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员工作只能做到 45 岁吗?之后的路该怎么走?

​大龄程序员找不到工作实质是性价比不高,缺少竞争力。每次提到程序员 35 岁以后的这个话题,频繁提到的都是以下几点:

1.性价比低
2. 稀缺性低
3. 不可替代性低
4. 服从性低
5. 忠诚度低
6. 家里事多

程序员工作只能做到 45岁吗?

我22的时候,他们说程序员只能干到30。

我30时候,他们说程序员只能干到35。

我35的时候,他们说程序员只能干到45。

我觉得真正问题在于媒体和社会对此现象的过度关注和夸大。这往往导致一种“光环效应”,将年龄作为一个突出要素过于突显,从而掩盖了个体更为重要的品质,加剧了竞争激烈的环境,甚至助长了年龄歧视。

中国互联网发展,满打满算也就20多年的发展史。

45岁程序员,如果不是半路转行过来,那就是我国最早一批程序员了。像这样年纪的程序员,发展状况却是两个极端。

能够抓住行业发展红利的前辈,很多都已经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到现在这个阶段,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财富。还有一部分,依靠行业经验和技术,走向大大小小的管理岗位,成为某个公司的一名中高层领导。开启了穿金戴银玩珠宝,钓鱼露营马拉松的生活。

另外有一部分到这个年纪的程序员,会面临比较尴尬的现状。出去打工又没人要,自己的朋友们已经实现了财务自由,失去了联系。而曾经的手下年轻人开始蒸蒸日上。家里的妻子人老珠黄,成了河东狮,而曾经的妹子也不再搭理你,整个世界日新月异,只有他们在原地踏步,既不能心安理得养老,也没有能力重拯救河山。他们看起来很美,但是身体早已经被掏空,没有前途,爱情绝望,更失去了生命的奔涌和浪荡。闭门钻研黄老之术,自学看手相,胡同老中医、野生仁波切,从白衣少年到神神叨叨。

相较于年轻时期,我更喜欢中年阶段,因为在这个阶段,我们可能有家庭、有孩子,虽然肩上扛着更多责任,但也拥有温暖的家庭、安全的港湾和充实的生活经验,这些经历成为我们的支撑和充电站。

35岁马云踏足电子商务。

36岁董明珠开始卖空调。

38岁的王江民才开始学习计算机,40多岁做出了江明杀毒软件。

40岁雷军闯入手机市场。

41岁的曹德旺成立福耀玻璃。

42岁的张小龙才开始做微信。

43岁的任正非开始华为的创业。

之后的路该怎么走?

迷茫、痛苦、失落、受挫、想速成,这些都是正常的,你想做成一件事,心里的渴望和现实的进展之间有了冲突,自然会产生这样的感觉。对于普通人来说,没啥办法,只能是硬磕,一点一点啃,去下笨功夫,根本没有别的办法,等你挺过去了,这些东西就是你的壁垒,别人的高墙。

入行近15年,我的感悟:1.你所有的花架子,所有的招式,总有人能看懂,能学会。2.你用时间积累的知识、代码、文章、开源项目、同行朋友、客户,别人能看懂,但是绝大多数人不愿意像你一样,用十几年的时间去积累,去完善。随着时间推移,他们和你的差距,被你用时间的积累,拉开的更大了。3.有人能看懂你的,也像你一样开始积累,但积累这个东西,时间这个维度很重要。

另外,在35岁之后,一个人的走向沉沦、平庸还是爆发,往往受到是否遇到贵人的影响。要想在职场和生活中更进一步,确实,个人能力至关重要,但贵人的存在也绝对不可或缺。就像雷军有求伯君这位贵人一样,他以一个普通北京航天研究所职员的身份加入了金山,并被赋予了重要任务,带领公司成功上市。还有马云,他早在高中时期就遇到了澳大利亚的莫利一家,他们慷慨资助他购买湖畔花园,这个地方后来成为阿里巴巴的发源地。

最后说一点:避免迷茫和焦虑的最好办法就是动起来,迷茫是因为你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走,那么不妨每个方向都去尝试一下,看看哪个适合你,不要怕走错,每一步都是成长,哪怕这个方向不适合你,在这个过程中你一定是有所收获,有所感悟的。请教别人,那都是别人的经验,不一定适合你。当然也不是说从此闭门造车,自己一个人玩,适当的时候别人可以指点一下,但那是当你有了足够的积累,别人指点一下,拨开云雾见青天,如果自己没有任何积累,别人的指点作用有限。

你可能感兴趣的:(#,码农故事,大龄程序员,中年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