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诚得人心《李嘉诚:我的一生理念》

《李嘉诚:我一生的理念》是李嘉诚的个人传记,说实话写的一般,不过,是名人效应,当时尚未问世就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目光,在这本书中,我们看到了传奇而跌宕的一生,在漫长的人生路上,赢一时,可能靠手段、运气;能赢一辈子,相信必然有做人的独到之处。

坦诚大方

豁达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智慧。一个不喜欢计较的人,目光往往会放得长远一些。心中想到的是更大的事业,而那些为了小事斤斤计较,拘泥于蝇头小利的人注定成不了大气候。

李嘉诚成立塑料花厂初期,资金有限,接到一个超大订单,李嘉诚知道目前工厂,无法生产这么大规模订单产品,但是他既没有推掉这笔生意,也没有欺骗客户,而是安排人员作出精美的样品,打动了对方,说明的问题。对方充分给予信任和帮助,最后顺利挖到这桶金子。

在长江实业上市之后,李嘉诚对股东,对下属很大方,他知道整天想占小便宜的人,是不会获得长久的利益的。

人们说买卖不成仁义在,李嘉诚则是将人情看得比生意重。很多时候积攒的友情,关系,会将事情变得水到渠成,等到想做生意时,就变成了躺着都可以完成的事。

懂得感恩

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卡耐基

离开五金厂时,为报答老板的挽留之恩,李嘉诚提出了自己对五金厂日后发展的看法,老板没有听,后来厂即将倒闭,他马上去找厂长,厂里听取了李嘉诚的意见,停止生产铁桶,做铁锁,度过了危机。

作为一个企业家,李嘉诚认为首要的社会责任就是减弱社会的不公平积极投身公益事业。1980年创办李嘉诚基金会,系统地资助香港及世界各地的慈善服务。基金会主要捐款予教育、医疗、文化及其他公益事业。李嘉诚希望透过教育加强人力和文化资源,透过医疗项目建立一个关怀的社会,目前已捐出近三分之一身家作慈善用途。

谦虚谨慎

有人问李嘉诚,怎样才能做企业避免失败。李嘉诚回答,想未雨绸缪,在成功之前就要先考虑失败。

他承认自己99%的时间在考虑失败,既能够密切关注各种变化,跟上形势,有十分谨慎,密切关注现金流,因而投资从未失败过,

李嘉诚的严谨自律,不仅体现在工作上,在个人生活上亦是如此。有段时间,有媒体传他和某港姐的新闻,在做访问时,他主动和著名作家林燕妮澄清这无中生有的绯闻。李嘉诚平时十分注意自己的言行,公众场合,有女星想和李嘉诚攀谈或敬酒,都会被婉拒,然后迅速离开。所以一度有港媒悬赏,重奖女明星能提供和李嘉诚的亲密合照,结果一无所获。

李嘉诚也从不因自己的成功而自傲,参加晚宴时,总是尽力确保在每张桌子上坐差不多的时间,能和每桌人聊聊天,结束时,送客人去电梯口,逐一握手告别。

不断学习

李嘉诚的父亲对他说过,香港是个特殊的地方,想在这里站稳脚跟,首先要学习粤语。所以一有空,李嘉诚就积极学习粤语,说得一口流利的当地语言,才能更好的融入地方圈子,更好的和当地人打交道。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认识了庄月明之后,两人互生爱慕,高学历的庄月明主动帮李嘉诚补习英语,帮助他改掉潮汕口音。小学学历的李嘉诚学习英语难度是相当大的,但是失败的人找借口,成功的人找方法。苦学来的英语,帮李嘉诚成为世界首屈一指的“塑胶花大王”,他时常飞到英国、美国参加塑胶展,与外商交流,掌握塑胶行业的最新发展技术。此外,不管是开会还是接受访问,只要对方是外国人,他一概用英语对答,无需翻译,这大大提升了他在海外的知名度和好评度。。

抓住机遇

一个人只有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什么样的人,这是信念。

1939年11岁的李嘉诚随父亲移民香港,努力学习粤语,适应新环境;15岁父亲去世,他去茶楼跑堂,成为最快一个升职成经理的年轻人;两年后他进入钟表界,在舅舅开的钟表店做学员,学到不少东西后,帮助舅舅分析了今后钟表业发展的趋势;又去五金厂做推销员,拉了不少客户,得到了厂长的赞赏,可是最终觉得给人打工,不是自己的追求,只有自己创业才可能闯出一片天地,于是又决定自己创办塑胶厂;娶了香港第一中钟表商的女儿庄月明之后,在地价暴跌之时,低价购入大批土地,进军房地产业;最后自己的塑胶厂成为长江实业公司,正式上市。

一步一步走过来,我们发现永不满足是可能发财的前提。自满就会松懈,就会按部就班,就会丧失先机,便没有了不断地成长和壮大。

韩非子说:巧诈不如拙诚,惟诚可得人心。

虽然会有人说,他娶的太太,让他少奋斗了若干年,但是一个学历超低,社会底层的人,能将自己送到富豪小姐身边,并让对方爱上自己,能在每一行做成佼佼者,将企业办大办好,一定不是容易的事,这与自身做人魅力,和性格特点有密切的关系。

成功无法复制,现在的社会,这样的条件想逆袭成功几乎是不可能的事,不过,做事先做人,这个道理是更古不变的,相信读这本书,总有一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你可能感兴趣的:(惟诚得人心《李嘉诚:我的一生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