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丽热巴说:暴饮暴食可以变瘦?饮食背后隐藏着你的情绪问题

很多人都把吃作为缓解压力的工具,失恋了,心情不好要去大吃一顿。

甚至有人想要减肥,也要告诉自己先吃饱了再减肥。

当我们不开心的时候,用食物来安慰自己,让我们感觉没有那么糟糕。开心的时候也用食物来奖励自己。

这些其实都把进食作为调节自己情绪的途径。

《吃掉情绪》这本书,告诉我们要理解自己的饮食背后的真正需求,并且告诉我们怎样做可以缓解我们的焦虑,从而让我们更享受吃的过程,而不是把吃作为一种发泄工具。

那么我们为什么会有进食障碍呢?

文中提到了有进食障碍的这么几个原因:

第一种是情绪性进食。

如果吃得适量的,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如果有的人暴饮暴食后会吃泻药催吐,有的人经常吃得过饱,还有一些人吃东西只是嚼一嚼就吐出来。

我之前就认识一个孩子,他的妈妈过度关注他的饮食。

这个小朋友长得很瘦,妈妈很担心他营养不良,所以给他做非常有营养的饭菜,并希望他能全部吃光。但这个小朋友要么吃得特别慢,吃得特别少,要么就把食物嚼一嚼吐出来。妈妈越是焦虑,他越是不吃。妈妈的焦虑导致孩子对饮食的焦虑和抗拒。

还有很多人会用进食的方式来应对生活的挑战,通过进食来掌控自己的生活。

作者举了一个例子,有一个女孩,她有个男朋友叫保罗。她喜欢保罗,保罗也经常送礼物给她,所以她认为保罗也很喜欢她。

但一天晚上这位女孩从朋友哪知道,保罗亲了另外一位女生。这位女孩很生气,但是她又在想,可能是因为自己不够瘦,所以男朋友才会背叛自己。于是她开始在家暴饮暴食,又迫使自己吐出来。

以上都是情绪性进食。

第二种情况是早年的经历对饮食的影响。

在早年,尤其是婴幼儿时期,没有被养育者正确对待的孩子,往往会出现情绪性饮食失调。

比如,过度喂养。不管孩子饿不饿,只要孩子一哭,就给孩子喂奶。孩子长大以后很可能厌食。或者,限制孩子吃糖果。

再者,在孩子有需求时没能及时满足,甚至否认孩子的需求。比如孩子想要妈妈抱抱,多陪陪自己玩,但妈妈很忙,忽略了孩子的感受。那孩子以后很可能会通过食物抚慰自己。

很多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够完成自己没有完成的人生目标,对孩子有很多的期待。但在这种期待下,孩子很难成为自己,所以这既是孩子反抗的一种方式,也是他们远离父母的一种方式。

郑爽在小时候家庭教育就非常的严格。母亲不希望她因为个人的原因影响到周围人,就连她哭泣的时候都要躲到一个小角落偷偷去哭。

郑爽为了减肥,对自己也是下手很狠。有网友曾曝出她记录自己减肥的小号

她不是吃的极少而是根本不吃。还说:“要么瘦,要么死。

无论是贪食还是厌食,其实都是把食物作为一种工具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或自我保护,这是人们应对不好的回忆念头经历和感受的方式,因为他们找不到其他更好的办法了。

书中有位暴饮暴食者说的话让人觉得很无奈:“至少我可以控制放进自己嘴里的东西。”

第三种,为了应对危机。

这种情况往往导致失调性进食。

用食物来应对危机,缓解紧张不安的情绪。

第四种就是,女性的强迫性进食,是一种对她们所处社会情境的应对。

唐朝以胖为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很多女生都觉得自己不够瘦,所以拼命减肥。想瘦成A4腰,想瘦成一道闪电。

其实,这是在追求他人的认可,因为这样的女性认为别人觉得她瘦了好看。会因为胖而嫌弃她,不喜欢她。

为了减肥,颖儿曾经只靠一粒老干妈撑一天。

为了瘦,很多女星努力控制自己饮食,但忍住不吃挺难的,就暴饮暴食后催吐。

曾得到吴宗宪赏识的台湾女歌手梁一贞,就自曝自己身患暴食症近10年。她说自己当初就是为了减肥而患上暴食症,暴饮暴食之后都会进行催吐,长此以往陷入恶性循环,身体健康也被影响

迪丽热巴在接受采访时,被问到减肥方法,她竟然说暴饮暴食可以减肥。

其实作者写这本书,真正想告诉我们的是,希望我们可以理解自己的进食习惯,在尝试用食物来自我抚慰时,能意识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是什么。

想要饮食健康,我们就要先问问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然后尝试用饮食以外的方法去满足自己的需求。

比如,我们可以拿一个玩偶把它当做小时候受过伤害的自己,跟他对话。

比如我们可以问问自己,是不是害怕独立,独立对父母会产生什么影响?

在面对危机时也可以问问自己到底害怕什么,最坏的结果是什么

除了吃东西,有没有其他的事情同样可以让自己感到快乐?

心理学大师阿尔伯特,艾利斯曾说过,“人生最好的时光就是当你认清你所有的问题都是由你而生,你便不会迁怒于你的母亲,不会怪罪于整个大环境,也不会归咎于国家总统,你意识到只有你才是自己命运的主人。”

我们都是自己命运的主人。我们当然也可以做出选择,觉察自己的情绪,了解自己的真正需求,让自己吃得更健康和更快乐。

你可能感兴趣的:(迪丽热巴说:暴饮暴食可以变瘦?饮食背后隐藏着你的情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