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研经费管理改革的历史沿革

科技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内容,而科研经费改革又是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方面,贯穿于我国历次科技体制改革的全过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研经费改革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8-1985年):1978年,第一次“全国科学大会”召开,提出了“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等著名论断,重申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发出了“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的号召,我国迎来了“科学的春天”。

这一时期的财政科研经费管理主要参照前苏联模式,由政府主导科技创新活动。通过对体制内的科研机构拨款,组织科研机构开展科学研究。但在这段时期,我国科研经费的投入方向发生了变化,从1982年“六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看,我国的科技投入从重工业研究、支持国防发展为主调整到轻工业研究、支持社会发展为主。

第二阶段(1985-1995年):以1985年出台的《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为分界点,此次科学技术体制改革主要以“改革拨款制度”作为切入点,改变了过去对研究机构大包大揽的做法,按照不同类型科技活动的特点,实行经费的分类管理,如逐步减少技术开发工作和近期可望取得实用价值的应用研究工作的事业费;对基础研究和部分应用研究工作,试行科学基金制等。

这一时期我国实施了“星火”计划、“863计划”等十几个科技计划,科技计划体系逐步形成,财政科研经费改革虽然优化了拨款制度,但并没有改变科研机构的研发主体地位,“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现象比较严重。

第三阶段(1995-2006年):这段时期,我国召开了1995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实施科教兴国战略。1999年全国技术创新大会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新技术,实现产业化的决定》,进一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国家知识创新体系,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这段时期与科研经费相关的重大改革主要有三项,一是1999年应用型科研机构和设计单位实行企业化转制,减少了对科研机构事业费的拨款;二是2000年实行部门预算改革,一个部门一本预算,科技计划经费归口科技部管理,减少了科研经费的条块分割;三是2001年出台《关于国家科研计划实施课题制管理规定》,“课题制”管理模式提高了科研人员的竞争意识,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科研资金的使用效益。

第四阶段(2006年-):2006年我国再次召开全国科技大会,提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部署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

在经费管理方面,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启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出台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规范科研课题及经费的使用与监督;加大税收激励、金融支持,发挥财政资金对激励企业自主创新的引导作用,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加强。

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科研经费管理政策的沿革看,是一个对科研经费管理越来越重视的过程,是一个科研经费管理体系从无到有,从高度集中到适度分散的过程,从政府主导、大包大揽到政府引导、激发市场活力的过程。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国科研经费管理改革的历史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