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望成为别人的样子还是努力做最好的自己?

      每个人都在自己儿时记忆中有过一些诸如“长大了要做医生、要成为人民警察、要当司机……”这样的信念,然而是否这些职业适合自己内心意愿,其实是没有哪个小孩子能够思考的问题,只是因为受到环境或成人影响,小孩子“渴望成为别人的样子”这种心理的投射。

      “最好的自己”可能不是别人眼中的“好人”,但一定是一个完整(不是完美)的人。荣格曾经说过:“与其做一个好人,我宁愿做一个完整的人。”做一个好人,需要顾忌周遭一切。但做一个完整人,却能活出最真实的自己。

真实意味着完整而不是完美

      人都是吃五谷杂粮和有着七情六欲的高等生物,会思考也能创造。真实意味着无论经历顺境或逆境都能不改初心,坚持善良和道义,一如继往或开辟未来。

      但是,人的境遇往往不同,有些人顺境中生活久了,环境和心境都没有什么很大的变化,只是随着岁月流逝而有些阶段性不同,往往这样的“真实”其实并不完整,没有起伏的人生很难悟出“生活的道”,那只是表面的“完美和幸福”,和这样的人相处久了,你很难增加内心的力量,反而是让自己削弱了一些什么,或许是信念中的某些东西。

图片发自App

“最好的自己”才是“自己喜欢的样子”

    毕淑敏說,“我们的生命,不是因为讨別人喜欢而存在的 。”

      世上没有一样东西、没有一个人,能得到所有人的喜欢。

    与其绞尽脑汁,却又徒劳无功地想着如何去活成别人喜欢的样子,倒不如努力去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人与人之间最舒服的关系,是不必讨好。

    你做你自己,我做我自己,不需要谁刻意去迎合谁。这样做,也许会因此失去一些人、一些关系,但那些接纳了真实的自己,依然选择留在身边的人,才是我们生命中值得珍惜的存在。

写在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观点——

    “最好的自己”并不是固步自封或闭门造车,而是一种成长型思维的观点,“成长型思维”相信人在诸多方面可以改变。

    逃避挑战,隐藏问题,无视反馈,无法建立支持性关系。改变思维可以引发行动,随着时间推移,行动带来了持久的积极变化。

成长型思维的几个主要观点:

1.你现在是谁,不代表以后就永远这样;

2.人们如何对待你,看待你,不代表你就是那样,也不能决定你未来的样子;

3.随着时间的变化,人的性格和人际关系都会发生有意义的改变。

你可能感兴趣的:(渴望成为别人的样子还是努力做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