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笑:嘿嘿、呵呵与哈哈

读了占芳老师的《曾经的血腥:“呵呵”极简史》一文,突然想到我曾在几年前曾写过一篇题为《三笑:嘿嘿、呵呵与哈哈》的短文,后发在《杂文报》上。而今《杂文报》已停刊四年多了,我就贴上那篇旧文以作纪念吧。

《朋友别哭》

图片发自App

人的一生,真正快乐的时光总是很短暂的,所以人们总爱用“永远快乐”的之类的话语来互相祝福。但无论快乐与否,笑声还是经常伴随在我们身边的。自己笑口常开最好,周围的笑对你来说也很重要。

假如你对一个倾慕已久的异性表白:“我喜欢你”,一般情况下对方都不会无动于衷,而人家若只用笑声来回应你,可能是“嘿嘿”,可能是“呵呵”,也可能是“哈哈”。这时你就要仔细揣摩笑声传达的意思了:“嘿嘿”的笑很调皮,可以理解为内心很得意,终于听到了想听的话,也可以理解成“你这人怎么这样,人家还没做好思想准备嘛!”;“呵呵”很隐晦,你可以听成“哦,知道了。”也可以听成“是嘛?我怎么感觉不到。”还可以听成“喜欢我,那只是你自己的事”;“哈哈”则很畅快,但也表明两种心声:“那感情好!”或“你有没有搞错?”

在网上聊天,最常见的就是“呵呵”一词了。你说了那么多,人家却简单至极地回你个“呵呵”,你会怎么想呢?你看到隐藏在“呵呵”后面的那个表情是冷漠?是赞同?是嘲弄?是敷衍?还是无所谓?你心里没底,当然就纠结,甚至伤心,继续交流的心情也就渐渐变冷。难怪有网友会说:谣言止于智者,聊天止于“呵呵”。

而如果你是一个官员,因失职而导致地方畸形或滞后发展,在民众或媒体公开要求你发表自己的看法时,你若仅以“嘿嘿”的笑声来消解尴尬,那是不是有点太“顽皮”了?此时,“嘿嘿”也成了“打哈哈”。

所以说,有时笑声要比语言表达的内容更丰富,笑声的背后是复杂的世事和人的情感,而如果单纯从年龄段来考量,不妨将“嘿嘿”、“呵呵”、“哈哈”总结为人之一生“笑的三部曲”:幼年时,不谙世事,活泼天真,当受到了大人的夸奖、得到中意的玩具,难免内心高兴,一声“嘿嘿”透出孩童的满足和狡黠;成年后,涉世渐深,感觉周围的一切远不像以前想象的那样简单,凡事须谨言慎行,交往中便常以“呵呵”来替代内心真实想法;步入老年,名呀利呀什么的都成了过眼云烟,看开了,那些累人的掩饰也就显得不必要了。耍酷弄巧,岂如敞开心怀“哈哈”一笑?

你可能感兴趣的:(三笑:嘿嘿、呵呵与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