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一个信息泛滥的时代,信息本身零价值,信息渠道也不再值钱。
传播的枢纽是魅力人格体。啥叫魅力人格体?有种,有趣,有料。去掉虚伪的客观中立,就是热血、主观、真实。
以前在传统媒体的时候,几十几百甚至数千号人吃着大锅饭,人人都是这个组织的马甲。
而今天,我们越来越确信,只要你是一个鲜活的肉身,在互联网时代就不愁兑现不了你的价值。
“U盘化生存”——“自带信息,不装系统,随时插拔,自由协作”。
实现自由人的自由联合。
我们自知,大家爱的不仅是罗胖的歪嘴肉身凡胎。大家更爱的是《罗辑思维》里展现的那个魅力人格体,寄托着我们对知识、自由、未来、独立的向往。
我们发现,我们找到了所谓自媒体的方便法门,其实就是8个字:死磕自己,愉悦大家。
理想行动坚持
我们想要打造的是一个有灵魂的知识社群,一帮自由人的自由联合
茫茫人海中,《罗辑思维》想找到这样一帮朋友,十六个字概括:爱智求真、积极上进、自由阳光、人格健全。
第一期:末日启示,向死而生
死亡是一场盛大的最后晚宴,古埃及人终其一生都在构建死后世界;哪怕是魔鬼一般的纳粹空军司令戈林在死前也闪现了人性。迷信末日就是在“猜笨谜”,但带着末日的心态过日子,也未必是件坏事。向死而生是我们该有的姿态。
我说你发现没有,埃及所有的文物古迹都是为死人准备的,没有一个古迹是为活人准备的。
明天我将死去,今天我还有什么事情没做完没做好?这个问题问得真好,如果人们带着这样的思维活着会更有意义。
PS:加入我明天将要毕业,我还有什么没准备好?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
像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讲的,叫作向死而生。亡是一种状态,而我们活着就是去死,不断地逼近那个亡的状态。
而我们现代人最大的问题是,我们有的时候忘了人是要死的。比如我们为什么会撒谎,就是因为我现在搞点小伎俩骗骗人,我现在获得点利益,我为了将来,我可以做好人。比如说我们为什么不今天晚上回家陪父母吃一顿饭,因为我们觉得我现在在挣钱,我忙啊,等我挣完钱之后,我有机会再来孝敬父母。
所以,其实心中永远保有这样一个“死”字,对人来说最大的好处,就是你绝对不会作恶,你绝对会把当下该干的事情立即都干掉。每天晚上上床之前你想想看,如果今天夜里我要醒不过来,我有没有对这个社会,对这个世界还有惭愧之处?这就是向死而生的境界。其实人都是这样,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为在欧洲人的观念当中,砍头、绞死和枪毙,这是完全不同的死法。绞死给谁预备的?江洋大盗,最底层的老百姓。砍头是最高贵的死法,你看查理一世、路易十六都是“咔嚓”一刀。至于枪毙呢?那是军人应该享受的死法。
在论坛上开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