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日忆读书

       昨天很丧地发了条状态“读书读得很垃圾,活也活得很狼狈……”在现实世界与精神世界双线溃败,都显示着近来的日子都是不曾起舞的每一天。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读书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热爱阅读的人都打开另一个丰富的世界。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各种新媒体铺天盖地都宣传有关阅读的林林总总。作为一名教书人,更应该多读书。读书有法,方能不走马观花、囫囵吞枣。“读书日”忆“读书”也是符合时宜的一件事。小学时代,物质条件匮乏,乡间的小学没有图书馆,自己有一本图书都是奢谈,父母也是没有闲钱给我买书。在没有电子产品的时代,漫画书在班级里是风靡一时的。记得那时候,存了半个月的零花钱,周末约着小伙伴去镇上老戏馆的对面“文斋书屋”买八块五一本的《龙珠》,回到班级里犹如衣锦还乡一般,同学皆争相借阅。

       到后来,姐姐不知从哪里借来书页泛黄的《十万个为什么》《成语故事》。我如获至宝一般在家不停翻阅,渐而萌生了阅读的兴趣。记得有回又去了“文斋书屋”,在《封神演义》和《龙珠》踟躇好久最终选择了古文版的《封神演义》,晦涩难懂的书籍竟也读了下来,以至于后来升入中学,古文成了自己强项。

        后来,去了镇上的初中,学校的图书馆在周二的下午才开放,我也有了自己第一张借阅卡。人们争相前往,然而往往是排了好久的队伍因为上课铃声响了悻悻回去。记得有一回好不容易轮到我到了窗口,按照编号报了我想借阅的书,老师查了一下都说没有,无奈之下说“那有什么书就借我一本什么书啊。”因此,借阅了一本《吕梁英雄传》,就这样一部红色抗战题材的作品竟然也看了下来。

       受限于家长并不重视阅读以及学校硬件,在中小学阶段阅读量真的是少得可怜。进入吴高读书才有了转变,行政楼的一楼图书馆每周开放可以借阅,二楼的阅览室也可以自由出入,仅凭饭卡即可借阅真的尤为方便。在一楼的图书馆,乐此不疲地看有关各国各地风土人情的书籍,痴迷地记录着自己感兴趣的一切,好在三年的室友阿勇也是对文史几位感兴趣的,所以,在课下也有了交流的对象。读书与篮球,就好比高中时期两道光,觉得那时候学习再紧张,丝毫也不会有厌烦的情绪……

       最幸福的读书时光莫过于在杭师大的日子。说来也惭愧,作为小地方的人,直到上大学才第一次出了地级市。初见师大的图书馆,觉得实在太幸福了。乃至,毕业四五年后的五月末一天跟室友再进去的时候,所有的记忆一下子被激活。虽然,一楼新增了咖啡书吧卖起了甜品,但是其它的一切未曾改变,甚至有些恍如隔世的错觉。一楼西的菜市场依旧人声鼎沸,医学生们一摞蓝皮的教科书叠得最高;外语学院的学生在过道上背单词依旧如此走火入魔;二楼西依旧摆放着《灌篮》《篮球先锋报》,只是电子媒体盛行,借阅的学生已经少之又少;三楼西的文学图书室,学生总是最多的;而七楼东,政史地图书室是当年自习最为常去的……梅雨季节,书发霉的气味在封闭的图书馆里显而尤为特别,以至于我从来没在别处闻到到这样的气息。那时候,读沈从文、汪曾祺、徐迟、郁达夫的小说散文,读《源氏物语》《三言二拍》《金瓶梅》各种猎奇的作品,觉得真是打开眼界,尤为幸福。

        读书日忆读书,鞭策自己多读书。爱读书、懂生活,方能收获美好人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日忆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