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4-29《跟吴正宪学当老师》读书随笔——读懂学生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到:数学课程的内容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正是课堂中学生遇到的问题,展开的争论,产生了疑问,促使学生经历了这样的过程。“数学知识其实就是换汤不换药,掌握方法更重要。”课堂上我们倾听学生的发言,思维碰撞出了智慧的火花,课后倾听学生的心声,解开了老师们的心结。

操作材料的选择如何做到更有效和科学呢?

通过对学生的调研,认识到:第一,操作材料要有一般性,避免特殊性。一般了,才有说服力;特殊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第二,材料要有开放性,即多样性。开放的材料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思维,不会限制学生思维的发散。第三材料要有指向性。学生课堂中的探究发现不同于科学家的探究,发现要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材料要有目的性和针对性。

例如:教三年级的《周长》时,可以为学生精心准备三组操作材料。三组共有的是一把直尺,三角形、长方形纸片各一张及一个圆形塑料片。那是有的组有一根红线,有的组有一段细纸条,有的组只有共有的材料。

教学不是单向的享受,就是一定要倾听学生的心声,只有全面了解读懂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才能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教师存在的价值就是在学生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能够给予帮助。

8的平方-6的平方和(8+6)×(8-6)都在计算同一部分图形的面积。

8×8-6×6和(8+6)×(8-6)

学生的潜力是惊人的。在课堂教学时,如果条件允许,教师可以选择多一份耐心,多一份等待。在更宽松的氛围下,慢热的孩子也能积极的参与讨论,从而收获更好的教学效果。

了解孩子学情,真正读懂学生

一个老师给一个素未谋面的班级上课,就像给一个陌生人制衣,不是带一件成品衣服去,而是带着布、剪刀、尺子、线等等工具,通过短时间的了解确定衣服的大小,款式,量体裁衣,这样制成的衣服穿起来才会合身,才会好看。即使是天天见面的学生,不同班级学生的水平、性格不同,同一份教学设计也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促进每位学生的发展离不开读懂学生,教师的专业化提升离不开研究学生,正如美籍匈牙利数学家波利亚所言:“教师讲什么不重要,学生想什么比这重要1000倍。”

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课堂是学生与我们生命体验的40分钟。一个学生就是一位天使,他们体现着人性中最甜美、最纯真的一面。我们要静下心来想一想,孩子们在想什么?为什么这样想?只有教师不在乎一时的得失,学生才会不在乎意识的得失。

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不仅是我们每个教师应有的职业修养,更是我们实施教育的切入点,教师对学生的尊重换来的是学生对教师的尊敬和信任,同时还有学生熊熊燃烧的求知之火。

吴老师在课堂上每次要擦去黑板上学生的板书时都会向学生询问“可以吗?”,每次都会根据学生的意见再做决定。课堂上重要的是孩子们有自己的想法,其实孩子原生态的方法蕴含着创造的潜力,我们不要一味用成人的眼光要求孩子,多一些赞赏,多一些宽容,才能让学生更多的感受到学习的成功和乐趣。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0-4-29《跟吴正宪学当老师》读书随笔——读懂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