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一白说历史人物:182期贾谊

边关,白登山。

刘邦坐在火堆旁沉默不语,一次次突围失败的汇报,让布衣天子的心如坠冰窟,消失多年的绝望感又回来了。

上次这般绝望还是鸿门宴,霸王项羽最终兵败自刎,这次面对匈奴的冒顿单于,绝处逢生的机会又会在哪里?

走出营帐,漫天风雪狂舞。

刘邦站立在山巅驻足远眺,恍惚想起半年前的盛况,气势恢弘的未央宫落成时,他也曾这般登高俯瞰长安城。

西汉王朝走过第七个年头,无数伙伴和对手消亡了,为何只有他自己问鼎天下,刘邦逐渐从绝望中看见希望。

认怂吧,先回家再说。

汉境,洛阳。

老贾在院子里急得团团转,第一次做父亲没啥经验,但是想起家庭可支配资产,好像对不住快要出生的孩子。

自己出生的时候还是战国,历经秦朝还有楚汉争霸,如今自动更换为汉朝户籍,他的生活节奏基本没啥变化。

阴阳相成,得舍相应。

三朝交替显得动荡而混乱,然而混乱之中也有机会,很多同龄人跑去做弄潮儿,命硬活下来的几乎都搬家了。

刘邦列封了一百多个侯爵,这在和平年代无法想象,时代赋予的窗口期很短暂,错过了只能眼看着差距拉大。

听说杨喜抢到项羽的大腿,封侯之后拉起弘农杨氏,堪称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典范(见秦岭一白.杨震篇)。

机会少了,但并不代表没有。


贾谊,酷爱读书。

老贾很支持儿子的爱好,更庆幸自己没有去追热门,刘邦收拾异姓王不带眨眼,回收福利的同时又巩固权力。

建功立业需要血脉喷张,功成名就却需要服从领导,不少王侯习惯战场那一套,没有及时更换频道而被刷掉。

福祸相依,正反相替。

老贾没有额外得到什么,自然也不会额外失去什么,就算汉高祖贵为开国皇帝,刚刚咽气就被吕后摘了果子。

贾谊说老爹是躺平思想,高收益自然对应着高风险,少年雄心混合着书本气象,不想做场外点评的吃瓜群众。

老贾很欣慰地盯着儿子,世事没有简单的对错之分,但是反驳有据代表思辨力,这种能力是提升的强劲动力。

天下太平,你想做啥就去做吧。


开窍太早,这是幸运还是不幸?

贾谊背起包袱外出求学,毫不犹豫地走向京城长安,这里汇聚大汉王朝的精英,繁荣昌盛的背后是深不见底。

京城是一团流动的水池,仿佛永远充满着年轻活力,无数人来此奉献青春岁月,认清现实艰难之后悄然离开。

前赴后继,活力永存。

贾谊在宽阔街道上晃悠,远观占地七千亩的未央宫,恢宏气势激发出胸中豪气,愈发坚信自己的未来在这里。

街道对面围着一大群人,贾谊走近看见公开课程表,御史大夫张苍要开坛讲课,内容涵盖诸子学说乐律历法。

贾谊听说过张苍的名号,他是战国大师荀况的学生,在秦汉两朝接连担任官职,而且有两位牛气冲天的师兄。

一个叫李斯,一个叫韩非(见秦岭一白.韩非篇)。


兰陵学社,化作废土。

春秋战国时代早已结束,诸子百家学说却继续流传,无形的文化具备什么力量,竟能冲破王朝迭代奔涌不息。

或许王朝只是指定代号,而载体是一个个真实的人,文化附着在一代代人身上,汇聚出一条贯穿时空的长河。

物质易逝,精神不亡。

贾谊望着讲台上的张苍,年过七旬保养得白白胖胖,据说张老师曾被判处斩首,正是靠这身肥肉被贵人搭救。

张苍不光身体保养得好,精神境界更是丰满而富庶,跟着融汇百家学说的荀子,积累出广博而又多维的学识。

多维学识极具挑战难度,挖掘纵深时还要拓展宽度,孟子当年骂墨子禽兽不如,法家同样骂过儒家迂腐空谈。

思辨可以抹平学说裂缝,丝丝寸进撑开视野和格局,就像荀子很难归为哪一派,张苍看人看事也能入木三分。

你叫贾谊?真是个好苗子啊。


过年回家,贾谊自带光环。

他被当朝御史大夫夸奖,攀关系还能扯到荀子头上,但是贾谊不需要虚名标榜,他的脑门上贴满了货真价实。

书架上堆放着万千书本,谁也不知道主家看过几本,一张草纸上写出诗词文赋,瞎子也能明白主家才高几许。

年十八,以能诵诗书属文称于郡中。

河南郡守听到贾谊才名,堵着门请他给自己当秘书,还说求学不是就为了上班,这份好工作打着灯笼都难找。

老吴是河南郡的一把手,贾谊是老吴最器重的幕僚,青年才俊是空谈还是实干,等到试用期结束自然见分晓。

贾谊点灯熬油出谋划策,老吴的业绩直奔天下第一,朝廷提拔老吴升职为廷尉,他入京第一件事是举荐贾谊。

廷尉乃言谊年少,颇通诸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谊年二十余,最为少。

贾谊走进恢弘的未央宫,面对着小他两岁的汉文帝,刘恒此前在山西担任代王,吕氏倒台后才被拥立为皇帝。

这俩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受不了老家伙的慢慢吞吞,贾谊回答完汉文帝的问题,其他博士爷爷们还没回过神。

  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未能言。

  谊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出。

  诸生于是以为能,文帝说之。

  超迁,岁中至太中大夫。

一次又一次的破格提拔,贾谊和皇帝走得越来越近,在陌生而又深邃的未央宫,既能实现抱负也能万劫不复。

汉文帝没有强硬的根基,想要打造安全稳固的王朝,贾谊的心中蛰伏万丈豪情,想尽情施展超乎常人的才华。

所谓同声相应同气相投,贾谊表现得比皇帝还激进,刘恒坐在龙椅上谨慎从事,徐徐开展着贾谊的改制方案。

  改正朔,易服色制度,定官名,兴礼乐。

  草具其仪法,色上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

  奏之,文帝廉让未皇也。

  然诸法令所更定,及列侯就国,其说皆谊发之。

这一年,贾谊只有21岁。


豪情壮志,奔涌而出。

  《过秦论》

  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

  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

写得真好,赶紧再写一篇。

  《论积贮疏》

  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以战则胜,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

  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

  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也,窃为陛下惜之。

  ...

什么叫气势?这特么就叫气势!

贾谊写的两篇精品赋文,字字珠玑没有半句废话,旷世文采和义理思辨相交融,看的汉文帝感觉毛孔炸开了。

第一缕晨光洒进未央宫,刘恒手握文卷登上高楼,他俯瞰着雾气缭绕的长安城,眼眶里映入冉冉升起的朝阳。

于是,天子议以谊任公卿之位。

汉文帝对贾谊寄以厚望,贾谊也准备好大展宏图,然而很多开国老臣坐不住了,他们联合起来给皇帝提建议。

有些建议的本质是逼迫,逼迫皇帝打压竞争对手,汉文帝看到一长串落款签名,每个名字都提醒自己惹不起。

绛、灌、东陽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毁谊曰:雒陽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老子跟着高祖打天下的时候,你个小娃娃还没断奶呢!

周勃并不只是针对贾谊,而是所有像贾谊的才俊,衰老不光侵蚀着他们的体能,还有青壮年时期的积极奋进。

这位吹锁啦的底层草根,曾经靠给人送殡吹曲为生,后来凭借着出生入死封侯拜相(见秦岭一白.周勃篇)。

他们冲出来了,却堵死后辈的上升通道。

衰老的过程就像是失控,到最后连躯体都掌控不了,如果放不下世间荣华富贵,总担心年轻人会来抢占席位。

没人可以阻挡新老交替,死命挣扎反不如淡然放手,周勃咄咄逼人要贬黜贾谊,没成想自己多年后屈辱而死。

汉文帝被夹在情理之间,周勃是拥护他称帝的老臣,贾谊是他无比器重的新秀,皇帝再三权衡只能选择妥协。

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以谊为长沙王太傅。


路过湘江,贾谊触景生情。

  《吊屈原赋》

  历九州而相其君兮,何必怀此都也?

  凤凰翔于千仞兮,览德辉而下之。

  见细德之险征兮,遥增击而去之。

  彼寻常之污渎兮,岂容吞舟之巨鱼?

  横江湖之鱣鲸兮,固将制于蝼蚁。

长沙距离长安千里之遥,贾谊和满心抱负相差万里,他的陨落就像崛起般迅速,人心却经不起太剧烈的起伏。

同龄的人基本没啥见识,贾谊已经尝过公卿的滋味,他见过未央宫的璀璨灯火,就看不上长沙王府的小灯笼。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堆出于岸,流必湍之。

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贾谊也做不到淡然放下,他的脑海里装着旷世才华,有时候觉得自己运气不好,有时候觉得皇帝是保护自己。

很多人羡慕他年轻有为,贾谊却觉得自己饱经沧桑,看到一只猫头鹰飞进房间,想到的竟不是清蒸或者红烧。

清蒸或者红烧自是笑谈,贾谊的第一反应却是哀伤,联想到猫头鹰代表着不祥,又牵动忧愤不平的生死感慨。

  《鵩鸟赋》

  其生兮若浮,其死兮若休。

  澹乎若深渊之静,泛乎若不系之舟。

  不以生故自宝兮,养空而浮。

  德人无累兮,知命不忧。

  细故蒂芥,何足以疑!

这一年,贾谊才25岁。


文帝思谊,征之。

贾谊在长沙闲置了三年,周勃下狱后被皇帝召回京,刘恒身上的王气与日俱增,大汉王朝也在逐渐安全稳固。

一个人实现了掌控全局,自会看向无法掌控的鬼神,贾谊抬头望着眼前的皇帝,仿佛不是曾经熟悉的那个人。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三年时间足以改变许多,汉文帝步步踏实在往上走,贾谊步步落空而有志难伸,君臣之间的差距就此拉开了。

皇帝没有询问国策改制,全然是些周公解梦的难题,俩人虽然像以前那般交谈,但是话题内容决定亲疏远近。

或许皇帝不再需要帮手,乾纲独断就能让王朝运行,或许是贾谊的潜力太巨大,带他入局担心日后脱离掌控。

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汉文帝夸奖贾谊的才华,却没有安排他在朝廷上班,也没有让他去给太子授课,而是外派出去给梁王做太傅。

梁王是汉文帝的小儿子,六七岁年纪正值调皮捣蛋,贾谊也不知道能教些什么,说是老师其实和陪玩差不多。

成长记录,总要按时汇报的。


大炮打蚊子,大材小用。

身在梁国然而心系朝政,贾谊很想给自己找个机会,当年写过秦论冒出的想法,可以拆分出一系列完善条款。

恰逢匈奴屡次侵扰边关,贾谊连忙写奏章提交方案,附带解决国内诸侯王隐患,一整套策略洋洋洒洒数千字。

谊数上疏陈政事,多所欲匡建。

汉文帝采用贾谊的计策,并调整淮阳王刘武的地盘,二十年后爆发了七王之乱,正是这个刘武挡住吴楚联军。

贾谊点灯熬油建言献策,汉文帝不打折扣照单全收,然而就是不调动他的岗位,继续让贾谊给小儿子当老师。

贾谊好像逐渐看明白了,旷世才华注定要假借人手,曾经站在河南郡守的身后,如今不得不站在皇帝的身后。

你们都出场了,能不能让我也亮个相?


幕后英雄,默默无闻。

贾谊写的词赋气吞八荒,心胸之中的谋划高屋建瓴,他很想亲自主导干番事业,顺带着宣泄憋闷多年的心气。

世间有一条奇怪的规律,越想要什么偏偏越得不到,三十出头的贾谊慢下来了,他还年轻以后肯定有机会的。

老的不给他机会,小的也不给他机会。

小梁王骑马时给摔死了,贾谊听到消息像被雷劈了,他顾不上穿鞋就往现场跑,边跑便觉得这颗心如坠冰窟。

小梁王是皇帝的小儿子,自己又是皇帝委派的老师,常年在一起生活自有感情,皇子夭折的代价谁能受得起?

汉文帝没有处理贾太傅,不代表贾谊可以原谅自己,皇家子嗣的生命就此消散,变相剥夺他的政治权利终身。

万般皆是命,半分不由人。


梁王胜坠马死,谊自伤为傅无状,常哭泣。

秦岭一白带着土蜂蜜来访,贾谊坐在庭院里两眼无神,一行清泪顺着脸颊滑落,也不知哭梁王还是在哭自己。

他的旷世才华璀璨闪耀,满脸哀愁与年龄极其不符,二十一岁就参与王朝改制,谁曾想此后全是在走下坡路。

  一白:你太执着了。

  贾谊:你也配评论我?

  一白:刘邦都知道认怂。

  贾谊:我就是放不下...

  一白:你比同龄人强太多了。

  贾谊:所以我更放不下...

  一白:小梁王就能放下了吗?

  贾谊:他只活了十岁...

  一白:他很舒畅快乐,对吗?

  贾谊:下坡路真的很憋屈...

  一白:情深不寿,慧极必伤。

  贾谊:现在放下还来得及吗?

  一白:来,先喝杯蜂蜜水。

  贾谊:好,我给你写篇《蜜蜂赋》。

后岁余,亦死,年三十三矣。

你可能感兴趣的:(秦岭一白说历史人物:182期贾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