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中的"内疚"文化

今天中午午睡起来,听着老妈有些鼻音。我就问了一句:“你是不是有点感冒?”老妈随口说:“是呀,就是那天去给莞尔(我女儿的名字)买沙琪玛冻了一下。”我听了这句话很生气,因为那天的情况我知道,老妈去买降压药,药店找不开零钱,正好旁边有超市,老妈去超市破零钱买了一袋沙琪玛。我知道姥姥是疼爱女儿的,但是我听到她说是因为给女儿买沙琪玛冻感冒了,我就很生气。因为我从小听这种话太多了---“我是因为你和你哥才将就在这个家里呆着”;“咱家就是因为你是超生罚款所以从此贫穷了”;“为了你们上学我付出了这么多,落了一身病”···。小时候每每听到这种话,我就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学习,出人头地,将来挣钱报答我的妈妈。长大后我也是这么做的,自己没挣多少钱,给老妈买东西也要买好的,贵的。和她的相处中,我有种总也还不清债的感觉。好多时候不能轻松的做自己。

其实很多家庭都存在这种“内疚文化”,父母通过诉说、呈现自己的不容易来激励鞭策孩子,让孩子听自己的话。“我为你付出这么多,你就应该听我的,按照我说的做”---用这种所谓的“爱”对孩子进行道德绑架。其实这不是爱,这是交换和控制。这种交换和控制来源于父母内心的匮乏,生命的无价值感,必须通过孩子的听话,上进来体现自己的存在感和价值感。背负“内疚”的孩子内心是不轻松的,被道德绑架的孩子内心是不快乐的,他们不是活在温暖中,而是活在压力中。

为了避免在家庭中给孩子传达这种内疚,我们作为父母在和孩子的互动中要时时刻刻传达一种无条件的爱。比如,“不管你是什么样子,爸爸妈妈都爱你;你的出生给这个家带来了欢乐和幸福;能陪伴支持你的成长,爸爸妈妈觉得很满足;你的存在对这个家很重要;”···类似于这样的语言会让孩子感受到满满的爱---我的人生答卷不是必须达到100分才值得被爱。内心充满爱的孩子才能轻松的做自己,更有力量。

父母好好学习,释放孩子,孩子天天向上。

你可能感兴趣的:(家庭教育中的"内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