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谁?如何思考决定如何行事为人

每年读一本小说,今年读一本日本小说《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

这本影响了宫崎骏一生的书,同名漫画电影宫崎骏也正在创作中,期待中。书里讲述的是15岁少年“小哥白尼”,在大学毕业生舅舅的启发与引导下,探索友情、贫富、歧视、霸凌、人与社会、勇气等课题,借此厘清“生而为人”的价值。

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不知道你是否自问过这个问题。对于这个问题其实我内心一直是抗拒的,也是回避的,不敢刨根问底的。

不过,今天想借这本书也谈谈自己的感受和一些思考。

打算分两篇文章,这是第一篇:

我是谁?如何思考决定如何行事为人

我要成为谁?生而为人,做个高尚的人

我是谁?我们如何思考

当我们思考我们想活出怎样的人生的时候,我想先思考我是谁是有必要的。

前些天看到一句话:当我们问我们是谁就是问我们如何思考

我觉得挺有道理的,当我们思考我们是谁时,我们最需要厘清的是我们是如何思考的。因为如何思考决定了你如何行事为人,也就决定你之为现在的你

人习惯以自己为中心思考、判断事物,这种想法根深蒂固,即使长大后也很难改变。但是一旦以自己为中心判断事物,就会陷入孤立看问题、画地为牢的困境,无法了解世界的真相,并且始终无法突破自己。

正如书中所说我们有很多个“自己”:看着别人的自己,被别人看着的自己,注意到被别人看着的自己,从远方眺望自己的自己.....

我们有很多的“自己”,同样我们所处的人与人的关系,人与世界的关系也是多维的。这些年,尝试跳出自我,从更高的维度鸟瞰自己,对于如何思考有了一些思考。我觉得用矛盾、联系、发展的唯物辩证眼光看待和思考问题是一个比较正确的途径

首先,三者是有区别的,不能混为一谈。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而发展则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其次,三者是统一的。表现在,矛盾是事物联系的根本内容,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引起了事物的变化,推动着事物的发展。

别笑,以上是课本教科书教我们的三者的关系,你只要细品真的大有收获。接下去谈谈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1. 矛盾地看问题

矛盾是指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对立和统一及其关系。中国古人早就认识了事物的矛盾性,中国古人的阴阳学说,对矛盾理解之透彻可见一斑。《荀子·礼记》说:“天地和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我们需要看到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看到好的一面也要看到不足的一面,看到优点也要看到缺点。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以一个更加“中性”的眼光看待问题和事物。因为没有绝对好的和绝对不好的分隔,任何事物都是“不好不坏,对立统一”的结合体

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常因为过去的经验或道听途说给某件事或某个人“下定义”“打标签”。这种非黑即白的“预判”,蒙蔽了我们的双眼,迷惑我们的思维。一旦形成这样的固有思维,我们就很容易找出各种理由去支撑我们的固有想法,很多时候我们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矛盾的思考问题,提醒我们跳出非黑即白的固有思维,也让我们更愿意倾听不同声音,更容易接受不同意见。真的是这样的吗?我现在想法真的是事实吗?事情的另外一面可能是什么?还有其他可能吗?

随着科技发展,社会进步,我们所面对问题的复杂性与日俱增。有的时候我们以正反两反面二维地看问题都有遗漏,我们甚至需要三维六面地观察、分析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不容易以偏概全,一叶障目。

矛盾,并不会让我们陷入左右为难的困境,反而让我们多角度,全方位的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

2. 联系地看问题

联系是指事物内部矛盾双方和事物之间所发生的关系。事物的联系是普遍存在的、多种多样的。

任何事物的内部不同的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也就是说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的整体。

心理学上著名的踢猫效应:一父亲在公司受到了老板的批评,回到家就把沙发上跳来跳去的孩子臭骂了一顿。孩子心里窝火,狠狠去踹身边打滚的猫。猫逃到街上,正好一辆卡车开过来,司机赶紧避让,却把路边的孩子撞伤了。

因果轮回,普遍联系,命运绕过谁?

事物的联系性告诉我们,任何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切忌孤立的看问题。我们人啊,容易陷入自我的蒙蔽中,觉得自己就是对的,你们都是错的是我的反对者。这种想法杀伤性极强,友善性极低,损人不利己。

圣经马太福音里说:“为什么看见你弟兄眼中有刺,却不想自己眼中的梁木呢?”我们总是看到对方的不是,却对自己的过错熟视无睹。一个巴掌拍不响,不要总是对外指责、谩骂、发脾气,多静下心想想自己做的对吗?我有没考虑对方的感受?Ta为什么生气?Ta可能是怎么想的?其中是不是有什么误会?

联系,让我们看到更多的人与人的联结,人与世界的关系。联系,要求我们更多考虑对方的感受,考虑你行事为人对周遭人与世界的影响。

联系的看问题,也是我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思维方式。我们当今所面对的问题大多都是“复杂问题”,都需要系统地思考。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偶然的单一原因的,我们需要系统全方位的分析,才能更接近事实,才能帮助我们更好的解决当下我们所面对的问题。

联系,并不会让我们陷入剪不断理还乱的窘境,反而让我们辨别相关影响,分清因果关系,直击事物的本质。

3. 发展地看问题

发展是事物从出生开始的一个进步变化的过程,是事物的不断更新。是指一种连续不断的变化过程。既有量的变化,又有质的变化。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说:“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河流和树叶都在不断的变化、发展中,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不是静止不动的,都在不断的进化发展中。

我们人啊,对于未来有时候确实是悲观的。可能我们每个人的归宿都是死亡的缘故,我们对未来总是充满了恐惧,我们看不到希望。我们总是夸大当前对未来的影响,暂时的失败很容易把我们打垮、意志消沉;暂时的挫折很容易让我们裹足不前,畏首畏尾;我们总是高估当下的困难,低估未来的美好。

然而当未来已来,未来变成当下,一切的担心、焦虑成为过眼云烟。我们放下当下的重负,依然活在对未来的担忧中,周而复始,无法自拔。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每个人、每件事都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但是我们人总是心太急,等不了。海枯石烂,水滴石穿哪等的了天长地久。我们总是习惯“做点什么”去改变事物当前的状态,我们总是追求立竿见影,很多时候反而事倍功半,甚至负向强化导致事与愿违。

当前,在教育孩子方面,家长们普遍患上了焦虑症,究其原因就是太关注当下此时此刻的成长。对于当下孩子在认知、学业上的困难无限放大,却忘记了人生还长,每次困难或失败都是成长的机会。父母们过于关注输在起跑线,却甚少关注孩子要想赢在终点线所需要具备的能力和技能。而这些能力和技能恰恰是需要日积月累,不断学习成长的漫长过程。人生还长,鹿死谁手还不得而知,我们需要关注孩子的成长,而不是计较一时的得失。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成长,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周遭事物的变化,而不是揠苗助长,只争朝夕。

发展,并不会让我们陷入无所事事、盲目乐观的迷失,反而让我们避免无休止的焦虑,脚踏实地,享受当下的美好。

最后的话

无论世界变得如何混乱与残酷,我们也能决定以怎样的姿态好好活着。

人无论在怎样的境地,依然有选择态度的自由。

而这种态度就是认识我们是谁?我们如何思考?

矛盾、联系、发展的思维方式让我们更客观、全面、实事求是的思考。

愿你我都能明智的思考!

-End-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是谁?如何思考决定如何行事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