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年三记》有感

图片发自App


李娟的《过年三记》一样也是生活味十足的文字,看后也同样让人有意犹未尽的感觉。

比如作者在腊月二十九晚上归家,三十开始打扫收拾,初一有了一个最宏伟浩大的决定,就是全家吃得饱饱的,穿得暖暖的能走多远走远。

这句最动我心,那种天马行空,那种希望飞得更高,走得更远的志向,其实一直是作者作品中的理想状态,也是最吸引我们的地方。

然后两个大人,三条狗分别是老狗阿黄、赛虎和蛋蛋,出发了。

也插入了这样的景象描述:远远的积雪的沙丘上,牛群缓缓向海港腹心移动,红色衣裙的放牛人孤独地走在回村的途中。

在对狗的描述中,也极为的细致和详尽:

说十七岁的大狗阿黄已经很老很老了,原先是邻居家的狗,后来邻居搬家,嫌它太老了就不要它了。于是我们就把它带回了家。阿黄皮松肉懒的,牙齿缺了好几颗,其他的也断的断,烂的烂,没一颗好牙。狗最爱的骨头它是嚼不动的,只能吃馍馍剩菜。阿黄是我今年回家看到的家里的新成员。原来的大狗琼瑶死了。它一副懒洋洋的模样,整天趴在墙根下晒太阳,叫它三声才爱理不理地横你一眼。但一出了门就立刻变了样,精神抖擞。

这节描写也到位,从景到家犬,有那种异乡孤独的情绪,也有动物加入,觉得细致的描写,甚至加入亲切和爱怜的感觉,让人觉得它们已不再单一的动物,而已经俨然成为家中的一员,真的可以说是登堂入室的那种嵌入感。

然后遇到河床,遇到了小片杨树林,母亲讲了骆驼捋杨叶的情景,独到而优雅,再然后就是在冷气再起时,两人三狗顶风归家。

整节简洁,没有大的事件发生,但是看过好几遍后,越嚼又越有味,文中有几处写戈壁滩上荒凉,写石头的生冷和空洞,还有写到月边缘的锋利这样的词,这种感觉让人在文字温暖之后,也不觉得生出些许多异样的触动,会不会生活的美好只是表象呢?这个还不清楚,要继续往下读。

文章在写烟花时,较其它两节弱一些,就是描写放了三次花炮的经历,一个球形,一个喷形,另一个不知是什么,外婆每次都看个尾,狗赛虎害怕亮光,一点着就跑开了,而也是因为在遥远的阿克哈拉第一次有人放烟火,也引来了邻居的艳羡。

在写第三节时,就是讲外婆的刁蛮,不讲理,又认死理的这节,虽然在三记中是篇幅最少的,但也是最形象,将人骨子里的那种潜在的心性,都用简短的语言表述出来了,反复读过几次后,回味才知道确实是大咖特别的味道,它将生活进行了简缩,让你一不小心走进去,然后将心无限地扩大,让你在文字间,在刻画的人物心理,语言,行动上,不由得沉进去,也感同身受与人物近距离接触交流,然后觉得你懂了文字隐含的深义,也读出了文字的蕴味了。

有时候,常常会觉得下不了笔,也写不出东西来,或者会觉得写得东西不达意,其实一个将文字的立意调定得太高,那个高度可能达自己都是踮起脚尖去探,能探多少?又能探多深,其实连自己都说不清,何况是读得人呢。

所以在读后,其实除了感觉不一样的写法,不一样生活空间的风情外,更多的是对自己写文素材,方式等的思考,也许只有文字接了地气,只有让自己身临其境再一次走进文字间,才能辐射到别人,让别人也感受到满满人间烟火的味道,这样的释义其实对自己也是定了一个方向,希望自己能努力前行。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过年三记》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