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教师的使命》8

1991年的9月,我又重新回到了初中部,教初一两个班的语文,做一个班的班主任。因为心有不甘,其实我是憋着一股劲的。

那时学校分班还算公平,小学升上来,学校按学生的成绩进行了蛇形分班,按ABCDEF分成六份,然后由6个班主任自己去抓阄,我抓到了F。理论上来讲A的是两极分化的,尖子生和后进生在同一个班,而F相对均衡。

虽然这个班上的学生相对均衡,但毕竟来自好几个学校,他们在原先学校接受的教育水平还是比较参差的,学习习惯也有很大的不同。作为班主任,新接手一个班后,我还是做了比较细致的一些工作。现在回头看当时采取的一些措施,还是具有创新意义的。

首先是座位的安排。学生全部都站在走廊里,分男女由矮到高先站好,我明确要求一定是男女同座,至于坐第几排,坐左,坐中还是坐右,由他们自己来定。一个月后,座位分组轮动。那时一个班45~48人,分了4个大组,有6排左右。这样的座位安排也避免了家长对班主任的猜疑,也给了学生自己作主、与同桌合作商量的机会。

第二是班干部的设置。在我的班级里,别的不多就是干部多。我们有常规的班委会,还有轮值的班长,小组里有学习小组长,有劳动小组长,还有纪律小组长。就连各学科的课代表都有AB角。

第三就是我的家访。那时交通不方便,电话也很少,我去家访靠的是一部单车,我记得那时候周六的下午和周日是休息的,我骑着自行车,南到蛇口北到西里,西边到了宝安县城,往东到大冲,一个学期的时间几乎去了所有的学生家里。摸到了第1手材料,工作就好开展很多了。

顺利度过初一,我们班的成绩在年级居中游,但班级管理排第一第二。以至初二时,熟悉情况的区机关、局机关人员,朋友家有孩子插班时都指名要到我班。

但那时的我年轻气盛,好胜心太强了,无形中又给了同事压力,以至给自己又带来了麻烦。

初二学年结束前评优评先,我被作为优秀班主任、先进教师候选人上送,结果还未定呢,就有匿名信到了校长那去告状,说我骂学生、赶学生走(事实上是有一名男生逃学,还学人离家出走,我在校门口见到他想劝他回班级,结果他见到我就跑,他跑我就追,结果别人就说我赶走学生),副校长拿着信找我谈话,我直接拍了桌子:“若我没被推荐当先进,你认为会有这封信吗?”副校长当场回答我:“那是。不过你也要注意方法。”最终,我还是当年(1993年)的区级先进,而且教龄8年、尚未及而立之年就评上并被聘为中学一级教师,而学校还有一些教了二十多年的老师还在二级徘徊呀。

“人怕出名猪怕壮”,我知道,这是一个信号,以后除非我有更突出表现,否则……

我不想在初中干一辈子,我决心带完这届学生后重上高中。1993年底市局有一个在职语文、数学教师学历提升计划,准备挑选各40名中学教师进行研究生学历培养,我在父亲明确表态支持和先生表示不反对下毅然报名,经过两个月的备考,在华中师大的定向招生考试中终于被录取,成了中文专业招收的19人之一。

1994年9月开始,我就开启了边工作边读书的模式,历经三年,除了我们的一位老大哥英年早逝,最终我们中文18个人和数学6人脱产到华中师大学习大半年,过了英语关,完成论文答辩,顺利毕业,获得了研究生的学历以及硕士的学位。

从1994年我继续求学开始,我的教育人生就发生了质变,从向外求证转到向内生长,让自己活得从容,所学的理论与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从而进入了快速成长并走向成熟的阶段。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教师的使命》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