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晚十点左右,我洗漱完刚在床上躺下阅读李笑来的《把时间当作朋友》,床头柜的工作手机发出振动,打开一看是同事A退出了所有与之相关的工作群。
工作上我与同事A还是产生了很多交集,所以知道他大概一星期后就是转正日期了。并且在我的印象中,他还是很努力的,并且工作上也有实际的产出物,为此试用期这段时间他没少加班熬夜解决产品BUG、上线产品新功能等等。
为什么在当下找工作困难时期而在临近转正前选择离开呢?
带着这样的疑惑,我复盘了与他合作的场景,并找其他同事了解下,大概找到了下面三个原因。
01
总是被事情牵着鼻子走,缺乏主导事情方向的能力
记得同事A与我的第一次接触就是我负责给他讲解公司核心产品的数据库架构与关联的业务逻辑。这件事情是在每新入职一位同事我都要做的,于我而言是例行公事,自己也整理了一套完整的材料与术语,大部分的人听我讲完之后再看材料一两天就理解的八九不离十了。
同事A给我留下最深刻的一件事情就是,他自己开发了一个导入数据到另外一类文件数据库的功能。在进行数据热迁移时,它的程序直接占用了全部服务器资源,导致的就是线上产品直接挂掉,给自己加上了负分。
他只考虑到他自己做的事情并只盯住了这个事情的目标,而忘记了主导这件事情执行达到目标过程中,他必须控制这件事情带来的各种风险,尽量将风险最小化。
就以这件事情来说,他在代码中加一个每写入多少数据(譬如10000条)就提交,服务器自己自然不会被撑爆导致影响生产的故障,避免了吃力不讨好的反面效果。
02
缺失清晰的思路,做事情顾头不顾腚,给自己打上了“不负责任”的标签
昨天我与另外一位同事B聊起同事A的离职事情,同事B直接说这在他意料之中,并补充一句“即使他不主动离职,最后转正也是过不了的”。
我反问:同事B的能力不差啊,工作也是有产出的,为什么做出这样的判断?
“因为他做的事情总是需要其他同事帮他处理各种连带BUG,大家都觉得这人不太负责。”同事B回复道,“还记得他做的导数据这功能吧?你知道他这块功能给我及其他同事造成多大的困扰么?我之前改好的好几个BUG代码被他用旧代码覆盖,闹得我花很多时间去找问题。并且这样的事情好几位同事都提醒过他,但还是反复出现。”
我说:这只是他做事缺失清晰的思路,是一种顾头不顾腚的错误做事方式,慢慢应该可以改过来的。
同事B立马驳斥我:问题是大多数同事和领导都认为他是没责任感。
此时我才恍然大悟,自己的行为是在不停给自己打标签的,如果被打上不好的标签那真的可能带来大问题。
03
未做好控制情绪,导致自身未能融入团队
同事B接着说到:在与同事A沟通时,明明是他的错误还死咬着不认,并且总让人感觉他很不爽。
我说:每个人都是有自己的性格的,有些人的情绪很容易在脸上表现,其实他大概率是被工作闹得烦躁,不是针对你的。
“我可以理解,但不表示每个人都可以理解啊,是不是?”同事B回复说。
我陷入了沉默,毕竟我自己就是一个不善于沟通且情绪很容易上脸之人,这些也许就是我自己这么多年来一直职场不如意的重要原因之一吧。
所以,我理解了同事A回复我为什么辞职时说:太累了,心太累了,感觉自己根本适应不了这里人的做事方式,融入不了这个团队。
写在最后
最后,我们会发现不是“努力无效”,是方法不对的“努力”才导致付出“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