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相信,管理学理论也可以运用于具体的生活

日常生活中,我们能够看到很多睿智的人,用生活中的洞察去指导商业,但却很少见到有人用商业的智慧去践行生活。

最近读了创新教父克里斯坦森的《你要如何去衡量你的人生》,他让我们明白商业案例背后的原理也可以用于指导我们的人生。

克里斯坦森出了很多畅销书,多是关于“创新”的书籍,你一定读过或者听说过他的创新三部曲(《创新者的窘境》、《创新者的基因》、《创新者的解答》),而这本与他人合著的书,是他在哈佛大学的演讲稿的升级版,是他得了癌症以后写的一本书。

克里斯坦森一直致力于商业创新、管理方面的研究,直到他得了癌症,他开始关注如何利用商业的思维指导我们的人生。

书中令我印象深刻的莫过于他有关分享这个主题初衷的解读。

克里斯坦最后一段学生生涯在哈佛度过的,哈佛有个传统,就是毕业后每5年有一个大型的同学聚会,我们可以在我们头脑中想象这些商业精英的聚会是什么样子的?

在我们的想象现象中,参加这样聚会的人一定都是事业有成、家庭幸福、功成名就;而且随着毕业时间的增长,他们的成就与幸福指数也会越来越高。

而事实并非这样,克里斯坦森发现,随着毕业时间的增长,很多人虽然在事业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功成名就,但是他们的幸福指数并不高,甚至有些人深陷囹圄;显然这些人未能将他们娴熟的管理技能应用于具体生活。

这促使克里斯坦森去思考“我们应该如何去衡量我们的人生”,即如何将管理学理论迁移于具体的生活。

在克里斯坦森的分享中,他把人生分为事业、亲友、保持正直三个重要的模块;并通过“如何获得事业的成功”、“如何通过确立亲友关系获取幸福”、“如何建立正直的价值观远离犯罪”进行了系统的分享与解读。

但是,读这本书,我更感兴趣的是作者的叙事方式,他让我们明白掌握原理的重要性。

该书用《能飞是因为有羽毛吗》作为开篇序言,通过思考鸟儿会飞是否因为有羽毛,而激发我们对表象及其背后原理的思考;他让我们认识到原理的价值。

他告诉我们原理可以帮助人们进行归类和解释,最重要的是帮助人们做出预测。

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书中他总是先讲一个商业案例,然后再揭示这个商业案例背后的原理,最后再通过这些商业原理告诉你人生应该如何选择?

在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是如何将动因理论、驱动计划理论、资源配置理论等等管理学理论应用于人生选择的。

克里斯坦森娴熟的运用动因理论来解释内在动力的重要性,由此来阐释我们应该如何制定人生目标。

当他阐述动因理论以及与其相对的激励理论时,克里斯坦森在书中运用了赫茨伯格有关动因理论的一个研究案例“小孩子拼图游戏”的案例进行说明。

案例是这样的:给两组小孩玩拼图,一组小孩可以自由去玩,另一组小孩,只要拼出来一幅,就给他奖励1美元。到了下午三点,老师说好,结束了。给1美元的那组,一说结束转身就走了,就不玩了,那边没有给过钱的小孩却一直在玩,他们觉得很有意思。

他让我们明白:什么东西会带给我们发自内心的驱动力?

当我们认识到比激励理论更重要的是动因理论的时候,我们也就会更加的关注赫茨伯格指出“动力因素”的四个方面:

第一,有挑战性。你需要做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事,这个会给你带来动力。

第二,获得认可。你在工作、学习中,能够获得社会给你的正向反馈,让你觉得很有成就感。

第三,责任感。你觉得自己应该做这样的事,做这样的事是对的。

第四,个人成长。做这件事的时候,你能够实现个人的成长。

这个时候我们会发现内在的驱动大于外在的激励,由此使我们认识到关注“过程”可能比关注“目的”本身更重要。

譬如,以前我们制定人生目标更多的是用“挣多少钱,获得了什么样的职位升迁,买什么样的车子与房子”作为我们衡量人生的目标;逐步的,我们理解了关注个人成长,关注家庭陪伴的重要性。

他让我们认识到不要错过人生路上那些最重要的风景,也许这才是我们人生的目标;即追求人生的意义而不是结果。

追求人生目标的过程中,你有很多设计好的精密计划,但是成功又往往发生在那些意想不到的地方(偶然机会),我们应该如何实现周密计划与偶然机会的平衡呢?

“发现-驱动计划”理论也许可以帮到你。

驱动计划理论要求我们通过“验证证明战略有效的关键假设”,以此保证计划的成功概率。

或许我们把这一理论说成“哪些假设条件需要得到验证,才能说明这个战略有效”会更容易理解。

“验证假设”可以帮助我们应对人生的关键决策,当驱动计划的关键假设是正确的,我们就可以实施我们的精密计划,当假设不成立,即便成功,那只不过是一个“偶然机会”。

商业经营的世界无非是“人财物”的配置,而实现我们人生的目标同样可以利用“资源配置理论”,避免商业中的“错位激励”陷阱(即公司目标是A,激励导向却是B)。

资源配置理论要求我们“言行一致”,将我们的精力、时间与资源都投入到真正对我们有价值的人生目标中去。

至此,你还怀疑商业理论应用于具体生活的可行性吗?如果你还有怀疑,克里斯坦森还会用更多的理论告诉你如何去建立亲密关系,如果确保正确的价值观。

他用“好钱、坏钱”理论去评估你在亲友关系上的投入,用“需要完成的工作理论”去建立目标导向,用资源、流程与价值的优先顺序去思考价值观的重要性,用“经验学校”的理论去思考“经验累积”的价值,他甚至还将“企业文化”一词迁移到了“家庭文化”之中。

以“需要完成的工作理论”为例,他指出一个好的产品要有好销量需要考虑“它被雇佣来做什么”。

譬如“王老吉用来去火”、“元气森林用于减肥一族的饮料摄入”(书中的案例是奶昔);迁移到我们的生活,他指出我们同样需要反思“我们被雇佣来做什么”?

作者指出,在我们的一生中,我们都将终身被雇佣去做一项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做别人的配偶。那么,做好这项工作,对维持幸福的生活就会非常关键。

书中还有很多生动的商业案例以及精彩的原理解读,其任务就是告知你如何利用这些原理从家庭、朋友关系中去获取幸福的源泉。

最后的一个部分相对简单,即用“100%的坚持比98%的坚持更加容易”,来告诉我们建立底线思维,确立原则的价值。

我们的一生,不仅有事业还有生活,不仅有工作还有家庭,我们可以尝试利用我们在商业中形成的方法论去应用于生活。

重要的是,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不要忘记“底线思维”,这个时候确立正确的价值观,保持正直就会显得尤为重要,这是创新教父克里斯坦森在创新管理之外给我们上的一堂人生大课。

你可能感兴趣的:(请相信,管理学理论也可以运用于具体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