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个冷笑话,说:近些年来,兴起了另一个族群,人数甚至超过了汉族,而这个族群就是低头族。
由此可以看出,在生活节奏加快,通勤时间拉长等因素影响下,客观上私人的时间被无限的碎片化,而“整块”的时间少之又少。
在碎片化的时代,人们也只能抓住零碎的时间,进行学习和阅读。于是,便出现了这样的场景:
大学里,随时可见一些不分时段、地点、不分昼夜看小说的同学;
餐桌上,大家也不聊天了,总会看到埋头苦读的“假学生”;
地铁上,大家都神情冷漠,双目无神的都埋头看手机。
于是乎,有人便提出这样的怀疑,
我不知道这种用光阴、健康、素质、亲情、友情、爱情去换来的成倍增长的电子书阅读量,到底值不值?
01
其实,自碎片化阅读产生之初,关于这种阅读方法是灾难还是福祉的争论便展开,可谓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有的人甚至将碎片化阅读比作,让你变得越来越蠢的毒药,
也有的人列出了碎片化阅读的好几大罪状,如:
第一,使我们形成阅读懒性,另我们不愿再在读书时进行主动的思考的学习;
第二,阅读刺激阈值被提升,换言之就是只读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对于枯燥、无味、不敢兴趣的看都不会看;
第三,非系统性的知识损害原有价值体系,甚至造成价值观的混乱;
第四,人心浮躁,注意力涣散;
第五,对自己的认知和学识产生错觉,自我麻痹
.........
所以,积极提出一些相应对之策,诸如减少低价值碎片化阅读,恢复/建立深度阅读习惯等。
毫无疑问,深度阅读和系统化知识体系的建立,的确有助于我们学识、见识、能力等各方面的培养和提升。
但那些说碎片化阅读是让你变蠢的毒药,也确实是可笑连篇的蠢话。
02
读书大咖梁文道先生曾说:“只有将阅读碎片化的人,没有碎片化阅读本身”。
我十分赞同这句话,一个阅读方法本身自带的属性,并没有所谓的好坏之分,只有人如何去用,运用产生的结果,才有福祉或是灾难之区别。
我也十分认同和推崇,在当今碎片化的社会,采用碎片化的学习方式,关键则在于,如何科学有效运用罢了。
接下来,小良就来和大家一起粗浅的唠一唠,如何正确的运用碎片化阅读,提升自己的学识和能力。
首先,我们从碎片化阅读的含义及其本质来层层深入。
01碎片化阅读是什么?
顾名思义,碎片化阅读就是在碎片化的时间里,通过自己碎片化的理解方式去学习碎片化的内容。
换言之,就算是碎片化学习,你也是需要带着目的和要求进行的,不同于读书的要求,它的核心则在于
概念,尤其是对概念的掌握。
李笑来曾说:判断一个人是否聪明,第一要看他是不是有足够多且清晰准确的概念,第二才是对于这些概念之间关联的了解,之后才是系统的方法论和成功的经验。
以盖房子为例,概念就好比砖块,没有最基本的砖块,你就算知道怎么盖(知识体系),也都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所以,只有以概念为核心进行的有目的的碎片化阅读,才是真正科学有效的阅读。否则,只能算是翻阅。
02碎片化阅读的本质
碎片化阅读从根本上来说只有两个作用:1)快速的、多元化的获取资讯;2)在已经建立的知识体系前提下,通过碎片化阅读进行知识的补充和拓展。
碎片化知识是不完整的,理解起来相对也会比较费劲,所以必须要在一整套完整知识体系的基础上进行,换言之就是将收集、整理的各种信息转化为自己可输出的知识。
就好比我写这篇文章,在以“碎片化阅读”为核心概念基础上,要知道它产生的背景、概念、本质、正确使用方法等,还要知道人们对它有哪些看法,之后才能写出自己对碎片化阅读的理解,这就是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
03碎片化阅读的方法步骤
任何一个工具,你只有知道、了解并正确运用之后,才能获得有益的成果,碎片阅读法的运用也是一样。
碎片阅读法的核心步骤有三个:提炼、联接和融合。
提炼:就是提取出一篇文章的核心观点或概念,并用自己的话进行转述或表达;
联接:就是尽量关联自己的有关经验,加深理解和应用。
融合:就是分享和输出,通过拆解提炼之后,创造真正属于自己的内容,实现内部消化和吸收,以及外部分享和表达。
只有将三个步骤充分联合使用,才能算是真正的碎片化阅读,它的价值也才能充分得到发挥。
03
总而言之,一个工具和方法是否好用,是灾难还是福祉,全在个人主观行动。
碎片化阅读作为不可阻挡的社会发展大趋,弃之不仅是可惜,更是愚蠢。
毕竟,已有相关调查显示,近一成国民更倾向于“网络在线阅读”,1/3的国民倾向于“手机阅读”。“屏”阅读早已经和传统的“平”阅读平分秋色了。
读书也罢,读屏也罢,只有阅读,精神才能独立,也才能深切理解“再卑微的骨头里也有江河”。
最后,愿你我都能心灵丰沛,奔流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