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加班就是压榨剥削?这个问题不简单

作者:张良计

来源:张良计(ID:zhang_liangj)


“加班”是每个职场人都绕不开的话题。


在一些职场社交App上,“老板逼我加班”,“HR问我接不接受加班”都是经久不衰的热度话题。我工作这些年既被要求加过班,也管过别人加班。今天的文章,和大家一起聊聊“加班”。


曾有报告指出,目前25-34岁的中青年已成为加班的主力人群,而互联网行业首当其冲成为加班最多的行业(如下图)。



而在一些职场社交App上,吐槽加班的帖子更是数不胜数。



基本工资低,加班时间长,不允许请假,没有加班工资......这些成为每个辛苦工作的职场人士的心结。


然而,加班真的是万恶不赦的资本主义产物吗?让员工加班就是公司的压榨剥削吗?所有的加班都必须抵制吗?


这些问题,很少有人去思考。过去我一直强调,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加班”同样如此。比起一听到加班就下意识地产生反抗情绪,我们不妨冷静思考一下,再下判断。


首先,无论是员工还是老板,没有人真的喜欢“加班”。


员工就不用说了,被占据了私人时间,享受生活都无从谈起。而很多人以为老板喜欢员工加班,其实并不是这样。当过老板的人都知道,所有管理者一定是以结果产出为导向的。


“加班”并不是结果产出,而是完成结果产出的一种途径。


当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且密集的工作任务时,加班很可能是唯一提升产能的方法。


比如每年的618或双11,浩浩荡荡一个多月的活动,有上百万商家参加。我们普通人看到的那些琳琅满目的广告、货架、打折商品,背后都是运营团队夜以继日的辛勤工作。


从店铺主页的视觉设计到后台数据的分析优化,再到服务器的测试维护,每一项工作都要反复修改,反复调整,这样才能承载住千万上亿的用户访问。


这种情况,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是家常便饭。但你说这是老板剥削你吗?我不这么认为。这样的结果产出要求,加班是必须的,从中能获得的锻炼也是无价的。



而那种喜欢命令员工加班的人,恰恰很多并不是老板,而是上有老板,下有下属的中层管理者。“让员工加班”被他们误以为是展现自己领导能力的方法,是一种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幻觉。


明智的老板,绝不会因为你加班就欣赏你。


他们一定是结果导向,只看价值产出。他们是“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的思维模式。如果你有更好的办法提升整体价值产出,不加班反而会被认为是工作高效的体现。


只有无能的老板才会觉得加班是达到结果产出的唯一途径。但这样的公司,你再呆下去有什么意义呢?


其次,比起抱怨加班,你更要分清楚什么是有意义的加班,什么是无效的加班。


不是所有的加班都要本能地去反抗,也不是所有的加班都值得去鼓励。这还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比起一听到“今天要加班”就下意识地开始抱怨,不如先了解清楚需要加班的原因,以及,未来可以采取怎样的措施避免重复无效的加班。


比如,因为工作没做完需要加班,那么接下来继续反思,这是因为当天的工作任务超出了自己负荷,还是因为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效率本身不足所导致的?


怎么去判断?看看部门里和你有相似工作内容的同事,是否和你一样,也需要天天加班。


我刚开始工作那阵加班也很凶,但我很清楚这是为什么:因为自己的工作能力赶不上工作任务的要求。


比如10页的PPT方案,旁边的同事一天就能写完,我写一页都要半天;别人半小时就能把5篇新闻访谈整理成一页提纲,我两天还摸索不出门道来;一份咨询报告,其他人看目录就知道里面有什么内容,我却需要每一页都去仔细读......


所以那时候我经常加班到深夜,这是要逼迫自己迅速成长。我不愿拖大家后腿,不想被轻易拉下。


这种加班,我心甘情愿。



因为这是成长阶段必须经历的阵痛。可痛过一小阵子以后,等能力熟练了,效率也就提高了,加班自然越来越少。


这叫有意义的加班。它逼迫你不断“压榨”自己的极限,快速成长。


然而我也见过很多情况是,明明大家做的事情差不多,有的人在正常工作时间内专注做事,能按时准点完成任务,可有的人却在打马虎眼。


比如我过去公司里有个人,每天早上来了就是收快递看新闻,晃到中午出去吃个饭,下午两三点回办公室再聊个天,到四五点钟才开始工作。这样当然要加班,不然每天工作一两个小时就要下班,这钱也太好赚了。


可时间一久,这种人会对周围那些努力又准时的员工造成坏影响。


尤其是不会天天呆在办公室的老板们,他们很少去深入员工了解真实情况,所以只要一两次看到这种“他在加班,其他人都走光了”的现象,很容易产生“他工作很拼命,其他人就不上心”的印象。


这也是为什么,现在那么多人喜欢在朋友圈里“秀”加班。大家宁可事情做完,到了下班时间也不走。所有人都在给老板演戏,花式晒加班成为朋友圈里的一道风景。


可这种“加班”毫无效果和意义。


工作高效的人,被迫和工作低效的人一起“加班”,最后整个组织都陷入到莫名其妙的加班文化中。这非但没能提升公司的整体产出,反而还降低了团队的工作效率。


因为无意义加班占据的是员工正常生活和休息的时间,这必然会导致第二天工作的延缓甚至暂停。像我之前的一家公司,很多人宁愿呆到晚上九十点再走,这样第二天来公司的时间也晚。看上去是晚上加过班,实际上是浪费了第二天早上的工作时间。


除了为给老板演戏的“印象分加班”,另一种是由于沟通问题造成的无效加班。


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反复修改。比如一个项目,一份方案,一款程序,开了无数的会,改了数十次,最后发现还是第一版好。


这种加班除了摧毁团队士气,没有任何好处。



造成这种加班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前期没有沟通想清楚,就慌忙投入了时间和精力,最后导致无用功。


比如,需求沟通不明确,没有弄清楚项目的根本目的就胡乱开工;再比如,负责沟通的人自作主张,在不了解客户要求的情况下胡乱下指令;又比如,领导迟迟做不了决策,做一步看一步,有问题再推翻重来......


这种加班,最大的责任出在决策把关人身上,而不是底下的执行人员。俗话说“将帅无能,累死三军”,就是这个道理。


以上这些,都是无效的加班。它们甚少能够推进工作,产生价值。反而更多的是加大内耗,打击士气,最后将企业拖入低效工作的恶性循环。


那么,我们该如何避免这样的无效加班呢?


最后Boy 说两个小建议,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示:


a) 动手之前,先动脑子

在做出加班决定之前,先想想加班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加班是不是唯一的选项?如果不加班,有没有别的方法能解决眼前的问题?


比如,临近下班时突然被告知晚上要开会,那么这个会议的目的是什么?会议结束期望得出怎样的成果?能否通过线上交流来进行这个讨论?


即使非要开会,那能否开会之前大家先准备一些内容,不要到开会了再漫无方向地讨论?开会的目的不是为了开会,而是讨论出问题的解决方案。只要能解决问题,形式并不重要。


再比如,得知方案要修改,晚上又要大动干戈,那么先弄清楚需要修改的原因,而不是需要修改的内容。


是方案的方向有偏差,还是内容不够精美,或者是项目的需求发生了改变?找到了症结原因,再想想如何以最少的时间和人力投入来解决问题。例如方案的方向有了偏差,这就只用几个项目核心人员讨论得出结果,而不必把整组人都留下来。


既然加班是为了达到结果产出,那么我们的思路同样要瞄准结果,而不是关注加班这个过程。



b) 把加班的成本,花在员工的效率提升上

我过去公司有一个很值得借鉴的方法。


每周五工作例会的时候,老板会让各个组把自己本周的工作内容做一个复盘,摘取出超出正常工作时间需要加班完成的项目,然后把它们全部罗列在黑板上。


接下来,他让所有人对这些“加班工作”进行评估,看看哪些是必须加班完成的,哪些是有办法避免掉的。


这么做的好处,是能借助其他人的经验来帮助你减少无效的加班工作。


比如我们组曾因为一个项目的修改意见而连续加班数天。后来另外一个组就分享给我们一种会议纪要的写法,告诉我们每次在会议上都将客户的修改意见逐字逐句写下来,并要求对方邮件确认。等对方再反复无常的时候,把这个拿出来作为证明。这么做以后果然省掉了我们不少时间。


实际上,这种复盘方法每周只用花1-2个小时,但整体算下来帮助团队节省了无数的无用功。


对于管理者而言,这样的投入产出显然是更合算的。与其花心思去想如何“强迫”员工愿意加班,不如多花点精力去设计一些能提升大家工作效率的制度和方法。


这样加班减少了,产能却可以大大增加。


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虽然加班我们不可避免,但无效的加班却可以减少。还是那句话,加班只是达成结果产出的一条途径,而不是结果本身。



推荐阅读



“伊酩4.07”李名菲:

不被定义的多面人生,挑战无限可能

风险管理规划师丰燕兰:

向阳而生,奋力生长

“云宿”朱黎:突破传统住宿模式,行稳才能致远

金象饰家陈伟:创业就像一场马拉松,需要持续的拼搏与努力


扬顺贸易王宏:既然选择了回归,就要坚定地走下去


一庵文化陆恩华:我的初心是为下一代创造更多选择的权利


馥悦文化吴剑楠:梦想不是终点,是一直在路上


峰上大宅周志瑜:我没有安全感地带

周游假期黄春:梦想是在不断破灭与重塑中实现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让你加班就是压榨剥削?这个问题不简单)