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与人生选择

最近继续在读何帆的《大局观》。正如封面所写,这是一部有温度的经济学常识书。

作为一名曾经非常排斥政治、经济、金融类学科的不谙世事的理科男,人生的这几年可以说对这几个学科的内容兴趣昂然——只要我能读得懂。而何帆的这本书恰好就是那种用经济学知识和方法去解读我们所处大环境的普通人能看懂、能思考的书。

当然,既是大局观,它的研究对象仍然是比较宏观的。但这却便于更好地为我们演示经济学思维方法。与我而言,用经济学思维看事物,去发现不同因子之间的相关性,进而发现规律,这需要的是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思路和通过数据来分析的严格要求。

什么东西一旦用数据来看,就会发现好多违反直觉、超乎想象的东西,令人不禁胆颤。

比如,在所有的数据中,有一类是世界运行的“底层参数”,它们可能是在动态变化的,但是却是普通人难以违背的客观常数。举例说,当下中国人的人均寿命是男74岁、女77岁,这个数字是在缓慢变化的(因为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但一般不会剧烈变动。仅从这个数字出发来反思自己的生活,首先会看到,自己已经走过了人生的一半多,最能创造的年华已逝,这就是我为孩子的成长投入的机会成本——尽管现在看起来这样的“投资”是收不回成本的。如果再拿这个数字去看父母,心里会感觉到哀伤——尽管我们希望父母身体健康长命百岁,但是就客观现实来看,我们必须要珍惜现在与他们相处的每一天,因为从统计数据上看,一般来说,能够一家人齐聚一堂共享天伦的时间真的并不多。当然看较新的数据,广州平均寿命大约女性84,男性79,高出全国平均水平不少,把父母接到这边来居住,生活、医疗资源更好,长寿的概率更高。

看到这些数字,我在震惊的同时也有些焦虑。不过,好在经济学思维所发现的“参数”给我们了一个大势,这个大势让我可以设置合理的期望,按概率来做更优的人生选择,但生活始终是由一分一秒、点点滴滴的细节组成的。我们在选择过后,应该把握当下,用心地过好每一天,让人生少些遗憾,多些美好的记忆。

你可能感兴趣的:(数据与人生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