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是成功之母吗?

失败乃成功之母,这句成语想必大家都听过。讲的是多次失败然后总结经验教训,最终就能获得成功。然而说来容易,实际中却真的不容易。
首先要总结失败的经验教训,能做到这个的人其实也并不多吧,那种失败带来的痛苦会让大部分人逃避而不愿去总结。
好吧,就算过了这一关,我们认真总结了经验教训,然后再重新开始(当然你还需要有重新开始的资本)。然而你的总结真的奏效吗?大多数时候真的不行!后边一大堆坑等着呢。

自我归因

总是强化自己在成功中起到的作用,而将失败归结于其他人的问题或者客观原因。人总之有种盲目的自信,总是觉得自己会比别人强。明明知道股市里大多数人都赔钱,可是照样进入,总觉得自己应该是少数赚钱的。

后见之明

在事件发生之后,误以为自己早就知道了结果。在事件发生之后将自己的预测晒出来,说当时自己预测多么准确。然而却忘记了自己预测错误的时候。
你想准确预测股市的涨跌其实特别简单。第一天,给1024人发信息对一半说明天股市涨,对另一半说股市跌,股票跌了,第二天你可以再给昨天发了跌的那一半人中的一半在发跌,另一半发涨,依此方法反复操作。几天后有人相信你就是股神了,因为你每次都准确预测了涨跌。然而你的预测在多数人眼里都错了。总在说要是那时候xxx的话就好了,其实没有卵用。

认知失调

当实际情况与预测不相符时,人会觉得痛苦,并且不愿接受或者故意歪曲。
比如老人经常买了超贵的保健品,回来后觉得被骗了,但是也很难接受。就会觉得这些本来无用的保健品特别管用,送的赠品也特别好,有时候甚至还要给别人推荐。其实并不是要拉别人也受骗,其实他们内心中只是想证明自己没有错。

确认性偏差

只相信和选取支持自己选择的信息。生活中经常会有这样的经历吧,买车前特别关注价格,然后买了后再也不看,买车前各种论坛查找,各款车的优缺点都要看,当你内心中已经确定某款车的时候就不爱看说这个缺点的文章了。这样就造成收集信息的片面化,不利于得到正确的分析结果。

神奇式思考

把一些相关的或者是巧合的事件认为是另一事件发生的原因。
古人看到月食,认为这个是天狗在吃月亮,然后敲锣打鼓,努力把天狗吓走,果然月食结束了。第二次月食又出现了,大家又是敲锣打鼓一番,果然月食又过去了。经过几次古人认为他们找到了这件事情的原因。然而很明显,这不是真正的原因,他们把这种巧合凑在了一起。
这么多认知的大坑,让人们想找到真正失败的原因极为困难,仔细总结思考,跳过这些大坑,你下次成功的几率会提高几分吧。(学习得到陆蓉行为金融学课的输出)

你可能感兴趣的:(失败是成功之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