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少年:我就是中国
声音回响,恰回昨天
昨天你奋起抗争,今日我成为你最期待
的模样。未来,我是什么模样,中国就是什
么模样。中国需要什么模样,我必将成为什
么模样
百年征程,我是大厦于将倾的姿态
你也缓缓升起。从五四风雨飘摇,到百年
就辉煌。从不可能到可能,从亡图存到伟
大复兴,一代代青年征初心不怕苦、不
难、不惧牺牲用肩接起如山的责任,
现出青春激昂的风,展现青春不息,奋斗
不止的希望
百年征程,我是到中流击水,浪飞舟
的质态,你也激昂立潮头。中华儿女多壮
志,接续奋斗最青春。从一双布鞋一杆枪的
年轻战士到一把白雪一把面的年轻志愿军
从一白纸一个算盘的两弹一星元到九
章量子计算,北斗组网的青年团队,越来越
多的中国青年正以更加有为,更加昂扬的姿
态迎接未来,走向远方。他们遇见深林便
成平地,遇见扩野便栽种树木,遇见沙漠便
开握。他们是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
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的
中流磁柱,是澎洞潮头的时代弄潮儿立志于
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历史是从
天走到今天再走向明天的,今天我们走出了
豪情万丈。走出了伟业事业,走出了惊世辉
煌。启程百年千年万年,愿大家永这份翻
气,归来仍是少年.
2、少年强,则国强
(自立、自强、艰苦奋斗)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少年是国家的希望,少年强则国强。1900年,梁启超写下《少年中国说》,热切希望出现“少年中国;搜狐2009年教育盛典主题论坛也是“中国百年:少年强则国强h1]。在今天,“少年强,则国强”,这已经成为不需要证明的道理。而要少年强”,就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自立能力,扔掉学生的“拐杖,促使学生独立成长。
自立是学生成长的基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卡耐基曾经说过:“为了成功地生活,少年人必须学习自立,铲除埋伏各处的障碍,在家庭要教养他,使他具有为人所认可的独立人格。自立方能自强。要自立就要勤奋努力,作为学生,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不断提升个自力更生的能力,才能为个人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更好掌握自己的生活和人生方向。 自立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保证
自立是教育的必经之路。学生在在学习、生活中,往往希望得到师长的帮助,他们还存在一定的依赖心理。作为教师,不但要教给学生课堂知识,也要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不断树立独立意识,教会学生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克服惰性。帮助学生顺利地完成“心理断乳”,做一个自立自强的人,是教师的职责,也是教育的必经之路。唯
有如此,才能培养出一个符合素质教育求、健康向上的新少年
自立是民族性格的体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君子以德物是概括中国民族
3、向前走,向前看
(挫折教育、面对挫折的态度)
有的下岗工人下岗不下志,白手起家再创业,靠双手勤劳致富,终获人们称赞。有的人为官一身轻,不图名不利,情系百姓,死而后已,历史上千古留名。“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向后看,也许看到的是满目狼藉,但是,走一走,向前看,也许就是另一片天空
青山绿水,衣修翩,是那诗酒为伴的李太白吗?“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杯酒之间,便留下满纸华章。在朝为官,却不培官场的黑暗。即便郁郁不得志,犹令高力士磨墨脱靴。不羁的诗仙,怎能忍受朝堂上的倾轧与黑暗?倒骑青牛,寄情山水,清风为伴,明月为友,向前走,前看,诗仙才成为真正的诗仙。
一切向前看,不仅是一个脸炙人口的口号,更为重要的是,有时候它恰到好处的是一种激励和鼓舞,使那些丧失生活信念的人,猛然悔悟,善待人生。我们来到这个美妙的世界不易啊,为什么要萎靡不振和自暴自弃呢?向前看,洗去一身尘土,扬帆重新起航,未尝不能柳暗花明
一切向前看,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种精神状态。倘若一个人总是生活在阴影里,什么东西都看不惯,整天牢骚满腹,那么就是一种病了。范仲淹自幼孤贫,勤奋苦读,年轻时就才高志远,以天下为己任。他说:“一个人如果不能读书,立大志即使能吃饱喝足,生活舒服又有多大意义。如果贪图好吃的,将来怎么能再吃苦呢?”人生可以把功名利禄看淡一切,苦难苦弱化一点,像“不戚戚于贫
4、读书的力量(阅读相关)
有人曾经说,读一本好书就像是和一位高尚的人在对话。的确,读书可以让你明辨自我,他会及时的给予你思考和感悟,不断的审视发现自我,让你的知识不再干调,让你的生活多一份“机智”,带你走遍世界上与众不同的风景,这是一个全民阅读的时代,人人都在阅读,老师和学生同样也离不开阅读
读书,是学生实现人生理想的精神旅途。囊萤映雪,凿壁偷光的典故一直流传至今,现在想来,是怎样的一种力量让他们对知识如此的渴望,对书本如此的执着?学生想要学习知识,就必须要读书文字就像是他们的精神食粮,让他们在孜孜不倦的阅读中获得思考和感悟。读书带领他们进行一次一次的精神旅途,不断的丰富他们的世界,每一站
都有不同的风景,所以他们不愿停下跋涉的脚步,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邀游,在文字的田野中奔跑,在书本的航船中发现自己的理想所以他们渴望阅读,书本给予他们的想要飞跃的力量,不断前行。
读书,是唤醒教师成长的源泉和动力。在周国平看来,阅读是为了唤醒更好的自己。在教师的教育教学生涯中,读书不但可以丰富老师专业的本体性知识和必要的科学文化知识,也可以给他们的精神世界带来洗礼,提高老师的思想道德水准,帮助老师不断的完善自我,更新自己的职业理念。现代教师观倡导的是必须具有终身学习的职业理念和教研的优秀教师,实现这一目标的有力保障就是阅,教师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多读书,读好书.
5、我为什么当老师
(如何做新时代的好老师)
“这家里只要有一个上学的,这个家就有希望”《平凡的世界》中哥哥孙少安对弟弟孙少平这样说。教师,是可以带给一个人光明,带给一个家希望,带给一个国家未来的职业,其作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愿意挑战这份任重道远而又神圣光荣的教师工作,愿尽绵薄之力去“擦亮星星”,点燃梦想。
我决定做老师,是因为我热爱教育事业。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进行着教书育人这份艰巨而光荣的工作,最有成就感的事情,莫过于看到一个个学生在自己的教育引导与帮助下取得进步,进而成长、成才、成功,实现他们的梦想。我便可以与们分享喜悦与快乐,并从中体现人生价值与意义。
毛主席说:少年强则中国强,教育事业是我们国家的基础事业,做的是打地基的事情,而我坚信:教师强,则少年强,我愿化身打地基的一块砖,做“强教师”,教“强少年”
我决心做老师,是因为可以与天真无邪、纯真好的孩子们一起共处。孩子是天空里最亮的星,黑陶影响着我保持一颗珍贵的童心。想象第一次登上三尺讲台,想象着心中那份忐忑,想象着着一张张可爱的脸庞,一双双明亮的眼睛,想象着我与孩子们一起学习,一起游戏,一起生活,就像朱永新先生说的:“过同一种教育生活”。一起开心,一起难
过,一起进步,教学相长,我希望自己能和孩子一起善良到老
6、让赏识放飞孩子的梦想
(赏识、欣赏、发现闪光点)
教育家陶行知曾经用四块糖教育打架男生的故事告诉我们,教师要学会发现孩子的优点并加以肯定,这就是赏识教育。赏,含欣赏、赞美之意,识是肯定认可。赏识教育就是通过激励、表扬等手段,肯定学生的优点、长处,鼓励他们不断成长。
记得有位心理学家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就是渴望被赏识。每个成长中的孩子都渴望被人赏识。因此教师要充分关注每位学生,关注他们的点滴进步,培养他们的信心、兴趣和良好的习惯。赏识是滋润学生灵魂的雨露赏识是唤醒学生自我价
值的号角赏识是开启学生奋斗之心的钥匙
赏识教育要与教学活动相结合。课堂教学是学与教师面对面的交流,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学生直接向老师求教的活动,也是教师赏识学生的最佳时机。对于学生,他们渴望在课堂上从教师那里得到关注和赞美,获得学习的成就感。教师一个赞扬的眼神,一个甜甜的微笑,一句温和的话语和一声鼓励的语言都能使他们喜欢学习,树立信心。赏识教育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做到持之以恒。最胆小怯弱的学生,偶尔也会有大胆的举动调皮、好动、表现差的学生偶尔也会做得很好,教师除了在学习上发现学生优点,还要在课间活动、校园活动、好人好事等方面随时随地发现优点。这种发现不是有意识地去进行,而是随意的观察。教师要善于这些闪光之处,并及时给予必要的夸奖、表
7、学生的幸福三宝
培养学生追求幸福)
金榜题名时排在人生的三大喜事之首,可见,学生历经一路拼搏,终于驶向成功的彼岸,学有所成是幸福欢乐的事。除了收获学习成果的喜悦,学生的幸福感还体现在哪里?在发展兴趣时,在教师的关爱赞赏里,在追梦途中
学生的幸福感源于兴趣的充分发展。从自身兴趣出发,学习再重也苦中有乐,学习任务再难,为自己喜欢的事付出也深感幸福。李希贵提出的教育理想是“让孩子自由呼吸、自主成长”。他曾在高密一所学校试点开发了大量学生喜闻乐见的选修课程,园开始变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学生根据兴趣选课,学期结束测评显示,学生的综合素质大有提升,学生的特长得到了充分发挥。正是教师给了学生自由的空间,学生的兴趣才有了生长的土壤,学生的幸福之花也在这种幸福教育中埋下了种子,随之成长。学校满足了学生自身兴趣的发展,学生在课堂上呈现着笑脸,动手实践,动脑思考,幸福之花在学生发展兴趣时悄然绽放
学生的幸福感来自教师的关爱和赞赏。中小学队段的学生处于渴望独立,企盼认可的时期,极其看重自身的存在感和荣誉感。教师的关切和赞赏为学生带来笃实的幸福感。陶行知的四颗糖的故事人尽皆知。陶行知对学生守时、尊重和正义的一面给予
认可,还启发学生自己认识到错误,使学生感受到
8、教师专业成长
(终身学习)
我们再也不能刻苦的一劳永逸的获取知识了,而需要终生学习如何去建立一个不断演进的知识体系。”《学会生存一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大数据的时代,教师不再能“一本教案走天下”,而要拥有“源头活水”,与时俱进,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不断探索。终身学习是不二法门。
读书一陶冶原料的熔炉。“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与好书相伴,与好书为友,是教师处在目前飞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下,丰盈羽翼最捷的方式。书中住着贤,智,德,博四位老者。贤者笑谈,领悟奉献的人生真谛;与智者品茗,得到怎样和学生更好相处的法宝;与德者相识,更注重对学生言传身教的作用;与博者畅谈,使一潭泉水扩建成一片汪洋。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读书。
反思一前进航行的罗盘。毛主席曾说过“人不能没有批评和自我批评,那样一个人就不能进步。”在终身学习中,反思是教师进步的阶梯。教学反思在教师专业成长中起绝对重要的作用。是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自己的实际教学行动中反思不足,并得出宝贵的经验,推动教师的职业发展。“教然后而知困从而促使自己拜师求学,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反思。
9、朱光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谈静
人生乐趣一半得之于活动,也还有一半得之于感受。所谓“感受”是被动的,是容许自然界事物感动我的感官和心灵。这两个字涵义极广。眼见颜色,耳闻声音,是感受;见颜色而知其美,闻声音而知其和,也是感受。同一美颜,同一和声,而各个人所见到的美与和的程度又随天资境遇而不同。比方路边有一棵苍松,你看见它只觉得可以砍来造船;我见到它可以让人纳凉;旁人也许说它很宜于入画,或者说它是高风亮节的象征。再比方街上有一个乞丐,我只能见到他的蓬头垢面,觉得他很讨厌;你见他便发慈悲心,给他一个铜子;旁人见到他也许立刻发下宏愿,要打翻社会制度。这几个人反应不同,都由于感受力有强有弱。
世间天才之所以为天才,固然由于具有伟大的创造力,而他的感受力也分外比一般人强烈。比方诗人和美术家,你见不到的东西他能见到,你闻不到的东西他能闻到。麻木不仁的人就不然,你就请伯牙向他弹琴,他也只联想到棉匠弹棉花。感受也可以说是“领略”,不过领略只是感受的一方面。世界上最快活的人不仅是最活动的人,也是最能领略的人。所谓领略,就是能在生活中寻出趣味。好比喝茶,渴汉只管满口吞咽,会喝茶的人却一口一口的细啜,能领略其中风味。
能处处领略到趣味的人决不至于岑寂,也决不至于烦闷。朱子有一首诗说:“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一种绝美的境界。你姑且闭目一思索,把这幅图画印在脑里,然后假想这半亩方塘便是你自己的心,你看这首诗比拟人生苦乐多么惬当!一般人的生活干燥,只是因为他们的“半亩方塘”中没有天光云影,没有源头活水来,这源头活水便是领略得的趣味。
领略趣味的能力固然一半由于天资,一半也由于修养。大约静中比较容易见出趣味。物理上有一条定律说:两物不能同时并存于同一空间。这个定律在心理方面也可以说得通。一般人不能感受趣味,大半因为心地太忙,不空所以不灵。我所谓“静”,便是指心界的空灵,不是指物界的沉寂,物界永远不沉寂的。你的心境愈空灵,你愈不觉得物界沉寂,或者我还可以进一步说,你的心界愈空灵,你也愈不觉得物界喧嘈。所以习静并不必定要进空谷,也不必定学佛家静坐参禅。静与闲也不同。许多闲人不必都能领略静中趣味,而能领略静中趣味的人,也不必定要闲。在百忙中,在尘市喧嚷中,你偶然丢开一切,悠然遐想,你心中便蓦然似有一道灵光闪烁,无穷妙悟便源源而来。这就是忙中静趣。
我这番话都是替两句人人知道的诗下注脚。这两句诗就是“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大约诗人的领略力比一般人都要大。近来看周启孟的《雨天的书》引日本人小林一茶的一首俳句:
“不要打哪,苍蝇搓他的手,搓他的脚呢。”觉得这种情境真是幽美。你懂得这一句诗就懂得我所谓静趣。中国诗人到这种境界的也很多。现在姑且就一时所想到的写几句给你看: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古诗,作者姓名佚
“山涤余霭,宇暖微霄。有风自南,翼彼新苗。”
——陶渊明《时运》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陶渊明《饮酒》
“目送飘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稽叔夜《送秀才从军》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王摩诘《赠斐迪》。
像这一类描写静趣的诗,唐人五言绝句中最多。你只要仔细玩味,你便可以见到这个宇宙又有一种景象,为你平时所未见到的。梁任公的《饮冰室文集》里有一篇谈“烟士披里纯”,詹姆斯的《与教员学生谈话》(James:Talks To Teachers and Students)里面有三篇谈人生观,关于静趣都说得很透辟。可惜此时这两部书都不在手边,不能录几段出来给你看。你最好自己到图书馆里去查阅。詹姆斯的《与教员学生谈话》那三篇文章(最后三篇)尤其值得一读,记得我从前读这三篇文章,很受他感动。
静的修养不仅是可以使你领略趣味,对于求学处事都有极大帮助。释迦牟尼在菩提树阴静坐而证道的故事,你是知道的。古今许多伟大人物常能在仓皇扰乱中雍容应付事变,丝毫不觉张皇,就因为能镇静。现代生活忙碌,而青年人又多浮躁。你站在这潮流里,自然也难免跟着旁人乱嚷。不过忙里偶然偷闲,闹中偶然觅静,于身于心,都有极大裨益。你多在静中领略些趣味,不特你自己受用,就是你的朋友们看着你也快慰些。我生平不怕呆人,也不怕聪明过度的人,只是对着没有趣味的人,要勉强同他说应酬话,真是觉得苦也。你对着有趣味的人,你并不必多谈话,只是默然相对,心领神会,便可觉得朋友中间的无上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