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加了半天的班,耽误了一些文学学习的时间,没有完成当天学习的任务,内心其实是挺郁闷的。
但今天的书友们很给力,给了自己写的文章点了三十二个喜欢,喜出望外啊。真是一剂强心针,对于未来的写作之路,信心满满。
多年的经验告诉自己,无论做什么事情,信心很重要。
心理学有个名词,叫“自我效能感”,意思就是“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
这个自我效能感对技能的提升非常重要,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去百度搜索了解,或者阅读心理学家班杜拉的有关著作。
这种自我效能感的提升来自四个方面。如果就写作方面的自我效能感的提升来说,就是下面的四个方面。
第一,自己写作的经验。成功的写作经历可以提升写作的自我效能感,对日后的写作有着最重要的激励意义;反之,失败的写作经历将会阻碍写作之路。
在很多年前的成功的写作经验,比如一直以来好的语文成绩,比如写作比赛的获奖经历,是我重新开始写作的最大动力。
当然写作的自我效能感只是一种感觉,也就是说会跟实际情况有点差距。
有的人确实有写作基础或者写作天赋,但他/她的自我效能感不一定高,或许他/她还认为自己的写作能力和写作天赋很差,始终不敢下笔作文,不过这样的人应该是不多。
更多的情况是确实是没什么写作经验,自我效能感又不高,很难或者不敢开始写作。
平台很多教人写作的文章都是建议作者们先不要管文章的质量怎么样,写下来再说。这样的建议是可取的。
其一,文章偶可得,并非时时有灵感写出好文,更怕灵感稍纵即逝,像清风一般拂过之后无迹可寻。好办法就是写下来再说。
其二,大浪淘沙,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文章忌一蹴而就,需要慢慢打磨,细细推敲。
写作应该属于一种特殊的技能吧,几乎人人都会,貌似门槛很低,实际要求更高。
唐朝是诗作的巅峰,全民写诗,对诗作的要求也是最高的。稍微逊色的作品就会被一流的诗作淹没到汪洋大海之中。
写作也一样,现在读者对文章的要求极高,挑剔再挑剔,胃口刁得超乎任何人的想象,只有处于塔尖的经典才有机会留住读者的目光。
好的文章从哪里来?怎么写出经典的作品?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出彩的文章一定源自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读好文章,吸收经典文学作品的养分,方蓄无穷源头活水。
很多作者忽略了这一点,以速读粗读为标准,重数量不轻质量。做文章,来不点马虎。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文人难作过人之文,多读书多读好书才能作好文。重视写作轻视阅读是本末倒置了。
增加阅读量,多练习写作,不厌其烦修改文章,应该是提升写作的自我效能感的好办法。
第二,替代性的写作经验。意思就是指通过观察他人的写作和写作的结果,获得关于自己写作可能性的认识。
替代性写作经验对自我效能感的形成非常重要。当一个人看到与自己写作水平差不多的人获得成功时,能够提高其自我效能判断,增强自信心,确信自己有能力做好写作。
相反,当看到与自己能力不相上下的人,虽然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仍遭失败时,他就会降低写作的自我效能感。
在最大的收获可能就是看到很多书友在这个平台上获得成功,从写作的信心上来看,也是一次写作的自我效能感的提升。
平台上有些作者的作品其实质量并不怎么样,可是还是让作者获得成功。这样的案例对于初学者还是有益的。
当然写作信心的来源还是以第一点即自己的成功经验为基础,替代性的经验为辅,才是最有效的。
第三,他人言语的影响。影响写作的自我效能感的另一个信息源是他人的鼓励、评价、建议、劝告等。
他人言语的影响是进一步加强人们认为自己拥有的写作能力信念的手段。尤其是当我们在努力克服写作困难时,如果外界有人表达了对他(她)的信任或积极的评价,会较容易增强其写作的自我效能。
我今天收到书友的三十二个喜欢,就是一次自我效能感的提升。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伯乐比千里马难得。
想想自己第一篇文章,收到第一个喜欢的时候的那种激动,多鼓舞人心。
平台大概是因为写的人太多了,很少人会细心去花时间认真严肃地阅读其他作者的文章。
或者说每个人的时间都太宝贵了,实在是抽不出时间去寻找到好的文章,这个就太考验编辑的功力了。
我们看看排行榜上面三十天内最热的是哪些文章吧。第一篇,是关于交友的,就是在评论下面留下学校专业之类的,正文记得没多少个字吧,在榜单第一名好几个月了吧。
榜单作用应该是把最好的作品占用的吧?就像是最好的歌曲榜单,最好的电影榜单一样,以质量为依据而非热度。
第二名和第五名的文章,分别是写给未来女朋友、男朋友的信。我点进去没细细看,应该是没有资格去评论的。
我可以做一点分析,里大部分的作者或者读者应该是以学生居多,有大量的时间去占据流量。
榜单的作用我认为已经失控了。能不能分开几个榜单,比如有一些是热度榜单,有一些是质量榜单,有些是编辑推荐榜单,我相信专业的编辑是可以做到这一点的。
榜单可以起到鼓励真正的好作者或者有潜力的作者的作用,现在的榜单让人有些无所适从,不知道好文的标准在哪里。
这里无意批评,也无意批评任何作者,纯粹希望更好。
第四,情绪与生理的影响。一个人的情绪状态与生理状态有时也会影响自我效能感的水平。
比如生理上的疲劳、疼痛和强烈的情绪反应容易影响个体对自我能力的判断,降低自我效能感。
今天文学知识学习的状态很不好,一天都想不出来是什么原因,现在静下来想想就有答案了。
昨天开了几个小时的车,疲惫本来就没有得到很好恢复。周末加班,心情也好不到哪里去。下午没有正常午休,精神涣散。搞得自己以为对文学失去了兴趣,空担心一场。
写日记就是有这个好处,静静地调理心情和情绪。
大家都知道村上春树有每天一小时长跑的习惯,这大概也是他长期保持了良好的健康和情绪状态,成为伟大作家的原因吧。
关于写作的信心的建立,或者说写作的自我效能感的提升,先总结到这里。与各位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