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思|藏拙是大智慧,低调是大格局,方圆是大境界

哲思 推荐编辑:四为堂主人


推荐理由:
大千世界、现实社会乃至人的一生,是个矛盾的综合体,充满着太多不确定性。作者引用《道德经》观点阐述,认为藏拙、低调、方圆是“和光同尘”、“挫锐解纷”的很好的方式,是应对多变矛盾的一种很好的处世方式。全文笔墨淡雅,娓娓道来,言而有物,是一篇难得的哲思佳作,值得推荐。



【图网侵删】

不论是现实世界,还是人的一生,都是充满矛盾、多变且错综复杂的综合体。充斥着各种善恶、美丑、成败、荣辱、贵贱、得失、祸福......这些看似对立的因素,往往会在某个特定的瞬间,阴差阳错地刹那易位、乾坤倒转。让人在来不及惊愕之余,感受到何谓沧海桑田,何谓人生如梦。因为充满着太多的不确定性,面对这些瞬息万变的因素,执拗、沉溺或放纵于其中的任何一端,都会给人生带来烦恼、痛苦甚至是悲剧式的结局。

面对污浊的世道,“竹林七贤”选择逃避现实,通过标新立异和放浪形骸来表达对社会的不满,也希望引起朝廷对自己的关注和重视;陶渊明隐居南山以诗酒自娱,看似恬淡的诗歌,字里行间全是满满的失意和落寞......现代人站在上帝视角审视古人,会觉得这样的生活很美,这样的精神世界很自由。可设身处地地想想,这是他们想要的吗?不是,古人并不想这样,作为被儒家思想培养起来的士子,他们也渴望“齐家治国平天下”,可面对黑暗,他们最终单方面地选择消极的逃避,最终也无法实现心中的理想。

青年时期的曾国藩对黑暗的官场陋习痛恶至极,自视甚高、品行清高的他,不愿意与身边的贪官污吏同流合污,也不愿意向官场陋习妥协。面对丑恶现象,他往往以最激烈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批评、抗议与挞伐。口舌之快逞了,自己却也被同僚们隔离了、疏远了。中国毕竟是人情社会,师生、同宗、乡谊、同年......每个人都逃脱不了这些关系编织的网络。被动离开了这样一张关系网,早年的曾国藩事事受挫,举步维艰。后来,他认真反思自己为人处世的方式,痛定思痛之后,他也开始收敛自己的言行,他也开始收受冰敬、碳敬、别敬,他也开始迎来送往、觥筹交错,他也开始送礼维护人情......这并不意味着他堕落了,这是他对当时强大现实的妥协和权宜,这一切都是为了达成心中目标而服务的。事实证明,曾国藩依旧是晚清官场难得的清官。事实证明,和同时期的官僚相比,他堪称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完人。

《道德经》第四章曰“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这一章告诉我们:“道”空虚而神秘,但在运用时所产生的的作用力无穷无尽。“道”虚幻而深远,却藏着天地万物的本原。参悟了“道”的真谛,人就会挫磨浮躁的锐气,一切无意义的纷扰就会自动得到解决;就能学会隐藏自己的锋芒,用包容且合乎“道”的观点来审视尘世间的一切。总之,“道”尽管隐而不显,但它却是宇宙的本原。

本章旨在说明,人不该被现象世界所羁绊,要努力参悟道境,充实自己的内心,在时刻保持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同时,学会和光同尘、藏拙内敛。参透了道的本质,就能不因现象世界的变化而悲喜,就能把握自己的命运。

竹林七贤、陶渊明的道德品行确实高洁,但在黑暗混乱的现象世界面前,他们选择了遁离。然而遁离之后也并不快乐,因为他们其实是有抱负、有志向要施展的,可他们不会和光同尘。他们那些怪异的举动,也只会让他们更加不被当时的社会世俗所接受。因此,他们不仅把握不了自己的命运,最终也改造不了现实世界的一分一毫。

中晚年的曾国藩,看似已经心甘情愿地堕入了封建官场这个大染缸,远远看去活脱脱一个封建旧官僚形象,可这只是表象。他在日常生活中,依旧会展露出许多恶习,可他会通过日课来反思,反复提醒自己改正;他也收受冰敬、碳敬、别敬,却把收来的钱财充当官用,用来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面对自己辛辛苦苦创建的军功,在报捷时会把上司的名字列为捷疏之首,显得异常谦让恭顺;不仅如此,他在捷疏中还会积极褒奖和保举自己的下属,帮助他们打通晋升的渠道;在功业圆满、众望所归之时,面对皇帝的猜忌,他自断臂膀,自请裁撤湘军......曾国藩之所以能在保持良好的个人道德操守之时,还能建立不世功勋,就是因为他学会了藏锋藏拙,学会了和光同尘。

错锐捷纷、和光同尘,说得通俗一点就是要学会藏拙、学会低调、学会能方能圆。

藏拙是大智慧

道德经曰:“多言数穷,不如守中。”世事纷扰,面对很多事情,看透不说破也不失为一种大智慧。

笔者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初生牛犊不怕虎,看到了、想到了什么就说什么,嘴上没有一个把门的,心里也藏不住事情。一开始,人们会认为这是天真烂漫,充满朝气,不仅不以为意,反而多多少少觉得有点可爱。可过了一两年还是如此,不仅同事们讨厌,领导也不喜欢。笔者因此吃了很多亏。渐渐地,一些关心我的前辈开始提醒我自己没有意识到,在别人看来却是犯了大忌的毛病,我才逐渐地意识和清醒过来。尽管有点晚,就当做亡羊补牢吧。现实社会中,很多事情,不仅仅只有你看明白了,别人一样心知肚明,只不过别人不说,不轻易妄加评论针砭,只是在心里暗暗揣摩而已。

笔者办公室有个同事,特别爱占小便宜,时不时就把办公室里面的本子、笔、打印纸、订书机等东西捎回家自己用,别的同事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唯独我看不惯,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而说了出来。这种毫无意义的“揭露”,不仅没有从根本上堵住假公济私的漏洞,反而彻底得罪了一个小人。

后面,部门来了一个新的管总务的主任,他也知道机关存在这种陋习。于是,他根据部门、人头,按季度、定量分配办公及劳保用品,每个部门都明确责任人管理本单位的物件,领用人必须签字登记。每个部门都被要求珍惜节约这些办公和劳保用品,如果在规定的配额提前用完了的,多出的支出由该部门自己负责。这样一番整改,大大刹住了歪风邪气。

因此,对别人的不良习惯,对周边发生的不公的现象,当你的能量还不足以改变这一切时,切忌妄加评论,乱发牢骚。最好是潜下心来,认真反思自己身上是否也存在这样的毛病,认真总结导致这种不公平的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如果给你抓手,你将从哪些方面去改变甚至改革。

古语云:“地至秽者多生物,水至清者常无鱼”,郑板桥云:“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糊涂更难”,这是颠簸不破的真理。因此,“藏拙”是一种大智慧,将自己的勇敢,权变、抱负、刚柔、得意等,深藏在笨拙、愚钝、退让的外表下,择机而动,动而能成。“藏巧于拙,用晦而明,寓清于浊,以屈为伸,真涉世之窟,藏身之窟”也!

低调是大格局

笔者刚参加工作时,是给领导当秘书。在很多人的眼里看来,这是值得羡慕的工作,领导近臣、天子门生嘛。有一年,我给领导连续写了几篇关于单位发展规划、工作要点方面的讲话稿,领导在大会小会、各种场合都是完全按照稿子的思路照搬宣讲。同事们都知道这些材料是我整出来的,背后都对我竖起了大拇指,说我是单位的笔杆子,整个单位从上至下都在围绕着我的笔杆子在转。甚至有些现在想来是不怀好意的人说:你才是单位的领导,你是影子领导。

年轻气盛、缺乏涵养的我尽管表面上故作谦虚,可志得意满、得意洋洋的神情还是不自觉地浮现在脸上,现在想来真的后悔。说者无意,观者有心。在面对这些“赞美”时,我的表现已经被某些人看在了心里,甚至也传到了领导的耳朵里。果然,后来单位要提拔一大批部门副职,我也报了名,自忖笔试和面试都不错,可最后我还是落选了。当时我心里很苦闷,明明自己很有水平、很有才华,却落得个这样的结局......多年以后,回首往事,我觉得自己是吃了不低调的亏。

《道德经》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地低成海,人低成王”,低调不是天天低眉顺眼,也不是事事与世无争。而是一种处世原则,是像水那样,放低身段,积蓄能量。它是怀着一颗平凡而平常的心用一种平和而平静的态度去看待世间的一切。曲高者,和必寡;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人浮于众,众必毁之。低调做人,才不至于总是被外界左右而失去自我,才更容易被周围的人接受和认可。

方圆是大境界

为人处世,要能方能圆。方,是底线、是准则,圆,是变通、是宽容。

万物都有规律可循,万事皆有规矩可依,对于一个心智健全的人来说,也要有自己不可触碰的道德底线,比如:人格、信仰、尊严等。水至清无鱼,人至察无徒,铁至刚则易折,人至方则易伤。面对外部社会和人际关系,如果一个人棱角过于分明,态度过于刚强,是不被世俗所包容的。一个人都融入不了世俗,何谈影响和改造世俗呢?

笔者给领导当秘书时,经常会代表领导去督办一些工作。在督办工作的过程中,因过于强调这是领导的要求、这是制度的规定不能违拗,而得罪了很多人。其实很多与大局无关的细枝末节是完全可以灵活处理的,可我一心想着“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必须不折不扣地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尽管达成工作目标,也招来了很多非议。这做人做事太“方”,不懂得权变的教训。

当然,一个过于圆滑的人,会让人感觉太聪明、靠不住,而没有安全感。笔者单位有个女同事,她学历不高,没有什么真才实学,却是众人眼中“情商”极高的人。领导一个眼神或者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她就能悟到别人悟不到的深意。不仅如此,她和任何同事相处都是谈笑风生、八面玲珑;面对一些人的攻击,她能做到唾面自干、不动神色。一副十足的人畜无害的样子,有人在背后给她取了个“笑面虎”的外号。前期,她确实得到了提拔,但因为待人接物实在“太聪明”,太没有棱角,没有得到后面的领导赏识,多年来一直止步不前。

因此,做人要“圆”,并不是圆滑世故、庸常无能,更不是机关算尽、便宜占尽。“圆”是一种宽厚,不因得理而不让人,不因气盛而凌人,不因坚持原则和底线而拒人千里之外,不因权宜、权变之计而放任自流。“圆”是潜移默化,是春风化雨,是峰回路转,是柳暗花明,是以柔克刚。要达到“能方能圆”的人生境界,必须经过诸多磋磨、摔打、挫折。绝大多数人甚至毕生都达不到,可以说这是一种过于理想化的人生境界,但我们可以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

藏拙是大智慧,低调是大格局,方圆是大境界,这三者相互独立,又互相交错,得其一就能所向披靡,如能三者兼备,定能独步天下。当然,不论你如何藏拙,如何低调,如何方圆,不可忽视了为人处世的本质,那就是做人的正气和优秀品德。

藏拙、低调、方圆,只是一个人展现于外在的表象,而正气和优秀品德是这一切的本质,是用之不盈,似万物之宗的“道”。

你可能感兴趣的:(哲思|藏拙是大智慧,低调是大格局,方圆是大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