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安全分析与应用概述

软件安全-保护软件中的智力成果、知识产权不被非法使用,包括篡改及盗用等。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防止软件盗版、软件逆向工程、授权加密以及非法篡改等。采用的技术包括软件水印(静态水印及动态水印)、代码混淆(源代码级别的混淆,目标代码级别的混淆等)、防篡改技术、授权加密技术以及虚拟机保护技术等。

软件安全的意义

软件安全

软件安全-保护软件中的智力成果、知识产权不被非法使用,包括篡改及盗用等。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防止软件盗版、软件逆向工程、授权加密以及非法篡改等。采用的技术包括软件水印(静态水印及动态水印)、代码混淆(源代码级别的混淆,目标代码级别的混淆等)、防篡改技术、授权加密技术以及虚拟机保护技术等。

软件安全侧重于保护计算机系统上运行的应用程序所提供的信息和资源。软件安全常常与网络安全相混淆。

网络安全侧重于保护控制网络系统间数据流的IT基础设施。网络安全控制,如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通常不足以保证软件安全。软件安全攻击经常发生在网络安全控制无法涉及到的更高操作层。

此外,应用程序可能实施网络安全控件无法识别的专有协议。

开发或部署不安全软件并遭受安全攻击的组织会面临各种风险,这些风险具有很高的直接和间接成本。

软件安全分析与应用概述_第1张图片

数据安全保护系统以全面数据文件安全策略、加解密技术与强制访问控制有机结合为设计思想,对信息媒介上的各种数据资产,实施不同安全等级的控制,有效杜绝机密信息泄漏和窃取事件。

1. 透明加解密技术:提供对涉密或敏感文档的加密保护,达到机密数据资产防盗窃、防丢失的效果,同时不影响用户正常使用。   2. 泄密保护:通过对文档进行读写控制、打印控制、剪切板控制、拖拽、拷屏/截屏控制、和内存窃取控制等技术,防止泄漏机密数据。   3. 强制访问控制:根据用户的身份和权限以及文档的密级,可对机密文档实施多种访问权限控制,如共享交流、带出或解密等。   4. 双因子认证:系统中所有的用户都使用USB-KEY进行身份认证,保证了业务域内用户身份的安全性和可信性,完全符合国家保密局的要求。   5. 文档审计:能够有效地审计出,用户对加密文档的常规操作事件。   6. 三权分立:系统借鉴了企业和机关的实际工作流程,采用了分权的管理策略,系统管理采用审批,执行和监督了职权分离的模式。   7. 安全协议:确保密钥操作和存储的安全,密钥存放和主机分离。   8. 对称加密算法:系统支持常用的AES、RC4、3DES等多种算法,支持随机密钥和统一密钥两种方式,更安全可靠。   9. 软硬兼施:独创软件系统与自主知识产权的硬件加密U盘融合,可更好的解决复杂加密需求和应用场景,U盘同时作为身份认证KEY,使用更方便,安全性更高。   10. 跨平台、无缝集成技术:系统采用最先进的跨平台技术,能支持LINUX/WINDOWS环境应用,稳定兼容64、32位系统及各种应用程序,能与用户现有的PDM/OA/PLM等系统整合,提升用户体验。

《网络安全法》是新形势下中国互联网治理理念、治理经验的全面总结和提炼,是我国第一部全面规范网络空间安全管理的基础性法律。《网络安全法》的实施标志着网络安全产业步入全新发展阶段,一方面明确了在保障网络安全方面,政府、企业和个体三者的职责、权限、权利和义务,对互联网参与各方都会起到规范和指引的作用;另一方面有效指导了ICT企业及相关的参与方,对网络安全领域的发展战略、发展规划和内部规范体系的建设,是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的重要保障。

从《网络安全法》第五条可以看出,国家对网络安全风险和威胁坚持积极主动防御原则,在日常工作中实时监控网络安全态势,对网络信息进行分析处理,评估潜在的安全威胁并加以预防,以期将网络安全危机清除在初始阶段。明确了我国需要建设“战略清晰”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执行积极主动防御的技术路线。

你可能感兴趣的:(安全,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