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秋天

友人说,等你的游记分享。

我好像猛然醒悟,原来许下承诺,每到一处地方,就记录沿途所见所闻所感,这种习惯一直持续,而这次,虽然是三次到达同一地方,毕竟,一岁光阴一寸心体悟的风物人事变迁,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习惯上,我们说去旅游,就是到达一个预定的景点观赏特定的地理概貌,享受大自然的无私馈赠,以及佩叹鬼斧神工,哪种引发的悸动和感慨直到自己哑口无言又泪流满面,这些原因是构成我之前对旅游的向往和注解,总在某一时刻,为钟情的地方,不辞辛苦,脚步一次次出发,一次次抵达。我就是这样一个人,既有眼前的苟且,也有诗和远方。

当下,对于旅游,我有了深一层的理解,比如将旅游深化为旅行。旅游,是在确认的地点对自然风光的接收,与一定心理预设下的吻合度默契度是否统一;而旅行,更着重于人文的保存,传播,以及发展。也只有经过此行,我才真正体会“境随心转”所延伸的涵义,这种虚实相交叠衔接合成的收获,不是片言只字所能表达的。

我们此行的经典线路,当属颜值最高最有地理标识的九寨沟和黄龙。九寨沟,算一算,我这是第三次与之相见。当然,九寨归来不看水,绝非虚言,什么时候相见,九寨沟都不会让人失望,这是她的底气和实力。今年秋季的九寨沟,全面开放景区,2017年地震破坏的地方,经过这几年的全力抢修,基本恢复原有地貌,公共设施完善,景区新增很多自动售卖机,只是偶见远远的冷峻的山壁,依稀可辨地震时留下的裂痕,像一道疤痕,诉说着大地曾经经历的无常,忍受的伤痛。

黄龙与九寨沟毗邻,前面二次因各种原因遗憾错过,这次去黄龙,也是靠一点运气,我们到达的当天,竟然天色放晴。黄龙比九寨沟海拔更高,均高3300米以上,我的身体曾冠名海拔计,可想而知,高反对我有多敏感。今年大半时间以来,我一直坚持跑步,心肺功能得到极大的提高,而血液中携带的含氧量又保障了我在高海拔地区避免出现缺氧情况,所以,谈高反色变的尴尬情景,不再是压力和威胁。但高反的轻重,真的不可轻视,在黄龙,很多因为高反被搀扶下来的,有站在路边猛吸氧气的,每人体质不同,高反体现的程度也不同。小步路慢走路,淑女型的走路方式,倒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无论是黄龙,还是九寨沟,大自然的直白,真实,无私,坦荡,从容,朴实,厚重……,我再用形容词,恐怕就是一种亵渎了。很抱歉,越是亲近大自然,越是不能言语她带给我的安心。大自然有神奇的洁净功能,人在其间,身心灵都处于一种松弛的状态,似乎回归生命的本真,瞬间被净化的感觉真的好轻盈飘逸,也因而加深“治愈”一词的潜在力量。

到九寨沟,就去看一场演出吧。无论你有多累,停下来,《千古九寨情》能再次让你心情澎湃。剧场的布置,以现代的光影投射,分割模拟出如幻如梦,真假莫辩的情景,很有代入感,令人随剧目的切换,心绪时而扶摇而上,时而愁绪难断,余音余势过去,似有金戈铁马在耳边回旋,一剧终了处,唯明月照雪,唯石上清流,唯坡顶峰青,朦胧缭绕,星河垂挂。

《千古九寨情》演出60分钟,真正触动我泪点的是5.12汶川大地震,仿佛时光倒流,一帧帧画面触目惊心。每次去九寨沟,对汶川,似有难以割舍的回忆,总想觅得零星的线索,去面对记忆中那一次惨痛。途经汶川时,一层薄雾笼罩,欲言又止,欲说还休的样子,当年的山崩地裂,似乎在时间的推进和冲刷下,悲伤也慢慢结痂了,随之拔地而起林立的高楼大厦,闪烁的霓虹灯,昭示着对当下的珍惜,对未来的向往,就是对过往最好的承诺吧。时间能治愈一切。反思和教训,在大自然的威力面前,不仅仅是惧,更多的是敬畏。

如今汶川的防控,调度,管理和建设,都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旺盛的生机。我想,如果以后我还途径汶川,我也不再顾念地震过后的悲怆和萧瑟了,而是浴火重生后的展望。

四季更迭,寒暑有序,盛有时,枯有日。回来后时时回想身处高海拔的沟谷,感受裹携雪峰飘来的风,从头顶凛冽掠过后的清醒,前方的路也许崎岖也许颠簸,但不妨碍脚步的坚定。风还在继续吹,簌簌地掠过各种各样的植被,我们都被安抚了吗?看那昂扬挺立的树木花草,每一次风吹,草动,叶落,花开,可知他们传达的就是舂华秋实炽蕴的生命信号!

你可能感兴趣的:(又见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