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能够养成自律的习惯,变成行动上的巨人?

一个人有上进心却不行动,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      外在动力不够。

“外在动力”即奖与罚,也叫“萝卜加大棒”。

“萝卜加大棒”源于一则古老的故事“要使驴子前进”就在它前面放一个胡萝卜或者用一根棒子在后面赶它。


我们一直处于“萝卜加大棒”的环境中,不管是在家里、学校还是公司,因此对外在动力形成了长期依赖。一旦缺乏外在动力,我们就不会前进了。


“萝卜”的环境,这一点在刚刚开始学走路的儿童身上可见一斑

当他们不愿迈步时,拿着他们喜欢的玩具或零食,就能诱惑他们自行迈步。因为可以满足自己的玩具和零食就在眼前。


如果你对他们说,“你走到我这里来,我明天给你买零食”,可能他们就不太愿意迈步了。

同样,成年人的心里也住着个喜欢吃糖的小孩,尝到甜头才行动。但许多事是没有即时收获的,例如:学习、健身。


“大棒”也能让心里的小孩产生行动。

像有生命危险的时刻,你会没有逃生的行动吗?

一大棒下去,那头驴怎么也得走上两步吧。

如果它不走,那是因为不够痛。如果够痛,一秒钟就能养成一个习惯。


当你第一次碰到仙人球后会不会猛地收手?并且以后都不在有意碰?

这个习惯养成,一秒钟不到。




二、担心行动后没有收获,也就是看不到预期的结果



人们之所以主动地采取某种行为,是因为他觉得这种行为可以有把握地达到某种结果,并且这种结果对他有足够的价值。这就是自我决定行为。


自我决定行为由动机提供能量,而这种动机由情绪以及对将来满足状态的需求引起。


自我决定理论认为社会环境可以通过支持自主(这是自己选择去做的事,没有任何人强迫)、能力(可以做到)、归属(奖励反馈)三种基本心理需要的满足来增强人类的内部动机、促进外部动机的内化。


所以,要成为行动的巨人,行动必须满足以上三个基本条件。


①   自主(这是自己选择去做的事,没有任何人强迫)

德西等人指出,个体有一种天性──想相信他们是凭自己的意志力来活动的──是因为他们想做,而不是他们不得不做。

一种是个体把自己知觉为他们自己的行为的原因,这种他们称为因果的内在点,又叫做自主取向;


另一种情境是个体相信他们的行动是为了获得奖赏或取悦他人,或是因为外部因素的影响,他们叫做因果的外部点,又叫做控制取向。


当人们的因果点是内部而不是外部时,人们更可能被内在激发来活动。

根据该理论,当一个人选择来采取某项活动,而不是完成某个外部目的时,同样的活动更可能被激发或更快乐


例:如快乐阅读,指人们选择书或文章来阅读,而不是课堂作业。

非常幽默的是,如果两位室友阅读同一本书,自己选择来阅读这本书的人,会津津有味地读;而当做作业来完成的人则会敷衍了事。


②  能力(可以做到,也就是自我效能)


自我效能(self-efficacy):指一个人在特定情景中从事某种行为并取得预期结果的能力,它在很大程度上指个体自己对自我有关能力的感觉。

自我效能也是指人们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简单来说就是个体对自己能够取得成功的信念,即“我能行”。


如何培养自我效能:

A.写成功日记

 每天写下自己的成就。这个成就可以是做了一顿美味的午餐,可以是看了一本有价值的书,可以是锻炼了半小时,可以是自己的观点获得了别人的赞同。任何让自己成长的事,都可以写下来。(哇!原来我一天做了这么有意义的事)

B.使用积极的对话方式

例如:本店晚上7点关门。

      本年营业到晚上7点。

    我不会,我做不到。

    我不会,我可以学。这是一次提升自己的好机会。

C.多读好书

 提升认知和学会看穿问题本质。你会发现以前的问题其实根本不是问题,现在的自己轻易就能解决。


③  归属(确保有奖励有反馈)


1.注意设立目标难度。

 目标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太高会有挫败感,产生焦虑。过低又没有挑战性,感受不到反馈感。


2. 任务要符合SMART原则

S:Specific,明确的,具体的

M:Measurable,可衡量的

A:Achievable,(自力)可达到的

R:Rewarding,完成后有满足感的

T:Time-bound,有时间限制的

抽象显得困难:许多时候我们不能有效地做事,其实不是自己的能力不够,而是个人没有真正地做事,总是瞻前顾后,没有去想如何有效地完成事情,而是在头脑中不断地构思自己所能想到的困难,并在心理上不断放大,从而造成了自己没有一个好的开始。


3. 确保高度完成

A.减少外在诱惑

关掉手机与电脑的讯息提醒。切断干扰源,给自己一段不被打扰的时间和空间。

B.不愿开始时,刻意进入场景,先做5分钟

C.把自己的”伟大”行动公之于众,让群众监督。

D.喝碗鸡汤

a.自己对自己狠,还能留有余地,社会对你狠,可能一点余地都不给你。

b.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c.至少逼自己一次,你才能站在食物链顶端。



4.带着目标找反馈,获得内心奖励

完成后告诉自己完成了多少,当完成了50%以上时,告诉自己还剩多少就全部完成了。制作任务表,每天给完成的任务打勾。


5.完成任务后,自我适度外在奖励

 注意:过度的外在条件奖励会破坏内在驱动力

A 注意激励的频率。

短期目标小激励,长期目标大激励,但不应过于频繁,以防激励失效,本末倒置。

B 注意激励的时机。

“雪中送炭”和“雨后送伞”的激励效果全然不同,记得马上为心理能量衰竭时还在坚持的自己送上一份鸡汤。

C 正激励和负激励结合使用。

给没有完成任务的自己设置惩罚.



例:

有一个创业讲师说,他做梦都想买房。

(这是他内在驱动力产生的对某个奋斗目标的强烈欲望。是他自己想做的事,没有任何人强迫)

为了现实这个理想,他往返于各个城市不停地讲课。

(这是他可以做到的)

渐渐的他的存款越来越多。

(这是他的奖励反馈)


正反馈图如上。


最后,进入心流状态—成为行动的巨人。


当自己开始做自己选择的某事,又能做到,并且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结果时,就会进入心流状态。自己会沉侵其中,还会抗拒做其他的事。


心流(英语:Mental flow)在心理学中是指一种人们在专注进行某行为时所表现的心理状态。如艺术家在创作时所表现的心理状态。通常在此状态时,不愿被打扰,也称抗拒中断。是一种将个人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种活动上的感觉。心流产生的同时会有高度的兴奋及充实感。




人生的道路上谁不是:

一边迷茫,一边前行;

一边堕落,一边自律;

时而焦虑,时而振奋;

时而痛苦,时而快乐。


我猜你也

想找到人生的理想;

想练就成长的本事;

想知道生活的真相;

想获得真正的幸福;


而这些,是外人不能给的。

你注定,得靠自己去寻找。


这里不发表鸡汤,不贩卖焦虑,没有娱乐八卦,没有速成方法。

愿每一篇分享能带给你些许启发,获得成长、快乐、幸福。

内容覆盖:个人成长、思维认知、沟通管理。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能够养成自律的习惯,变成行动上的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