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模型分享给大家

如果你在日常思考问题时,总是没有思路,不妨尝试下面这些模型,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助你快速提升系统思考能力。

当然这些模型只是「术」的层面,至于「道」「法」「器」的东西不在本文讨论。

金字塔原理

这个理论来自于麦肯锡的「金字塔原理」,比较适合的使用场景包括,提案,日常沟通,思考复杂问题。

强调在传递信息时,要先说结论,再说原因。一两句话把结论简明扼要说出,再详细阐述得出结论的论据,最终收尾时可以再说一次结论。

3W 黄金圈法则

这里理论来自于西蒙.斯涅克的「从为什么”开始」这本书,思维模式处于最外圈的人,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却很少思考如何做的更好以及为什么要做这件事。

处在中间圈的人,知道如何完成任务,但不会去思考为什么要做这件事。

处在最中心圈的人,非常清楚为什么要做这件事,为什么是做事情的核心,其他都是围着核心运转的。所以,通常说够说明出为什么的人也会成为团体中的中心人物。

5W2H 分析

适用场景:产品上市 传播推广 人生规划

这个理论来自于美国陆军兵器修理部,适合在新品上市、推广营销以及做使命愿景规划时使用。

5W 分别是:

What 是什么?做什么?目的是什么?

Why:为什么做?

Who:由谁来做?

When:什么时候做最合适?

Where:在哪里做最合适?

2H 分别是:

How:做事情的方法是什么?

How Much:要货多少钱,也就是投入多大成本?

PDCA 循环

这个理论来自于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适合在项目质量管理场景中应用。

因此 PDCA 循环又叫戴明环,Plan 指计划目标,Do 是通过执行达成目标,Check 是检查目标执行的结果,看效果,找问题,Action 是对检查的结果进行修正,并对成功的经验进行推广和标准化。

KISS

KISS 是一种非常适合做项目复盘的方法,在复盘问题时,通常会分为四种情况:

#1 做的还不错,需要继续保持 Keep

#2 某些环节出了问题,或者发现还可以改进 Improve

#3 某些任务在这次工作中没有被执行,那么需要在下一次活动中开始 Start

#4 有些事情对整个工作不利,需要马上停止 Stop

SWOT 分析

这个理论来自于韦里克教授,是企业制定战略时,对内部、外部分析时使用的工具。SWOT 可以确定自己的优势、劣势,并结合外部环境的机会和威胁,组成一个 4 象限,分别给出应对策略。

#1 自身优势 + 外部机会 = 全力进攻

#2 自身劣势 + 外部机会 = 侦查

#3 自身优势 + 外部威胁 = 壁垒

#4 自身劣势 + 外部威胁 = 命门

STP

适用场景:企业营销战略

理论来自于温德尔·史密斯,通常用来制定企业营销战略,STP 按照顾客差异性需求将市场进行细分,再根据细分市场选择某个产品或服务更适合打入,最后在根据产品或服务的亮点和卖点确定市场定位。这个思维模式非常适合企业在了解内部、外部、优势、劣势的情况下,有针对性的做细化业务的决策。

OIIC

适用场景:方案撰写 客户沟通

OIIC 适用于撰写解决方案及与客户进行沟通,首先要确定目标是什么,然后找到阻碍目标达成的障碍,基于洞察,找到解决障碍的方案,基于以上分析再提出具体行动计划。

4P 营销理论

4P 营销理论来自于菲利普·科特勒,营销以产品为核心,同时确认一个合理价格,再选择最适合的销售渠道,为了达成销售目标还需要配合促销和推广,以此构成营销闭环。

4C 营销理论

4C 营销理论来自于美国学者罗伯特·劳特朋,他是由 4P 理论演变而来的。此时随着供需市场关系的变化,以前的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企业更加关注消费者的视角。因此,4P 中的产品演变为 Consumer 消费者;价格演变为 Cost 成本;销售渠道演变为 Convenience 便利性;促销演变为 Communication 沟通。

企业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生产出让客户满意的商品,同时降低消费者购买成本。同时要考虑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便利性,而不仅仅是思考销售渠道,最后要考虑如何与消费者进行有效沟通,形成积极互动。

AISAS

AISAS 模式是电通公司提出,针对互联网导致的购物行为变化,总结出的一种行为分析模式。这个模型与后续阿里提出的 AIPL 模型有相似之处。

网上的内容信息会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并激发他们的兴趣,紧接着消费者对商品进行搜索,获取更多信息,当一切满意后会有购买行动,购买成功后分享给朋友,形成裂变。

3C 战略模型

3C 战略模型,由管理学家大前研一提出,他认为在制定任何营销战略时,都要考虑 3 因素:

顾客需求:公司客户是谁?他们想要什么样的产品?在什么渠道可以接触到客户?

竞争对手:分析行业内竞争对手成功的关键原因,并寻找潜在竞争者和替代品,分析他们可能会对市场造成的影响;

公司自身:看企业内部的优势、劣势,包括人才、品牌、市场、销售渠道、资金、政府关系。

PEST

适用场景:公司战略规划 市场规划 产品经营发展 研究报告撰写

PEST 是咨询顾问在做公司战略规划时,通常会使用的一种思维模型,帮助企业检验外部环境,进行宏观分析。

政治因素包括:政治制度、政府政策、产业政策、相关法律及法规等。

经济因素包括:发展水平、规模、增长率、政府收支、通货膨胀等。

社会因素包括:人口、价值观念、道德水平等。

技术因素包括:高新技术和基础研究的突破。

OKR

适用场景:企业目标管理 个人目标管理

理论来源:英特尔

理论全称:

OKR 全称 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最早由 Intel 提出,很多大企业都在用,比如字节跳动,主要为了清晰目标,以及明确实现目标的关键指标是什么。

通过目标来进行拆分出关键结果,通常下一级员工会与 leader 共享目标,但做更细致的 KR 拆解。

HBG 大渗透

适用场景:品牌营销

理论来源:Bryon Sharp教授

理论全称:How Brands Grow

HBG 大渗透说明了品牌增长的运营模式,既 品牌增长=渗透率 + 想得起 + 买得到。

换句话说,要实现品牌增长,首先提高产品渗透率,占领目标消费者心智,在产生购买欲望后,能够方便的买到产品。

AIPL

适用场景:品牌人群资产定量化 链路化运营

理论来源:阿里

理论全称

认知 Awareness

兴趣 Interest,

购买 Purchase

忠诚 Loyalty

AIPL 最早由阿里提出,并应用在人群定量化分析上,AIPL 分别指认知、兴趣、购买和忠诚,认知包括曝光,点击,浏览,产生兴趣包括关注,互动,搜索,收藏,加购,购买就是支付下单,忠诚包括给出正向评论,重复购买,推荐给朋友等。

FAST

FAST 同样来自于阿里,会配合 AIPL 模型使用,F 指的可运营人群,也就是 AIPL 的人群总量;A 指的是人群渗透率;S 指的是高价值人群总量,通常就是会员总量;T 指的是高价值人群的活跃度。

FAST 以人群的维度来衡量一个品牌业务的健康程度,也能衡量品牌的运营效率。把运营的视角从 GMV 引导到品牌健康度,可持续性发展。

GROW

适用场景:大快消行业品类有的放矢的增长模型

理论来源:阿里

GROW 将品牌的 GMV 增量拆分为渗透力 G、复购力 R 和价格力 O 三大增长因子。每个因子驱动的增量 GMV,即为品牌的指标值。通常适用于大快消行业品类的增长。

随着新品成为品牌增长的发力点,新品力 W 也被作为衡量品牌增长能力的重要指标。

渗透力可拆分为现有类目渗透率和拓展类目渗透率;

复购增加带来的 GMV 增量,对于母婴、美妆等品类,复购尤为重要;

价格升级带来的 GMV 增量,针对美妆、个护等消费升级趋势明显的品类,尤其是目标人群为精致妈妈、都市中产等消费升级主力军, 价格力重要性很高;

新品力通过多个维度评估新品效能,包括新品对拉动新客和 GMV 贡献,新品的爆发力和上新频率。

RFM

适用场景:衡量用户价值

理论来源:美国数据库营销研究所 Arthur Hughes

RFM 在用户运营场景中经常使用,主要用来衡量用户价值,R 表示客户最近一次交易与当前时间的间隔,F 表示在最近一个周期内客户的交易频率,M 表示在最近一个周期内客户的交易金额。

以这三个指标为基础,可将用户分为八大客户类型,根据不同的客户类型采取不同的运营手段,促进销售转化。

AARRR

适用场景:互联网用户增长 用户转换漏斗模型

AARRR 是黑客增长模型,是一套针对用户可循环裂变的体系,让用户看到就想来,来了就想留,留下就想付费,付费后还想邀请朋友。

A 获取用户:如何获取客户?

A 激活用户:激活用户,用户的体验如何?活跃度怎样?

R 提高留存:使用是否会长时间使用?是不是有流失的风险?

R 增加收入:如何创造更多营收?

R 传播 Refer:用户愿意把产品分享给朋友吗?

MVP

MVP Minimum Viable Product  最小可行性产品,侧重于对未知市场的侦查,用最小的代价来验证市场的反应。理论来自于埃里克.莱斯「精益创业:新创企业的成长思维」。

以最小的成本向市场推出原型产品,然后不断地试验和改进,灵活调整逐渐符合用户需求。

如果产品不符合市场需求,也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失败。降低试错成本,注重迭代速度,而不是完美产品。

典型案例,小红书在 MVP 验证阶段使用的是 PDF 文档。

PMF

PMF Product Market Fit 理论来自于马克.安德森,适用于将新品推向市场时使用,可以分为 3 种情况:

#1 已有的市场,需求已经存在

PMF 重点是提供体验更好的产品,更好的用户体验+大量营销推广投入;

#2 部分需求未被满足的市场

PMF 重点是满足用户的细分需求,用更加精细的营销推广策略来吸引新用户;

#3 一个新的市场

做这类产品会非常困难,在产品诞生前,用户不知道需要这种产品,需求是不存在的、市场也是不存在的。

PMF 重点是基于已有需求创新,用产品价值去说服用户体验,激发用户需求。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适用场景:消费者洞察

理论来源: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来自于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他从人类动机的角度提出需求层次理论,该理论强调人的动机由需求决定。

波特五力竞争模型

波特五力竞争模型是由迈克尔.波特提出,用于企业的竞争战略分析,也是一种使用率比较高的模型。他包括 5 个方面:

#1 同业竞争者

同业的竞争就是一个行业内企业的直接对抗,它是五种力量中最重要的。

#2 潜在竞争者

潜在竞争者的进入,会给行业带来新生产能力、新的资源,同时,逐渐拉低企业盈利水平,甚至将危及现有企业的生存。

潜在竞争者的影响大小取决于两方面因素:

(1)进入的门槛高低

(2)预期现有企业对于进入者的反应

#3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供方主要通过提高价格与降低质量来影响下游企业的盈利能力与产品竞争力。

供方力量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们所提供的是什么资源,当供方提供的资源价值占据了买方产品总成本的较大比例,或者严重影响买方产品的质量时,供方对于买方的议价能力就会大大增强。

#4 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取决于购买者与企业之间的砍价能力和购买者对价格的敏感程度。

#5 替代品的替代能力

替代产品是指那些能够实现产品同种功能的其他产品。比如,当高铁速度越来越快时,实际上已经成为民航的替代品。

你可能感兴趣的:(思维模型分享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