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林小西
来源 | 林小西(ID:mrlinxiaoxi)
本文共计4497字,预计阅读12分钟。
你好哇,我是林小西。
王小波说:人在年轻时,最头疼的一件事就是决定自己这一生要做什么。
我也是在马不停蹄奔三的最近几年,才逐渐明晰了自己的方向,找到了可以奋斗一生的工作。
那就是:烤红薯。
家人朋友都说,我烤的红薯外焦里嫩、皮肉分离、甜糯可口……
有图有真相:
哈哈哈,开个玩笑~
说真的,我找到的可以奋斗一生的工作是,写作。
为什么确定了写作是可以奋斗一生的工作呢?
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内观自我,外观世界。
内观自我
01.
首先,是和成长经历有关。
这其实可以追溯到久远的学生时代。
初高中时便喜欢读一些学校订阅的报刊杂志,偶然有人问起我将来想做什么时,懵懂的我竟然脱口而出:我想当一个作家;
高中时语文作文经常被当作优秀范文张贴在教室外,学校的征文比赛,我也获得过二等奖;
考研时,也会有一帮同学劝我要不要试一下中文;
当然,就像学理科之后经常后悔自己没有选文科一样,考研时的专业选择也是在自己当时的认知之下,作出的最优选择吧。
所以其实没有什么可后悔的,即便重新来过,你还是只能基于当时的认知作出你认为正确的选择。
但是,就像房琪在新书《真希望你也喜欢自己》中说的:人不活一个点,人活连续和起伏。
兜兜转转,我还是做起了自己喜欢的事情,尽管过程显得无比艰难和漫长。
房琪在书中还说:她是从来自外界的反馈和内在的观察中,慢慢发觉自己在语言表达和文字处理上是存在一些天分的。
对我来说,外界的反馈就是那些经常因为文章被夸赞。
而内在的观察,便是性格使然。
我一直是一个较为内向的人,也经常被长辈说“不会说话、见了人跟哑巴一样”。
包括一些社会的固有认识:内向的人没有外向的人讨喜、外向的人无论什么场合都可以发挥自己的社交能力、外向的人未来发展会更好……
就是在这样的外界环境下,我也想过要改变自己,在进入大学之后,努力想要融入一个个圈子。
但是,总感觉自己很拧巴,这样的过程是在不断地消耗自己,过后需要很长时间的独处才能恢复精力。
后来我在一些视频和书中找到了答案:
一条是来自美国著名作家苏珊·凯恩的TED演讲视频《内向性格的力量》。
这条视频让我明白了:这个世界上,有1/3的人是内向者。
所以,你其实并不孤独。
在心理学中,内向从来就不是一个贬义词,而是一个中性词。
内向不是性格缺陷,只是性格的一种罢了。
内向和外向之间并没有任何高下之分,只是选择不同而已。
内向的人,会把生命力指向探索和建构内心世界的和谐;
而外向的人,会把生命力指向认识和改造外部的世界。
但两者都可以创造和通向幸福。
还有一本书,是德国知名性格咨询专家西尔维亚·洛肯的《内向高敏者》,作者分析了内向者拥有的典型优势,包括:
谨慎、专注、自我探索、善于倾听、安静独立、善于分析、擅长写作、持之以恒、有同理心等。
说起写作,拿我来说。
我曾很多次引用宋小君的这句话:我有一个观照自我的方式,写作。将所有的郁结于内,用一种温和的方式,发乎于外。
在书写中,我得以探索和了解自我,以此抒发内心抑郁,达到自我的和解。
写作,也是我探索更大的世界、看到生活更多可能性的方式。
我很喜欢的一位作家,村上春树,也曾坦言自己是一个典型的内向者。
他在《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里面这样写道:
我这个人是那种喜爱独处的性情,或者说是那种不太以独处为苦的性情。每天有一两个小时跟谁都不交谈,独自跑步也罢,写文章也罢,我都不感到无聊。
和与人一起做事相比,我更喜欢一个人默不作声地读书或全神贯注地听音乐。只需一个人做的事情,我可以想出许多来。
这种内向者所独具的内敛而深沉的力量,能够让我们在做事时注意力高度集中,并习惯于深度思考。
马蒂·奥尔森·兰妮在《内向者优势》的最后一节,送给内向者一段生活寄语,也是我想要表达的,和你共勉:
多玩耍。
好好休息。
欣赏自己的内心世界。
诚恳地生活。
享受好奇心。
保持和谐。
品味孤独。
心存感激。
做好你自己。
记住,让你自己的光芒闪亮。
送给每一位曾经或者现在因为内向而否定自己的朋友。
希望我们都能找到自己真正的价值所在,然后发光发亮。
02.
其次,不断试错。
试错,不是错。
我在大学期间,也是经常三分钟热度地报这个学那个,但最终好像都无果而终了。
比如我报名了笛箫协会学习笛子,一学期也没去几次,后来就不了了之;
后来又因为经常被人夸手好看,心血来潮报了课去学吉他,但总是感觉手不协调,一直没有什么进步,最后也放弃了。
很久之后我在《终身成长》中看到两个名词:成长型思维和固定型思维。
固定型思维的人会认为自己的智力和能力都是天生的、无法改变的。所以他们会将自己的失败归结于自己缺乏必要的基本能力;
而成长型思维的人则认为人的能力不是静态的,而是不断变化的,可以通过学习和练习,就能获得任何特定的能力。
采取成长型思维的人,会把一切挑战都视为一种契机——一种为自己获取经验、让自己变强的契机。
这时我才明白一个道理:只要你想学,并且愿意为之付出时间和精力,加上正确的学习方法,一定会学有所成。
但是当时没有这样的认知,就只觉得自己干不好、不适合干这个,便选择了放弃。
不过也正是因为这些尝试和放弃,我最终找到了自己的热爱所在。
我会因为写出一篇还不错的文章,被人夸赞;我也能够从写作中,体验到快乐和心流,以及满满的成就感。
就像房琪在《真希望你也喜欢自己》中讲的一样:
她在大学期间,也是不断试错,花时间体验不同的工作和生活:做过互联网公司的营销策划、在综艺节目中当选手管理、做舞蹈演员……
经历过很多次选择和放弃之后,她才找到自己的兴趣和天赋所在。
正是这些试错的每一个阶段,让她找到自己的真正热爱。
因为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足够幸运,可以在二十几岁的年纪就找到一生笃定的奋斗方向。
大部分人只能用自己的笨方法去摸爬滚打、不断试错。
这个过程当然非常辛苦,姿势也并不好看,甚至到头来大多数努力只是一场空。
但是这个过程,让我们在准确地找到自己的目标和方向之前,先找到了自己的不想、不肯与不要。
知道自己讨厌什么样的工作状态,进而让自己感受到,当下正在做的事情,自己是否愿意为之花费时间和精力,是否愿意为之奋斗和奔跑。
或许明天并不会因为我们的不断试错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人生总是拥有无限可能。
你会在一次次试错中,最终找到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那里一定藏着只属于你的正确答案。
外观世界
03.
首先,开启创造者思维。
你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其实都是消费者。
这里的消费者,不仅仅是局限于金钱的物质消费,还包括时间、注意力的消费。
你花了十块钱买一杯奶茶、两百块钱买一支口红,这是金钱上的消费;
你花了两个小时去看电影、刷抖音,这是时间上的消费;
你一边心不在焉地工作,一边和朋友畅聊,这是注意力上的消费。
我们在生活中就是用金钱、时间、注意力等换取一些物质、娱乐、人际关系等。
但你思考过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吗?
李笑来老师在《财富自由之路》之路中是这样说的:注意力>时间>金钱。
你所拥有的最宝贵的财富是你的注意力。
举个栗子:你花两个小时刷抖音和你花两个小时读书,哪一个更有收获?
答案应该很明显了。
你的注意力放在哪里,你的收获就在哪里。
是让它任意溜走,还是使它利用最大化,一切的选择都在于你自己。
当然,你的生活、你的人生也是你自己选择出来的。
这和创造者思维有什么关系呢?
当你刷一条视频时,你作为一个消费者,被其吸引、观看、点赞、转发、收藏,三连,消耗的是你的时间和注意力。
但是,你有没有思考过,这个视频为什么会吸引你?它是如何实现的?我可不可以也拍出一条差不多的?
当你看到一篇优秀的文章时,花时间去阅读。你有没有想过自己也按照这篇文章的结构和手法,去创造一篇文章呢?
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去刷视频、看文章,永远都是在花费自己最宝贵的财富,成为别人口中的流量。
当你站在消费者视角时,你所看到的一切东西,永远都是别人希望你看到的;
只有当你站在创造者视角时,你才能看透这些东西肤浅的表面背后,映射出的真相和本质。
创造者思维,就是不只是简单地从事物表面去了解它,而是更深入地去透视,拆解它的内部,再重组、整合,回到它被包装和加工之前的原始状态的一种思维。
当你不满足于它的表象,尝试着用自己的方式将它拆解、重构、还原,以自己的审美和思考方式将其呈现在大众面前的时候,你就算是从一个消费者变成了创造者。
所以,大家不要只是去刷别人的视频、看别人的文章,也可以尝试着通过自己的大脑和双手去产出一些原创的、有价值的东西。
04.
其次是因为,写作是具有复利效应的事情。
在这里问你一个问题:你的人生商业模式是什么?
很多人都觉得只有企业才有商业模式,其实人生也有商业模式。
人生商业模式,就是一个人出售自己时间的方式。
人生商业模式大概可以分三种:
第一种:同一份时间出售一次。
比如我去卖烤红薯,一个小时卖出10份,那么这一个小时的价值就是10份烤红薯,用完这一个小时就再也不会产生收益。
上班也同样如此,你每天去上班,每个月按时收到工资,相当于你把自己每个月的固定时间打包卖给了老板,老板每个月结算一次。
以上这些时间都只能被出售一次,也只能收益一次。
第二种:重复出售同一份时间。
比如你是作家,花一年时间写一本书,这本书卖了10年,你赚了10年的版税。
这就相当于你把自己写书的那一年的时间重复出售了10年。
一次付出,重复出售,持续赚钱,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睡后收入”。
第三种:购买他人的时间再出售。
比如你创业当老板,招了10个员工,让他们为你工作。
这就相当于你花钱购买了这10个人的时间,然后再利用这10个人的时间赚钱。
目前你的人生商业模式是哪一种?你也可以对号入座一下。
可能大部分人都是第一种。
什么样的人赚钱能力最强?
答案一定是那些会重复出售同一份时间和购买他人的时间再出售的人。
当然普通人做不到购买他人的时间再进行出售,但是可以选择重复出售同一份时间。
这也是我为什么选择写作的原因。
写作便是只需要花一份时间,就可以持续重复出售,赚取“睡后收入”的方式。
当然,任何技能的精通,都需要时间的积累和大量的刻意练习。
写作也是如此。
尽管我现在还不能依靠写作为生,但是走在正确的道路上,赚钱只是时间问题。
这一点我是有信心的,也是有极度的耐心的。
大家应该都听说过复利曲线:前期增长非常缓慢,甚至让人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不行?坚持到底有什么意义?但是积累到拐点之后,就会迎来指数级的增长。
via 《认知觉醒》
这些前期的自我否定、颗粒无收,都需要有极度的耐心,去播种、去灌溉,去施肥、去除草……
你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
05.
写在最后
每个人生来就拥有的最宝贵的财富,就是人生的这段时间。
而你一生获取的全部其他财富,都是出售这段时间的所得。
我们这一生,就是一边获取时间,一边售卖时间,一边获取财富的过程。
我知道找到自己的天赋和热爱所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也是花了很多年,才确定写作是值得我奋斗一生的工作。
希望你也能够通过外界的声音、自己的内在观察,年轻时不断地试错,尽早找到自己的热爱,尝试站在创造者的角度,产出原创的、有价值的内容,并以复利的形式谋生。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这一生,是再好不过的一件事了。
参考资料:
1.《打开心智》李睿秋
2.《真希望你也喜欢自己》房琪
3.《财富自由之路》李笑来
4.《另一种天才》柴桑
• End •
『往期文章』
10月看的6部电影和9本书
惊喜发生时,我恰好在做自己想做的事
一口气读完房琪的新书,真希望你也喜欢自己。
作者:林小西。满地都是六便士,你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图片:《海上钢琴师》&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