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记不住吗?这样做,你也可以轻松成为阅读高手!

记得我上高中时,班级有个胖子,学霸级的人物。其貌不扬,只记得大大的脑袋,但学习真的很好。

说实话,那时还很不服气,因为胖子每天除了上课安安静静外,下课时该打该闹的,平日里玩得,一样也没少,可成绩却总是遥遥领先。当时还自欺欺人地认为他学习好是因为头大聪明。现在想想,聪明也许是有的,但绝对不是主要原因。追根到底是人家会学。

曾向胖子请教过该如何学习,可他却很是轻松地说:“就那么点东西,还真没啥方法。无非就是课前预习下,上课听听,课后做做作业。”

现在想想,这看似简单的步骤,却是说明一个基本的规律,那就是掌握学习的主动性,这样就会事半功倍了。

读书亦是如此,从漫无目的地读书到主动性阅读,那么长此以往,你也会成为阅读中的高手

那么什么是主动性阅读呢?或许在奥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 超实用笔记读书法》中,我们可以找到答案。

图片发自App

日本畅销书作家奥野宣之是笔记读书法的倡导者及先行者。他习惯随身携带一本笔记本,随时记录跟书相关的信息。正是这样的亲身经历,最终将他的所思、所想、所得汇总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中,使得该书一面市便受到了广大读者的认可。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中,作者奥野宣之把读书生活分为选书、购书、读书、做笔记、活用笔记五步,并将主动性阅读贯穿于其中,让我们从“因为读书而做笔记的茫然者”变成了“因要做笔记而主动阅读的参与者”

掌握选书购书的主动权,边读书思考边做笔记,重读笔记并进行创作输出,经过这样一套阅读流程下来,让笔记贯穿于其中读书生活,阅读真的就变得不再一样了。

图片发自App

一、要想成为阅读高手,选书能力很重要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记得曾经有位老师说过:“真正的阅读其实从选书就开始了。”

或许你会说,选书,谁不会呀?

那么请问你还记得最近一次是因为什么开始阅读一本书的吗? 朋友介绍?老师建议?或者仅仅是拿来主义,没有任何考量?

请注意,这点恰恰是拉开我们与高手距离的第一步。

何为选书能力?就是能准确无误地挑选出满足自己真正需求的书。

现在图书市场上的书籍众多,种类更是让人眼花缭乱,那如何挑到真正满足我们阅读需求的书呢?靠看?靠听?靠介绍?……显然,这些都不行。那该怎么办呢?很简单,靠笔记。

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中,作者奥野宣之介绍了随想笔记法。随想笔记就是将平日里我们获得的任何和书籍有关的且是你感兴趣的信息记录在册,可以是看电视、广告、杂志等获得的信息,或是朋友推荐的,或是偶然一篇文章中提到的,只要你感兴趣,就将它记录下来,且无需整理分类。

在我们想要购书之前,先翻看随想笔记,找到目前最感兴趣的或最需要的,然后可以上网查询相关资料如作者介绍、内容简介、读者短评及书评等等,最后确定一份名单,包括书名、作者和出版社,这就是一份购书清单

我们可以拿着购书清单,就像购物时手持购物清单,就可以很轻松地找到我们所需要的了。这样做不仅节省时间,还可以避免因一时兴起所造成的不必要浪费,可谓是一举两得。


选购书籍能力的培养其实就是主动性阅读的第一步。通过思考“这本书主要讲了什么?我为什么选这本书?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会获得什么?”,这些不仅有助于我们培养主动性思维,还有助于培养我们鉴别好书坏书的能力。

图片发自App


二、尽信书不如无书

叔本华曾说过:“光是不停读书,过后却不深入思考的话,绝大部分知识都会流失,不会在精神中扎根。” 读书在某种程度上是让我们搭上了“思想的便车”,但如果只是沿途看看风景,欣赏一番,没有自己的所思、所感,那书本读起来也是无趣的,最多只是了解了别人的想法而已。那么如何在读书时做到主动思考呢?做笔记。这是主动性阅读的第二步。

想必很多人会想起上学时,我们所做的课堂笔记了吧。有些类似,但又不完全相同。类似的地方是,这些笔记都是为了巩固记忆,加深印象的。不同之处是,课堂笔记是老师教,我们记,更多的是记;而读书笔记则不同,它更多记录的是我们的思考,重点在思;所以侧重点不同。另外,读书笔记不仅帮助我们加深印象,更重要的是为日后的输出做准备。

书中,作者奥野宣之为我们提供了两类读书笔记法:贴的读书笔记和写的读书笔记。贴的读书笔记主要是剪报式笔记和复印式笔记。这里重点说下写的读书笔记,即葱鲔火锅式笔记。主要是摘抄+评论,具体形式如下:

[180710]《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奥野宣之 /江西出版社

o 我们需要一些能与自己长期共处的书,比如旅行时想读的书,难过时想读的书,而寻找它们正是我们平时读书的目的。(p116)

*一开始读书的目的就是获取想要的知识,从未想过要像对待朋友一样来看一本书。或许,从现在开始,我应要试着寻找那本能与自己长期共处的书。

葱鲔火锅式笔记需要注意的地方是:1、一定要摘抄让自己心动的话,并将当时所思所想感记录下来。2、选择摘抄的内容应是让你有所震撼的那些,而非让你感同身受的。

这些读书笔记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快地回想起当时阅读时的情景,还会帮助我们建立数量可观的资料库,为输出做足准备。

图片发自App

三、输出是阅读完一本书的终结仪式

常常会有朋友抱怨读完一本书后没多久就忘记得差不多了。究其原因,大家可能会认为是自己记性不好。其实我想说的是:“亲爱的,不是你的记性不好,而且你压根就没读完这本书。” 或许,你会一脸茫然,“怎么会?我明明从头看到尾了。”

是的,你的确是将书从头到尾看了一遍,但是,你却没有做好最后的收尾仪式—输出,这也是主动性阅读的第三步。所以,无论你看了多少书,最终也只是看了,却没有一本真正属于自己的好书。

记得逻辑思维罗振宇老师曾说过一句话,大意是现在真的是忙,可是再忙,每看完一本书后,他也会记录一下自己的想法,哪怕很短,也要建立起他和该书的联系。

所以,输出不仅仅是对书本内容的再次理解深加工,也是我们与书本建立联系的鉴证。

正如《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中,作者奥野宣之所提倡的重读笔记,坚持输出。笔记不是记了就完事了,我们可以通过重读笔记,来回顾该书;也可以通过重读笔记,进行思想输出。输出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讲给身边的人听;也可以以书评、博客的形式写出来,让更多的人参与讨论。总之,只有输出才算完成一次完整的阅读流程。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中,作者还为我们提供一些技巧,以及写读书笔记时一些实用工具,这些都会都会使我们的读书体验更加充实。

总之,挑选一本好书,会让你经历一次难以忘怀的精神之旅,而一本坏书却是在浪费你的时间和生命;从挑选购买,到阅读输出,每一步都有你的思想参与的阅读过程才是一次真正的精神之旅。只要坚持主动性阅读,你也会成为阅读中的高手!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记不住吗?这样做,你也可以轻松成为阅读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