦超过配额,将面临处罚。控排企业可以通过购买碳排放权配额或自愿减排核证减排量等方式抵消碳排放量,前者一般由企业通过技术改造、节能减排等方式获得,后者一般通过购买林业碳汇、可再生能源项目减排量等方式获得,但企业购买的自愿减排核证减排量不能超过全年碳排放配额的10%,由此形成了一个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为基础的碳汇交易机制。按照广东省碳普惠制核证减排量交易规则,梯面林场委托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于2018年8月举行了林业碳普惠项目的竞价。根据竞价公告日的前三个自然月广东碳市场配额挂牌价加权平均成交价的80%,确定该项目竞价底价为12.06元/吨,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内具有自营或公益资质的个人和机构会员都可以自由参与竞价。经统计,共有10家机构和个人会员参加竞价,最终成交价格为17.06元/吨,溢价率超过40%,总成交金额22.72万元,成为广州市首个成功交易的林业碳普惠项目。2019年6月,该林业碳普惠核证减排量由广州市一家企业购得,并用于抵消其碳排放配额。

(三)主要成效

一是通过市场化手段盘活了自然资源资产。由于公益林的“公共”属性和砍伐受限的特殊性,公益林管护主体每年只能获得固定的补偿款,不能将林业资产用于流转和抵押融资,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保护主体的积极性和森林资源资产的有效使用。花都区梯面林场公益林碳普惠项目在不影响公益林正常管护的前提下,利用其资源基础开发碳普惠交易,充分显化了森林资源所提供的固碳释氧、减缓气候变化等公共性生态产品的价值,依托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体系和碳普惠机制,采取市场化方式将其转换为经济效益,有效盘活了“沉睡”的自然资源资产,实现了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价值。

二是实现了“政府+市场”模式下的多方共赢。碳普惠项目是政府与市场双向发力、共同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典型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参与各方都实现了预期目标,实现了多方共赢。控排企业作为购买方,降低了企业的减排成本,实现了预期的碳排放目标(通常碳汇价格低于碳排放配额价格),同时通过参与节能减排等活动,彰显了企业社会责任和品牌价值;森林经营部门作为销售方,借助碳交易市场获得了一定收益,有助于促进其从关注数量转向关注质量,进而激发森林经营主体抚育公益林、保护自然、修复生态等方面的积极性;政府作为监管方和制度供给方,促进了林业资源的有效保护和质量提升,增强了生态产品的供给能力,同时也为生态良好地区如何推动公共性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提供了可推广借鉴的模式。

三是形成了良好示范效应。花都区梯面林场公益林碳普惠制项目的成功实施,开启了广东碳普惠项目交易的序幕,促进了碳汇交易市场健康发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此后,广东省河源市国有桂山林场、广东省新丰江林场、韶关市始兴县、清远市英德市等地都依托自身丰富的森林资源,成功开展了碳普惠核证减排量交易。截至2020年8月,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林业碳普惠项目成交总量超过300万吨,总成交额超过2000万元,实现了碳普惠制度与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有机结合,形成了生态保护和价值实现的良性循环。

你可能感兴趣的:(九、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公益林碳普惠项目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