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两则

        “快来啊,新闻开始了。”他坐在红木沙发上向厨房里的老伴喊道。

        “来了来了,又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老伴虽然嘴上这么说,但也快步走出来坐到他的旁边。

        自从退休以来,他养成了每天都要散步的习惯。虽然年纪大了,但腿脚还算利索,吃过早饭后下楼到公园里走一圈再回来,成了他的指定动作。今天早上散步时,他意外地发现有人拿着摄像机在拍着些什么,出于好奇便走过去看一下,竟然发现是市台的女记者在做新闻。女记者看到他,就提出要对他做一个街头访问,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下来。

        “老大爷,您是这里的居民吗?”女记者开始发问。

        “是的是的。”他脸上带着笑容。

        “那您平时在这里出入什么的,有没有遇到过什么问题?”

        “没有啊,都好好的。”

        记者的脸稍微皱了一下,他莫名其妙地觉得有点慌,但记者很快就专业地调整了态度,重新发问:“之前有居民反映这里有开摩托车搭客,在路上乱穿插,你平时有看到过吗?”

        这一下他明白了,怪不得今天的路上这么安静。看了一眼镜头后他回答:“有,很多啊。”

      “那你害怕会被他们撞到吗?”

      “这个当然怕啦。”他回答。

      “好像还有很多小贩在这里无证经营卖早点?”

      “有,整条路都是。”然后他像突然开窍似的,添油加醋地介绍起往日的乱状来。

        整个采访过程大概持续了五分钟,结束后他壮着胆子问记者这则新闻大概什么时候播出?回答是晚间新闻。只见记者接了一个电话,就招呼着摄像师往地铁方向过去了。他看到人都走了,只好悻悻地往家里走,还不忘第一时间把这个消息告诉自己老伴。

        晚间新闻里,主播在字正腔圆地说着:“为巩固我市创文成果,进一步加强市容管理工作,维持良好市容市貌,我市由某领导牵头成立联合执法小组,对某地进行专项整治,重点治理无证流动摊贩和非法载客的问题,下面请听本台记者报道。”电视画面转到记者白天的采访现场:“近日有关部门接到市民投诉,市领导得悉后高度重视,特别成立了联合执法大队对该地区进行为期一个月的专项整治工作……”

        整篇新闻下来,只有在介绍了无证载客车辆乱穿插的危害以后,他出现在屏幕上回答了一句:“这个当然害怕啦。”

        “嗨,白白浪费了我这么多话。”他嘴上虽然这么讲,但还是面带笑容。老伴揶揄道:“你说了五分钟,这条新闻难道有五分钟吗,你是记者还是人家是记者?”

        “呵呵,那倒也是。”他摸了摸头,快乐得像个孩子。

        电视里主播继续播报着新闻。

        一如同学所言,关于她的新闻就跟在市容整治的新闻后面。

        今天早上,她像平日一样去地铁站上班。虽然披着一件印有志愿者字样的马甲,但这并不代表她是无偿地在那里工作,仅仅表示她是干一样的活,拿着不一样的待遇而已。工作的内容也是千篇一律,维持站内秩序,和帮助需要帮助的乘客。对于她来说,这是一份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工作。明明每天做的事千篇一律,却依然还要在半年,或者年终总结里面没话找话,用一堆在网上抄下来的文字拼凑着,假装自己可以在平凡的工作中真能找到点什么不平凡。她不止一次想过这样下去有什么盼头,但最后还是没有答案。本来以为今天会跟平常无数的日子一样寂寥,却机缘巧合却发生了一件事。

        早高峰时,她就像平日一样在站内分流乘客。大概八点多的时候,有一个弱不禁风的女子满头大汗地站到她的跟前。一开始她并没有特别留意,只顾着拿着对讲机等着放行的命令,直到听到后面乘客的惊叫声,她才发现刚才那个女子已经倒在地上。因为平时有过演练,她并没有惊慌,而是第一时间通过对讲机通报了情况。应急处置也非常迅速,短短半分钟内已经有两名工作人员来到现场。这时候她已经扶着已经醒过来的女子坐了起来。因为过来的工作人员都是男性,而女子也已经恢复了意识,所以她就留下两位同事维持秩序,自己把女子扶到休息区。

        “经过询问,得知该乘客是赶着上班,没吃早餐而晕倒。”新闻播音员继续说道:“得知情况后她马上从自己的柜子里找出日常备着的饼干和牛奶给乘客,并在对方表示不需要去医院就医后,亲自陪同该乘客上了地铁,并安顿好对方坐下以后,才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伴随着播音员的话语的是对应的监控画面,最后是对她的简短访问,画面上笑得像朵花一样的她说:“其实这些事情谁都会去做的,我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

        让她笑得如此开心的,不光是因为能上电视,而且过来采访她的记者,原来是一个以前很要好的同学,事发时正在附近,收到消息后就赶了过来。事后让她更开心的是,领导私下告诉她,因为这次她给大家争了光,所以下一次转正的名额打算给她。

        她终于感到有点盼头了。

        虽说还没到立夏,天气却也热得可以。她走出自己租住的城中村小巷,却看不到平日出没的电动车搭客大军。那是一个位于普通的村落,受益于城市的扩张,慢慢地成为了城市的边沿,离最近的地铁站有约20分钟的步行距离,而连接两者的,是一班不知要等多久,而又很难挤得上的小村巴。

        对于她来说,那班小村巴是一个噩梦般的存在,即便坐那又贵,又不安全的电动车,也比挤那车强。而且比挤在那车里更辛苦的,是挤上那车里。她看了一眼不远处车站上黑压压的人头,人竟然比平时还多。她自知没有挤上去的能力,只是举目四望,路上竟然连一辆搭客的摩托车都没有,估计站里多出来的,都是和她一样坐不上那些黑车的人。

        她掏出手机看了一下时间,如果现在跑去地铁站,应该还赶得及上班不迟到。事不宜迟,下定决心后,她便一路小跑。运动从来都不是她的强项,而从学校毕业后的她更是与运动无缘。跟大多数女孩子一样,她总觉得自己有点胖,虽说在旁人的眼里她自己瘦得可怜。假如翻开她的体检报告,就会找到一米六五的身高,配上不到一百斤不到的体重,如果再往后翻几页,还能看到轻度贫血的诊断。即便是这样,却也阻止不了她经常不吃早餐的习惯。

        说起不吃早餐,但她也不是说不饿。每天经过地铁站外时,总能看到一堆无证经营的小贩在那里卖早餐,炒粉炒面,豆浆稀饭,应有尽有。而最让她念念不忘的,是那煎饼果子的香味。饼浆倒在铁板上摊成薄饼,再配上各种配料,那香气总能让她口水直流。她一边跑着,一边想今天的运动量大了,吃一个应该是可以的。一想到这点,肚子就更觉得饿了。

        地铁站在一个十字路口,马路的一边是一个区的辖地,另一边属于另一个区。因为这样,小贩们都是游击队员。这个区的城管来时,大家就跑到马路对面,反之亦然,让前来执法的队员扑了个空。久而久之,这里就成了一个三不管地带。

        但偏偏是今天,路上竟然没有出现一个小贩,却看到很多带着红袖章的人。作为一个在这个地方生活的人,自然知道这境况代表着什么,所以她也没有犹豫,直接往地铁站方向奔去。

        站内人一如既往的多,刚进站就有工作人员拉着线在分流。她站在分流线前,头顶的空调出风口把浑身大汗的她吹得发凉。面前的工作人员拿着对讲机,在等对方给出放行的信号。可能是经过强烈的运动,她突然感觉到肚子饿得咕咕作响,与此同时,双腿发软,眼前又是一黑,她试图伸出手扶住什么,但手什么都没有碰到,就这样直接地倒在地上。

        虽然她昨晚就已经把闹钟关掉,但常年积累下来的习惯,还是让她早早醒来。她翻了个身,看了眼身旁正在熟睡中的男人,便起床洗漱,开始准备今天的早餐。

        自从上了年纪,她和一起工作的丈夫都没有办法继续原本工厂里单调而又高强度的劳动了。在厂里目睹了一次事故以后,两人便一起都辞了工。期间也试着去别的工厂做事,但可能是环境变了,也可能是心态变了,两个人都没有办法适应新的生活。正不知所措的时候,夫妻俩在新租住的城中村里各自找到了商机。

        现在每日早晨,两人吃过匆匆准备的早餐后,便各自出门。她推着一辆自制的餐车,在固定的地铁站前人流最旺的地方卖早点,而男人则找了一辆二手的摩托车,干起了搭客的生意。

        因为没有什么特别的手艺,一开始她只卖点像榨豆浆,蒸点馒头包子之类,生意并不怎样。但因为性格开朗,倒是交了不少朋友。现在这套做煎饼果子的家伙,就是一个老乡因为要去别的地方发展,半卖半送地给她的,还教会了她一套技术。对于只能卖早点的豆浆包子,现在她可以从早上卖到晚上,营业额是翻了几翻。

        当她在做早餐的时候,煎得滋滋作响的油脂的香气让男人也醒了。“醒了吗?不多睡一会?”听到男人在洗漱后她问到。

        男人正在漱口,嘟哝着说了一句什么,她听不清楚,又继续说到:“很快就弄好了,吃过早饭你去看看给家里老人孩子带点啥回去吧,我收拾一下要带回去的东西。这次要回去一个月呢,要带的东西可多了。”男人嗯了一声,便回房间换上街的衣服。

        昨天上午摆摊的时候,有个穿制服的胖哥过来喊:“明天不要摆了啊,领导要来检查,整治一个月啊。”她知道胖哥是这些穿制服的头头,一般情况下是不会随便出场的。她卷好刚做好的煎饼果子递出去:“领导辛苦了,吃过了没?要不要尝尝?特别加料的。”胖哥看了她一眼,说到:“还是挺会做的。不过医生说我三脂高,受不了这个。”然后转过头去继续说:“一个月啊,你们会做我会做,要是谁不会做的,以后也别想做了啊。”

        “当然当然。”众人粲然道。胖哥说完便走了。有同行在小声议论:“以前动不动就掀桌子,现在这样好多了。”另一个人说:“以前有记者帮我们啊。”旁边众人纷纷点头称是。这时她看见路旁有一只流浪猫抓住一只老鼠,正旁若无人地大快朵颐,路旁走过两个年轻女子,其中一个对另一个说:“好残忍啊。”

        傍晚,夫妻两人提着大包小包到了火车站。其实现在的物流业很发达,家里要什么发个快递也是几十块钱的事情,但假如两手空空地回去,让人看到了笑话,会认为你混得很差。想着未来一个月都没有收入,两人没有买又快又干净的高铁动车,而是买了普通的车票,反正有的是时间。一同候车的也是跟他们一样大包小包的人。在他们检票进站的时候,候车大厅里面的电视正在准备播出晚间新闻。

——End

(这是玩票性质的一个系列短文的第十一篇,这系列短文我会遵从以下几个原则:

1,由4篇篇幅相近的小故事组成

2,每一个故事都与前后故事相关,而第一个故事也与最后一个故事相关,达成一种伪环形叙事的效果

3,故事都是些小人物的故事,不出现任何人名和地名,因为这些故事可以发生在任何地方和任何人身上

4,触及一种不正常但却能被约定俗成地接受并被视为正常合理的事情。

希望通过这个系列表达出那些人们认为是事不关己的事情,最后都会影响到自己。如果喜欢可以点赞,如果希望看这个系列的其他作品可打开正文后文集《四段式伪环形系列》查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新闻两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