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凤串串香-----清汤

来凤串串香-----清汤


中国各地都有清汤的做法,大致的原料是各类骨头加上葱姜熬制,在这一基础上又各家有各家的增减,形成自己的特色,比如有的加了鱼,有的加了鸡茸,有的加了豆芽……而在西南三省各地区,可以说只要不是红色的,乳白色的,都可以叫清汤,清汤熬制的关键,就是细火慢炖,去除杂质。

  在G城的老城区里,有一座来凤阁,虽然建筑历史只有百来年,但是传承可以追溯到明朝,号称本城的名片;有一所大学,在西南三省也算有些名气,只可惜没有挂上华西的名头。来凤阁和大学后门之间,有一片起起伏伏的社区,不知道什么原因,这一片社区没有在房地产开发大潮里被拆迁,基本保留了八九十年代的建筑。社区里有一条来凤巷,弯弯曲曲的从来凤阁一直通到大学后门,巷子里的居民大多搬了出去,把老房子出租给来G城工作的人们。来凤巷里有一家串串香,在附近新老居民们的心头颇有名气,店名来凤串串香,老板的名字叫刘东来。

 刘东来不是来凤巷的原住民,他是农民,地道的农民,而且长相还颇有点向著名靠拢。和著名的油画《父亲》里的父亲相比,也就是头上没了那诸葛巾,脸上少了许多皱纹,也没有那么黑……那天来吃串串的大学某教授严肃认真的问他父亲是不是油画《父亲》的模特。刘东来虽然坚决否认,但是教授还是有点半信半疑,这个故事依旧在当年的大学引起了轰动,大学生们都成群结队的来观摩现实里年轻版的《父亲》,让来凤串串香的生意兴隆起来。现在的大学生们没有那么爱艺术了,这所大学在郊区又有了新校区搬了许多专业走,仍然还有大学生好奇的前来瞻仰。刘东来已经习惯了这种场面,他一边熟练的回答一边淡定的擦拭着串串香的台面,补充格子里数量不足的各种菜品,烫着不能久煮的叶类菜品…….

其实那个教授的眼光确实比较敏锐,刘东来小的时候,还真是缠过诸葛巾的。刘东来的家乡是川滇黔三省交界地方的小山村,虽然谈不上什么穷乡僻壤,但是毕竟远离交通要道,多少有点信息闭塞,社会变化没有外面那么迅速,很多老传统都延续了很久,头缠诸葛巾的习俗也不例外。一直到参军以后,刘东来才取下了诸葛巾。

按照刘东来父母的意思,他们很想刘东来参军就别回村里了,那个年代的中国农村,大多数父母都是希望自己的子女能跳出农门的,当时农民想要跳出农门基本只有两个渠道,一个是考上中专或大学,一个就是参军提干,而刘东来初中毕业没去考中专,高考也没有上录取线。其实刘东来的本意是留在家里务农的,当时班上的同学张小凤也没有考上大学,只好留在家里务农,刘东来想追求她。虽然张小凤一直没答应,但是也没有拒绝,如今中学毕业了,刘东来一来本身就想种地,二来还想继续努力。高考后几个月,村里干事传达了征兵通知,刘东来父母想既然没考上大学,那就参军吧,刘东来死活不同意。

刘父年轻时候见过世面,据说大串联的时候,还去大城市参加过什么井冈山战斗团,只是没混出什么名堂就被勒令解散了,只好回到家里,可又看不上乡里的妹子,蹉跎了快十年才结婚生子。他苦口婆心的劝刘东来,说万一进了城的好处,刘东来想着张小凤的娇巧模样,怎么也不点头,每次老子啰嗦的时候,就蹲在地上揣着手不言语,等老刘头说得口干舌燥不顾老太婆的阻拦扬起烟杆就夺门而逃。逃出家门,刘东来基本是在村里瞎转,然后去张小凤的家门口逗狗玩,帮着张小凤父亲做杂活,只盼着能多看几眼张小凤,和她多说几句话。等张家人吆喝吃饭了才离去,就到有电视的干部能人家蹭位置,又等人家都睡了,再去张家看上几眼,然后去村口的石板桥上蹲着,默默的等到半夜三更回家,他知道母亲是要给他留门的,父亲也不会阻拦母亲留点什么吃的。

话虽然那样说,刘东来其实没几次饿着肚子回家找吃的,第三天开始,就有人给他送吃的了,送饭的不是他母亲,也不是他妹妹,更不是张小凤,而是他的初中同学王红装。

王红装是刘东来的初中同学,她本来考上了高中的,但是家里经济困难,只能在她和弟弟王武装之间选择一个培养,不言而喻,王家选择了培养王武装,王红装只好放弃了读高中考大学的机会。学业虽然终止了,但是王红装对刘东来的暗恋在村子里几乎成了明恋,村里乡亲们不时打趣,王红装也不在乎,刘家父母也很喜欢这个大方爽朗的女孩子,只是两个人年纪都不大,刘东来又是犟脾气,现在又是新社会了,不好强求,只能明里暗里给王红装创造机会,反而是王家父母怕女儿倒贴太多,让刘家看贱,表面上倒是反对着,实际也不是那么强烈。刘东来虽然知道,但是终究觉得王红装身体单薄,最多只能算清秀,比不上张小凤的娇巧可爱,一直佯装不懂。

刘家两爷子为了征兵的事情闹翻以后,王红装先是不知道,后来从邻居们的议论中知道事情,等父母睡着以后,就盛了一碗土豆饭夹上几片腊肉端到了桥头。

刘东来转头看看有些焦虑的王红装没有说话,又转回看着桥下的溪水静静的流淌着月光。王红装也不说话,只是静静的把饭碗放在刘东来身边,把筷子放在碗上,就羞涩的赶紧跑回家。刘东来看着王红装远去的背影,又看看身边的饭食,终究没有吭声,端起饭食几口吃完,这才就着溪水把碗洗净,然后把碗筷放在桥下回了家里。

第二天晚上,刘东来蹲在桥头,看着水草在溪水里摇曳,月明星稀的时候,王红装又端着吃食来到他身边。这一次,王红装胆子大了点,放下饭碗的时候,就趁势坐了下来。刘东来看了看王红装,没有言语,默默的跳下石板桥,从下面摸出碗筷,放到王红装面前。王红装没有接,只是让刘东来赶紧吃了。刘东来没有说话,只是爬上石板桥,蹲在原来的位置,没有言语。又过了几分钟,王红装这才惊呼一声,赶忙起身,拿起洗净的碗筷疾走,王东来这才端起吃食狼吞虎咽起来,然后把碗洗净了,放在桥下回了家里。

后来的几个日子,王红装的话慢慢多了起来,也劝刘东来不要和父亲争吵,参军也是好事,刘东来只是默默的吃着饭听着,然后默默的跳到溪边把碗筷洗净放在王红装面前。王红装憋了几天的话最终说了出来:“你去参军吧,我等你回来。”然后不等刘东来回话,就慌忙拿着碗筷跑了。刘东来看了看落在地上的筷子,又看了看王红装逐渐消失在夜色中的身影,叹了一口气,攀上桥面,继续蹲在那里。

父子争吵终究也没到割裂的地步,刘父好歹也是到处串联参加过战斗团的人,多少也是晓事的,没几天功夫,刘东来白天黑夜的行踪就被了解得一清二白……老两口一合计,王家姑娘是好闺女啊,这张家的闺女一天到晚花枝招展的,一看就是个不好生养的,但是大娃子参军的事情,还就放在她身上了。刘父给刘母出了主意,刘母看刘东来去别家蹭电视,就悄悄到张家串门了。也不知道刘母说了什么,第二天刘东来又去张家的时候,刚和张小凤寒暄几句,张小凤就对着每天都要带羊路过的民兵排长陈叔露出了羡慕的神色。

刘东来有些狐疑:“看啥呢?陈叔不是每天都要去放羊吗?”张小凤露出迷离的神色:“你不觉得他穿军装的样子好有男人味吗?”陈叔是退伍军人,所以村里让他当了民兵排长,时不时的就把旧军装拿出来穿一下。刘东来有些犹豫,“我也可以去参军的……”张小凤没有说话,似乎不相信的看了刘东来一眼。刘东来继续说:“可是我怕我参军以后,你和别的人好了……”张小凤不在意的说到:“你要真能当兵,那我等你啊…….”然后似乎很羞涩的跑进了屋子,留下刘东来在那里若有所思。

你可能感兴趣的:(来凤串串香-----清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