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优秀的职业经理人都是上帝派来的使者。而如何成就优秀,却是一辈子的修炼。我们所说的“上帝”,指的是你热爱和信仰的事业。“优胜劣汰”是商业社会的基本逻辑,不拼命努力,你凭什么出人头地?更何况,有时你已经拼命努力了,最后也只能做到不被这个时代抛弃而已。
1
两个职业化的典型样板
张勇和陆奇
去年,两个上海人在中国商界格外引人注目,他们就是——张勇和陆奇。前者刚从马云手上接过了阿里巴巴的指挥棒;而后者则转身离开了效力一年多的百度。尽管故事的结局不尽相同,但他们都是中国职业经理人的典型样板。
张勇——极度低调
马云说他最恨三种人,第一种人是上海人,第二种人是“职业经理人”,第三种人是MBA。张勇基本都占了。而且马云还长期宣传,天不怕地不怕,就怕CFO做CEO,但最后马云还是选择了让出身CFO的张勇来做CEO,为什么?因为他职业化到难以想象的地步。张勇非常低调,非常务实,从来不宣传自己。阿里每年都有家庭日和员工集体结婚,往年都是马云讲话,今年却是张勇讲。讲完之后,他就坐在旁边照料大家。一个参加婚礼的家长直接指使张勇给他们拍照,拍了五分钟。
张勇每天只睡5个小时,像BAT这种公司,尤其是阿里巴巴,开会经常从早上八九点一直开到晚上十一二点,而张勇开会的状态是,刚开始还有点迷迷蒙蒙,而越到后面越精神。阿里没有人睡得比他更少了。家在上海,这么多年来,张勇在杭州一直住酒店,住了十几年,就这么职业。所以,马云最后决定把这个公司交给他,背后是有原因的。
陆奇——每天的“日站会”
第二个人是前一段时间刚刚离职百度的总裁陆奇,陆奇也是上海人,复旦大学毕业,也是极度职业化。张勇睡5个小时,陆奇只睡4个小时,每天三点起床,四点到五点跑步,五点到六点回复E-mail,然后开车上班,七点到八点准备今天工作,九点人家上班,他已经工作三四个小时了。而且他最标杆性的工作方式是什么?是每天开“日站会”——要站着开今天的例会。刚开始有人稀稀拉坐下来,不行!大家都必须站着。从雅虎到微软,再到百度,他以这种极端的职业化精神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每当他离开一个公司时,大家都是非常舍不得,从百度离职,有人说,这是“一场四万人的失恋”。陆奇的口号是own everything,:要有主人翁精神,要把公司的事情当自己的事情去做,热爱事业。这就是陆奇。
2
职业化的三个维度
能力+道德+驱动
职业化有三个标准维度:能力的维度、道德的维度、驱动的维度。
能力的维度
从一开始就用全面的视角、长远的视角、技术的视角看问题,什么都考虑在里头了,看起来慢,但却更加稳妥。西方人做事方式,看起来很慢,因为他要考虑到这些维度。举个例子,当年创建协和医学院的时候,美国人的决心是要建一所全世界最好的医学院。所以,每块砖头都是要打磨的,中国人所说的“磨洋工”,指的就是磨协和医学院那个砖头。但是大家知道,协和医学院到今日为止,肯定不是全世界最好的医学院,但永远是遥遥领先的中国最好的医学院。
道德的维度
我们说的道德的维度指的是“the spirit of the law”(法治的精神)。我们要考虑到在非完全合同情况下,怎么把事情做到尽善尽美,所有的雇佣合同都是非完全合同。打个比方,跟这个工作相关的属不属于你的工作?什么叫干得好,什么叫干得不好?什么情况下拿一等奖,什么情况拿末等奖?这些全都是“非完全合同”无法确定的。更深层次意义上来讲,好公司的雇佣合同,其实不是“contract”(合同), 它是“covenant”(承诺)。什么是“covenant”?结婚时,你在上帝面前说,”不管健康还是生病,不管富有还是贫穷,都要陪伴你一生。“——这个是“covenant”,而不是“contract”。
驱动的维度
什么叫职业化,什么又是不职业化?方法论掌握的好就叫职业,没有违反合同就叫职业?不是!你发自内心地认同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认同公司的使命、愿景、价值观。就像陆奇,走到一个公司就把这个公司事业当自己的事业做,这才叫职业化。其衡量的标准就是,这个人对自己的事业有没有终极的关怀。有了对事业的认同,创业精神自然就有了,自然会在新的形势下,推动企业的创新、创业和成长。阿里和万科都在推行事业合伙人制度,就是要从根本上就是要解决驱动的问题。只有能力的维度和道德的维度,职业化终究还是形似神不似,没有真正做到脱胎换骨。
系统方法对应科学,法治精神对应民主,终极关怀对应的则是宗教。
3
职业化行为的21项修炼
职业经理人的行为准则
曾经有机构做了一个专项研究,总结了优秀职业经理人的21条工作行为。事实上,很多创业老板不喜欢做,不会做,不愿意去做。就这21条,每一条都不容易坚持做到位。但如果你不做,公司迟早会翻盘。21则职业行为准则包括:
1、一对一绩效面谈;
2、战略规划与共识会;
3、价值观共识会;
4、人才与组织共识会;
5、战略复盘会;
6、预算制定会;
7、绩效考评会;
8、月例会;
9、周例会;
10、每天跟进下属工作进度;
11、高层经常低调深入一线了解市场与客户;
12、高层经常约中基层员工喝咖啡、吃饭等;
13、高层经常跟员工沟通使命、愿景和战略意图等;
14、高层及时对员工体现价值观的行为进行表扬或批评;
15、高层在各种场合强调公司生存的危机感和紧迫感;
16、高层用文件、邮件等书面形式沟通公司重大决策;
17、高层以民主生活会、公开信箱、网络论坛等形式集思广益;
18、高层通过各种方式在组织内外寻找各专业一流人才;
19、高层组建或参与跨部门项目组;
20、高层通过专业方法解决部门纷争;
21、高层通过决策小组或委员会及时进行重大业务和组织决策。
每个月花四分之一时间进行“一对一”
首先是一对一绩效面谈,每个季度、每两个月或每一个月要坐下来一对一地谈,KPI指标做的怎么样,为什么这个完成好,那个完成不好。业绩本身还是其次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职业发展问题:干得是不是开心,如果才能让员工工作得更开心;你的长处是什么,短处是什么,怎么搭配团队,扬长避短;未来有什么职业发展的想法……这个工作不做,公司就没有管理。每个月只有四周工作时间,阿里第一周就全部做这个工作,所有的干部都做这个工作!阿里的强运营、强团队从哪来的?花四分之一的工作时间做“一对一”!。
形成战略共识和价值观共识
战略共识决定了要打哪个山头,走哪条路线,分几个步骤,每个步骤的重大举措,这些都要形成共识;而价值观共识则是一套完整的文化体系。使命、愿景、价值观到底是哪几句话?大家需要达成共识,不能一拍脑袋说就这几个字,必须由公司的最高层在一起开三天会,分成五六个小组,最后每个小组都要达成共识。在此之前只是团伙,在此之后才是团队。
“4-7-10-1”复盘
对公司人才、战略、业绩要定期复盘,我们将这几个关键时间节点总结为“4-7-10-1”:4月份人才盘点,7月份战略复盘,10月份预算制定,1月份绩效考评。这是按GE公司体系走,不同公司具体做法略有差别,但基本逻辑都一样。三五千人的公司没有这些东西公司怎么管?就好像开飞机,仪表盘都没有,飞机怎么开?那是在开玩笑!许多老板也曾信誓旦旦:“我们公司每个月都要开月会,每周都要开周会。”结果过了半年一看,月会只开了三四次,周会按道理应该开25次,结果只开了七八次,就这个鬼结果。尤其是To C行业,没有月会、周会,玩都不要玩。
后11条都是偏软的行为,更难
21项修炼中的后11条更难,因为这些都是偏更软的行为。“深入一线了解市场”不是做销售——你要是一把手,自己做销售是公司的灾难——是了解市场与客户情况。像任正非,从来不做销售,但天天找客户聊天。另外就“高层单独约中基层喝咖啡、喝茶、吃饭”、“经常沟通使命愿景战略”、“立刻反馈符合价值观、不符合价值观的行为”,最后还要“经常强调生存发展的危机感和紧迫感。”
有一点是许多小公司特别容易忽略的“一定要用书面形式沟通公司重大决策、人员安排,战略布置。”为什么?小公司最大的问题是老板今天这么说,明天这么说,邮件已经公布了,红头文件发下来了,我们就是打1号山头,走B线路。你就没办法后悔了,必须这么干!公司只有三四十号人的时候,老板一喊“往这边走”,大家就跟上了;而到了几百人甚至几千人时,大家根本听不见老板说了什么,再改变几次,下面人就不干了,老子干脆不走了!
解决部门沟通问题
最后三条主要是解决部门沟通的问题——“组建跨部门小组”、“用专业的方式解决部门纷争”、“用决策小组或委员会及时进行重大业务和组织决策”。处理问题要干脆利落,千万不能拖。很多老板总是有种侥幸心理,觉得问题拖上一两个月就没事了。例如,明明知道这个部门的领导,已经跟公司不是一条心了,但就是不去沟通,说怕谈不拢。你明明知道被窝里有一条蛇,你就躺进去睡?事实上,许多老板还真躺进去睡,他以为那是条美女蛇,真是要了命了。
4
结语:职业经理人就应该很贵
10亿元收入的公司,操盘的职业经理人拿个一两千万的新薪很正常;100亿元营收的公司,给职业经理人1亿元年薪也很正常,因为这个活儿非常值钱。你不是智商、情商、职业道德各方面都一流,根本做不了这个事情。大多数老板自己不愿意做,又不尊重这个工作的价值,那你这个公司肯定是小萝卜头,长到一米三、一米四就永远长不高了。所以,领导力就是八个字,知己知彼,扬长避短,没有别的秘诀。古希腊第一个哲学家说人生在世最难的是什么,最难的就是认识你自己。能把自己认识清楚,实在太不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