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获两家头部车企量产定点,本土HUD新玩家拼了!

近日,上海浦创宣布再获两家头部车企的W-HUD和AR-HUD智能座舱量产项目定点。

截至目前,上海浦创的W-HUD和AR-HUD产品和方案取得多项令人瞩目的成绩,获得多个车型定点,且多个车型已完成量产交付。

比如,上海浦创已在上汽乘用车量产的AR-HUD,光学、AR-Creator、多种像源、畸变矫正及空间算法等先进技术上都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再获定点,也意味着成立仅1年的上海浦创,市场化进程正在加速。

据悉,浦创AR-HUD借助精密的光学显示模块及系统级芯片的嵌入式系统,可以给驾驶员呈现49英寸超大尺寸实景抬头显示,产品具备模式风格切换功能,根据不同驾驶场景会显示模式和风格,显示内容也会进行增减以匹配当前场景,如常规模式、运动模式、竞速模式、调节模式。

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今年1-7月中国市场(不含进出口)乘用车前装标配W/AR HUD交付108.35万辆,同比增长47.98%,前装搭载率升至9.82%。

从价位区间分布来看,30万元及以上车型标配W/AR HUD搭载率接近30%(29.53%),交付贡献占整体市场比重接近50%。

另一项数据显示,截止今年6月底,中国乘用车市场已有超过55个品牌旗下车型提供W/AR HUD的标配或选装配置。在W-HUD细分市场,本土供应商占比已经接近50%;AR HUD部分,本土供应商份额则已经超过50%,但整体基数仍较小。

可见,过去日系、欧系供应商垄断传统HUD市场的格局已经被彻底打破,属于本土HUD厂商的市场红利窗口期正在打开。且随着整个HUD市场进入爆发期,体验感或成为竞争焦点之一。

比如,上海浦创具备光线自适应开发标定能力,可通过光亮采集器采集环境亮度,自动调节HUD亮度。区别于友商的自适应亮度算法,上海浦创的光线自适应算法可融合车辆前向光信号,最终通过光机标定以及针对性的优化算法,优化调光曲线,在进出隧道及桥洞场景实现亮度场景智能识别响应,达到过渡均匀顺滑的效果。

未来,在领先的自由曲面镜设计、TI DLP 技术全向光光源、增强型电子架构、畸变矫正算法、高精度AR算法等核心技术之上,上海浦创将继续创新和突破,把更多新技术应用到更多的W-HUD和AR-HUD场景中,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自动驾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